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质硫的制取
- 共857题
下图1是工业上“碱法烟气脱硫法” 示意图,下图2是工业上“石灰→石膏烟气脱硫法”示意图,回答:
已知:
(1)图1中,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之一是 。
(2)图2中,反应⑤的目的是稳定固化硫元素形成高价态的化合物,氧气的作用是 。该法的优点之一是 。
(3)“碱法烟气脱硫法”中的产物Na2SO3的稳定性不好,易使硫元素重新转化为挥发性污染物,为避免之,设计了③的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SO2 +2OH- =SO32- +H2O 成本高(或Na2SO3 不稳定等合理答案)
(2)作氧化剂 成本低(或Ca2SO4·H2O稳定等合理答案)
(3)2 Na2SO3 + O2 =" 2" Na2SO4
试题分析:(1)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2 +2OH- =SO32- +H2O,该法的缺点有成本高、生成的亚硫酸钠不稳定等
(2)反应⑤的目的是稳定固化硫元素形成高价态的化合物,所以氧气的作用是做氧化剂;对比(1),可得该法的优点是:成本低、生成的Ca2SO4·H2O稳定
(3)Na2SO3的稳定性不好,易使硫元素重新转化为挥发性污染物,所以将其转化为硫酸钠,提高其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为2 Na2SO3 + O2 =" 2" Na2SO4
(6分)浓硫酸在下列用途和现象中所表现的性质是
正确答案
(6分)C D A B、E E (每个字母1分)
试题分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蓝矾表白,利用的浓硫酸的吸水性,答案选C。
(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木条变黑,利用的浓硫酸的脱水性,答案选D。
(3)浓硫酸难挥发性的高沸点的强酸,可以制取氯化氢,利用的浓硫酸的浓硫酸的沸点高、难挥发,答案选A。
(4)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在和铜的反应,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答案选BE。
(5)浓硫酸在碳加热的反应中,没有硫酸盐生成,只表现出氧化性,答案选E。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了解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浓硫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记住即可。
有一纯净的亚硫酸钠晶体因部分被氧化而变质,为了测定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进行以下实验过程,按要求填写空格:
(1)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的无色溶液A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A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沉淀c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无色溶液B通常是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加入后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测定可得到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8分)(1)BaCl2(1分)使SO32-、SO42-沉淀完全(1分)(2)BaSO4、BaSO3(1分)
(3)稀盐酸(1分)2H++BaSO3=H2O+SO2↑+Ba2+(2分)(4)(2分)
试题分析:(1)不论是亚硫酸钠,还是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此可以检验和计算,所以A是氯化钡。氯化钡过量的目的是使使SO32-、SO42-沉淀完全。
(2)根据(1)中分析可知,白色沉淀c中含有BaSO4、BaSO3。
(3)要溶解亚硫酸钡,而又不能影响硫酸钡,则B应该是盐酸,不能用硝酸,因为硝酸具有氧化性,反应的方程式是2H++BaSO3=H2O+SO2↑+Ba2+。
(4)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d是硫酸钡,质量是m2g,则该原子守恒可知,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难易适中,基础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如图Ⅰ、Ⅱ和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某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 ;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铜溶解,则进一步所做的确认为:在Ⅲ中先加入 ,再加入 。
(4)探究结果为 。
(5)你认为除实验Ⅱ和Ⅲ所用的试剂外,还能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 。
正确答案
(1)H2O、H+、SO42-中的某一种粒子能够使CuO溶解
(2)水不能使氧化铜溶解,而是另外的H+、SO42-两种粒子中的一种粒子使CuO溶解
(3)Na2SO4(或K2SO4等),稀硫酸
(4)氧化铜固体溶于稀H2SO4是稀硫酸H+在起作用,而H2O,SO42-两种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
(5)硝酸或盐酸等
(3)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铜溶解,还不能确定是H+或SO42-中的某一种粒子能够使CuO溶解,可再加入SO42-验证。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C口部的棉团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是 ,若将该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 。试管C中溶液变浑浊,则证明SO2具有 性。
(3)试管C口部的棉团既可浸碱溶液,又可浸NaHCO3溶液,其作用是 ,如果浸NaHCO3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1)SO2 +2OH-=SO32-+H2O (2)红色褪去 溶液又恢复红色 氧化
(3)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NaHCO3+SO2=NaHSO3+CO2(或2NaHCO3+SO2=Na2SO3+2CO2↑+H2O)
Cu丝与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生成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SO2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过量的SO2气体,通入H2S溶液中,发生反应:2H2S+SO2
2H2O+3S↓,SO2是氧化剂,为防止过量的SO2逸出污染空气,用NaOH溶液吸收,如用NaHCO3溶液代替NaOH也可以,因NaHCO3溶液能与SO2反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