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拯救死海 (6分)
材料一:约旦河是死海的主要水源,以色列占据约旦河上游建坝拦水造成上游来水减少,且以色列与约旦河沿岸国家矛盾重重,不易缓解。
材料二:红海和死海均位于东非大裂谷带中,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死海湖水盐度更高达25%,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水中鱼虾贝类都不能生存,湖岸两旁草木也能生长,故称“死海”。但是近年来能过科学考察,在死海中发现有耐盐的细菌和藻类,死海并不是完全没有生命的。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及图示信息,试分析约旦计划从距离死海较远的红海调水进入死海,不从地中海调水的原因为?
正确答案
①红海和死海均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地势低,修建输水线路投资少,工程量小,而死海与地中海之间除地中海沿岸为平原外,其它地区地势高,工程量大;②红海盐度与死海盐度相差不大,从红海调水有利于保护死海的生态环境;③红海至死海沿线均在约旦境内,而地中海沿岸被以色列占据,约旦与以色列矛盾重重,不易调解。(6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调水线路的分布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和海水性质等方面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人们设想在白令海峡打隧道、架大桥,并修建连接亚洲和北美洲的铁路,创造现代人类跨越“天堑”的壮举。
材料二:
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北太平洋的航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但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西北航道有望实现通航。
(1)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从天津到洛杉矶的海运航线可以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利福尼亚寒流。
(2)第21届冬奥会于2010年2月13口至3月1日在温哥华举行。结合温哥华的气候资料,说明其适宜举办冬奥会的优势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从北大两洋进入北太平洋的海运航线中,与巴拿马运河航线相比,“西北航道”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设想铁路沿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在可行性论证时需要对铁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模拟预测。你认为该模拟系统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寒带)针叶林;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2)温哥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降水较多,积雪量大;冬季较温和,适宜户外运动;多山,优良滑雪场地多。
(3)优势:航程明显缩短,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劣势:仅夏季可以通行,通航时间短;沿途浮冰对船只航行存在安全威胁。
(4)①地势起伏,②复杂地质,③严寒气候,④永久冻土对铁路建设的影响;⑤铁路建设对沿线植被、动物的影响等。(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要点⑤必答)
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都处在一定的地带位置,一般说来,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那个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这种或那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黑色区域所代表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试列举两例该区域成因不同的常见的地貌类
型: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带规律上看,A地区属于____________地带性,B地区属于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C地区
属于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
(3)描述图中D附近黑色区域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图中黑色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荒漠带;风蚀地貌:风蚀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风积地貌:沙丘、沙垄等(各举一例即可)
(2)非;从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到内陆
(3)东西狭窄,南北延伸,深受南美西部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同时,沿海又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4)有利:光照强,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不利:气候干旱,水分不足。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分布图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林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说明影响新疆种植业的有利区
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自西汉开始经唐宋到二十世纪的50年代,位于昆仑山麓的耕地面积呈逐渐
缩小且有从沙漠边缘向山前后退趋势。分析说明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整体性: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环境具有干旱、半干旱的特征;
河流数量稀少、径流量小,多内流河;地表植被覆盖少,以荒漠、荒漠草原为主;土壤中的有机质
含量少,土壤的发育程度差;地形地貌受风力作用影响显著。差异性:水平方向,西北地区降水量
大致呈现为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自然带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荒漠
带;垂直方向,西北高大山地(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受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山地垂直自然
带明显。
(2)分布特征:耕地集中分布在山前绿洲(冲积扇)地区;林地集中分布在降水较多的高大山地上(天
山、阿尔泰山)和一些河谷两岸。区位因素:有利区位因素:光热资源丰富;冲积扇地区的地形平
坦、土层深厚;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人均耕地面积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农产品的
输出和生产资料的输入(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自然原因: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冰川面积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河流的径流量减小、流程缩
短。人为原因:历史时期的“移民实边”及近代人口的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大;不合理的
灌溉及盲目垦殖导致土地的盐碱化、荒漠化加剧等。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影响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C探险区存在一个______(高或低)温中心,该区域种植业集中于______地带,丰富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
(3)如果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_。A、轮船顺风顺水B、轮船逆风逆水C、白昼越来越长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______,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
(5)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地形
(2)低;河谷;太阳能、风能、地热(任答两点)
(3)BD
(4)a;风力侵蚀作用
(5)全球变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任答2点)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图1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的_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然带⑤在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____________地区。
正确答案
(1)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
(3)无;该纬度全部是海洋
(4)③;温带荒漠带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多选)
[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平缓
D、西岸有寒流流经
(2)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
境中________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3)在自然带A、B、C、D中,名称相同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
(4)①地自然带向北延伸较长,主要受________的影响。
正确答案
(1)ACD
(2)纬度;水分
(3)AC
(4)寒流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乙图中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C→B→A自然带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乙图中C地冬季降雪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致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从赤道向两极(或从低纬向高纬)
(2)温带草原带;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3)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在C地受地形抬升;冬季因气温较低形成大量降雪。
(4)地势第二级阶梯与地势第三级阶梯(或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森林带与草原带的分界线。(任选三项)
图A是北半球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图B表示在不同纬度的三地垂直竖立高度相同的旗杆,正午时杆影的顶点周年变化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中,a→b→c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其中,a属于______________(自然带),
c属于______________(自然带)。
(2)图A中,自然带所属气候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的有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它们
共同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所属气候由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
的有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它们共同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A中,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B中①地位于图A中________附近地区,③可能位于图A中的________地区,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纬度地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a、b、d、n;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小;c、e;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3)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气压带和风带被割断,大陆东西两岸受不同大气环流系统控制;两岸受
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影响,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因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4)n;d、t;热带荒漠带和热带季雨林带
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___和_________自然带的名称相同,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 _________和
_________自然带的名称不同,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
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E;C;G;F
(3)赤道向两极;沿海向内陆
(4)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温度较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