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四条: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第六条: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七条:国会议员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九条: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弹劾或讯问。……

第十三条: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必须时常集会。

                                    ----引自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哪些制约?(3分)第一条说明制约王权主要采用什么形式?(2分)

(2)据材料概括议会和议员的权利得到了怎样的保护?(2分)

(3)该法案的颁布有何意义?(3分)

正确答案

(1)国王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国王不能随意征税,国王不得拥有私人武装。主要采用法律形式。

(2)保证国会议员的代表性和参政议政的权利(国王无权干涉)。

(3)该法案是英国政治史上的重要文件,它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

试题分析: (1)根据摘引的条文“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概括,可知包括“征税”和“拥有私人武装”的权力受到制约。制约王权主要通过法律来实现。

(2)从条文中“议员选举应是自由的” “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议会必须时常集会”,

可知包括“选举”、“参政”等权力受到保护。

(3)查书本知识,难度较小。《权利法案》颁布的影响:①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点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为代表,开创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但各国国情不同,呈现不同的特征,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巩固发展了君主立宪制。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北美独立后建立起邦联政府;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共和派与保皇派经过反复斗争,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起议会制共和政体。1871年德意志以三次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国家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1分)近代以来,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反复和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历史学家说:这场革命是“幸福和光荣的革命,这是英国人的好运,从专制过渡到宪政是通过没有流血的方式进行的”。但是有一些历史学家不太看重1688年革命,认为它实质上是非常保守的,保留了过去的东西。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讲稿》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场“幸福和光荣的革命”的历史作用以及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革命“非常保守”的主要理由(6分)

材料二“辉煌属于希腊”,古雅典为近代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新的宪法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性的?(9分)

材料三 (普法)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主要政治派别产生的影响。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4分)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正确答案

(1)作用: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保守的理由:保留了君主(或君主制)(2分)

(2)(2)直接民主——间接民主;小国寡民——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建立政府(制衡原则);(9分)

(3)影响:普法战争加剧了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势力有所增强。(2分)意义: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2分,若只答促进了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给1分)

(4)民主政治道路不是一番风顺的(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1)问,联系光荣革命的意义,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政体的形式上保留了君主;第(2)问,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回答即可,古代民主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且是直接民主,而美国建立起来的民主则有所创新创造出了建立在联邦制基础上的间接民主,而且权利制衡相比古代更理想,采用了三权分立的形式;第(3)问,“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可见,普法战争加剧了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势力有所增强;后半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它使共和制在法国得以确立;第(4)问,此问为开放性设问,围绕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英、法、美、德政体的特点。①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议会权力至上,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②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三位一体,共和制是根本,总统制、联邦制是表现。③法国——议会制共和制。总统执掌行政权,可参与法律的制定,但总统的权力受到内阁和议会的制约。其确立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④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君主拥有广泛的权力,议会没有真正掌握立法权,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0分)改革,是人类智慧所能做到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是对时代先行者勇气与智慧的双重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上台时,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宣布“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样,商鞅来到秦国。……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变法开始,这期间一切变法措施仍是由孝公推行。到公元前356年,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商鞅立即实施大规模的改革。(据林剑鸣《秦史稿》)

(1)从材料一提取相关信息,说明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6分)

材料二  1831年3月1日,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拉开了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序幕。表2出示的是该方案在议会最终得以通过的大致过程。

(据《英国议会改革研究:从1789到183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4分),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4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大事

(3)根据材料三描述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8分)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承认落后,决心改革;用高官厚禄招揽人才;亲自主持,启动改革;重用(将变法实权交给)商鞅,深化改革。(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以选举制度的改革为核心;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上院与下院)斗争激烈;斗争始终在代议制框架下按政治运作规则(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集体辞职等)进行;国王发挥了调解人的作用。(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2分)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2分)

(3)进程: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2分)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分)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2分)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2分)

国际原因: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加快。(任答一点2分)

国内原因:改革开放进入深入发展时期;(2分)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启示(或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反思);(2分)上海在中国经济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概括说明的能力。从材料“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中可以概括出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的议会改革。从材料“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和表2信息,可以概括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2分)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2分)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1分)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2分)

(5)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2分)及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王权受到限制(或“王在法下”);议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2分)

(2)背景:前者因为内战中王党的失败,议会获胜;后者因为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妨碍了社会进步。(2分)

出发点:维护秩序稳定,确保自身利益。(1分)

(3)国王的行政权力逐渐被剥夺,成为“虚君”;议会逐步成为国家大权的完全主宰: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步形成。(2分)

(4)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分)

(5)内容:降低选 民资格,增加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的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民资格;选民人数由按地区分配变为比例代表制。(2分)

原因:一是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1)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点。(4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3)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政体:君主立宪制。(1分)

特点: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3分)

(2)现象:政党政治。(1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3分)

(3)特点:政权的广泛性;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平等(民族自治)。(3分)

优势:人民当家作主。(1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这句话,它的含义是有一个与专制君主没有区别的虚位君主,但国家的决策都出于内阁而不是由皇帝决定,即是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立法的约束,所以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关于这个政体的特点可依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来回答,主要从君主、内阁、议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回答。

(2)第二问,“新现象”可依据材料内容来归纳。这种现象出现短暂的原因可转换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来分析整理。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首先应该从经济基础这个角度来分析出根本原因,然后再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分析其他的原因。

(3)第三问,我国政治的特点依据材料中的“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可知政权具有广泛性,这四个阶级的人是多数,而“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少数,他们没有列入人民的范围。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