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共408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1分)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体现了怎样的原则?(2分)有何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2分)古代希腊民主是现代民主的源头它的特点又是什么?(2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3分)
正确答案
(1)权力:立法权(1分)
实质: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确保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2分)
(2)原则:分权与制衡。(2分)
意义:防止专制,保证民主。(2分)
(3)确立: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斗争,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颁布宪法或法律文件的方式确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2分) 特点: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2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略
(25分)“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
——梁启超《释革》(1903年)
材料二 世界上有了这样大的变动(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像英国那样素以“无血革命”自夸的国民,又想拿出他们宪政的天才来顺应这种世变,求得一个无血的社会革命。
——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
材料三 傅斯年提出……所谓“近代意义”的革命,“不只政治革命,应该概括一切社会的、文艺的、思想的改革而言”。
——罗志田《与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国“大革命”》
材料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2)材料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无血革命”是指哪一事件?称其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文艺的、思想的改革”分别有哪些?(4分)
(4)阅读材料四,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革命”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逐渐淡出,而“发展”一词频繁出现,请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大背景。(6分)
正确答案
(1)同意。(1分)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2分)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思想解放。③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②③④三点,任意一点2分)
不同意。(1分)
①民国建立后,专制势力依然强大,并控制了政权。(2分)②地主土地所有制未被打破;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③纲常礼教、等级观念仍根深蒂固。(②③两点,任意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事件:光荣革命。(2分)
原因:①英国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标志革命完成。
②为《权利法案》的颁布(或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或为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创造了条件。(一个要点2分,共4分)
(3)思想: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任意一点2分)
文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或“文学革命”);文艺平民化。(任意一点2分)
(4)原因:①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或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在城市进行国企改革)②改革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③改革解放发展了生产力,壮大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改革会冒较大风险,需要破除各种阻力。(一个要点2分,任意两个要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国际大背景: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②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快。(一个要点2分,任意三个要点6分)
试题分析:(1)此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同意的观点可以从辛亥革命成功了这个角度即功绩和意义去考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考虑,政治上最大功绩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经济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不同意的话,可以从没有成功的角度去考虑,也从那几个方面,政治上专制势力依然强大,并控制了政权。经济上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纲常礼教、等级观念仍根深蒂固。
(2)光荣革命容易得出;衡量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是否取得了政权,这场革命中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革命成功了。再者由之前的君主专制变成了君主立宪。
(3)新文化运动容易得出,主要是考虑其内容前期的民主和科学,后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方面也包括文学,考虑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4)从革命的含义考虑,包括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经济上改革实现了经济模式的转型,即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当然也个称革命。政治上进一步健全了民主和法制。关于国际背景首先考虑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所以发展频率升高,再者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快也是原因。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
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据《辞海》等整理
问题: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9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8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8
分)
正确答案
(1)9分:美利坚合众国。(2分)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2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分)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3分)
(2)8分: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5分)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3分)
(3)8分: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
c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
d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言之成理可得分)
试题分析:(1)本问实际是考察美国1787年宪法与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对这两部宪法分别进行评价即可,如前者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后者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本问实际上是从起因、经过、结果、意义等方面阐述“光荣革命”,回答时要注意表述简要、要点全面。
(3)本问涉及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切忌一味照搬课本知识,要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加以组织语言。
点评:材料式问答题材料来源广泛(典籍、文件、图表、碑刻等),浩如烟海,设问方式多样,答案不拘泥于教材,又不完全脱离教材。它要求考生把教材内容“活化”,应用到题目所设的新情境中,分析回答。因此,猜题估题的侥幸心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这种题型面前都寸步难行。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 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 ……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案。
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 总统有权缔约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第三条: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该政体是如何逐步实现有效控制王权的?(6分)
(2)指出材料二中宪法所反映的原则,并根据材料具体说明这种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不得照抄原文)(7分)
(3)英国和美国政体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优点。(4分)
正确答案
(1)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2分)如何控制: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2分) 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2分)
(2)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2分)。分权原则:规定立法、行政、司法权分属国会、总统、最高法院(2分,必须完整才给分)。制衡原则:国会通过的法案须由总统批准(或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时即为有效);总统缔结条约和任命官员须由国会批准;法院法官经参议院同意由总统任命(3分)
(3)1、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2分)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2分)
3、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任答出两点给4分)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知识。关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它是通过《权利法案》确立的,实行法治,议会主权代替了国王主权。(2)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掌行政权,议会掌立法权,最高法院实行最高司法权,三权相互制衡。(3)此题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没必要固守答案条文,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近代西方政治体制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是通过什么样的法律文献确立的,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这些都需要掌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