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和____自然带的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和____自然带的名
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写字母代号)
(3)图中A、B所处纬度大致相同,但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自然带从E—G—F—C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为基础。
(5)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填字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E;C;G;F
(3)A、B两处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气候类型不同
(4)纬度地带;干湿度地带;水分
(5)D;南半球这一纬度地区绝大部分是海洋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线段AB反映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_性分异规律。
(2)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带,常年受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在此气压带或风带控
制之下,气流以_________(上升或下沉)运动为主,降水_________(较多或少)。
(3)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按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应该出现和西岸相同的景观,但实际呈现的是
_______________景观,这是由于受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4)D处自然带的形成因素是_________。
(5)C是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其所在国家将于今年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这个国家是________。假如游客
到非洲大陆游览,能看到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出两个)等。
正确答案
(1)纬度地带
(2)赤道低气压带;上升;较多
(3)热带草原;洋流
(4)地形
(5)南非;斑马;长颈鹿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 带,B: 带,C: 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异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 ,成因是 。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1分) 温带草原(1分) 温带荒漠(1分)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1分) 水分(1分) 中(1分)
(3)温带季风(1分)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1分)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分) 水源(水分)(1分)
试题分析:
(1)图中字母A、B、C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2)沿北纬40°自东向西水分减少,自然带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到内陆变化最为显著。
(3)A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降水少,水分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该题以“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不同自然带所在气候也不相同。
(7分)该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理由。(2分)
(3)图示地区拟建一火情瞭望台,最佳位置应在________ 处。(1分)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突临的一场暴雨,使位于B处的营员小明迷了路。请你给他一个独自走出深山密林的最佳办法。(2分)
正确答案
(1)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布不显著。(2分)
(2)位于鞍部,地势相对平坦开阔。 (2分)
(3)山顶 (1分) (4) ② 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2分)
(1)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变化差异与海拔高度有关。(2)宿营地点区位从地形、河流、地质安全等方面分析。(3)火情瞭望台位于海拔高,四周没有遮挡的位置。(4)泥石流逃生路径是垂直等高线向高处逃生。顺河流最终走出密林。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处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A处的典型土壤是________,B处的代表性植被是________,C处自然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
_______。
(3)A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带荒漠带;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荒漠土;热带雨林;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3)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一年分为旱雨两季,雨季高温多雨,旱季炎热干燥;亚热带
季风气候;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反映了北半球两自然带空间分布规律,读图回答问题。
(1)阴影部分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自然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_____;该自
然带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影部分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自然带,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自然带在美国东部的分布纬度大约为____________,但气候类型则是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①的上界在____________(纬线)附近分布较高,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寒带苔原;约4000~5000米;没有;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基本上是海洋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37。~50。N;温带大陆性气候
(3)北回归线;回归线所在的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地表气温高且降水量稀少,故雪
线的海拔高。
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A地所属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E地所属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C地所属自
然带相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2)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的条件:A 处________条件配合好,宜种植以________为
主的高产粮食作物;C 处________条件好,但________资源不足,适宜发展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
的旱作农业;D、E处应充分利用有很大优势的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发展畜牧业和________
农业,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和________________等农产品。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温带;季风气候
(2)水热;水稻;光照;热量;水;小麦和棉花;光热草场;灌溉(绿洲);长绒棉、葡萄、哈密瓜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代号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填入空中。
①_____________带,②_____________带,③_____________带,④_____________带。
(2)北纬40。纬线穿过的亚欧大陆西海岸是__________带,东部是___________带,中部是___________
带,这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属_____________规律。
(3)赤道穿过的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_________洲的__________平原。
(4)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
[ ]
A、苔原带
B、冰原带
C、荒漠带
D、热带荒漠带
正确答案
(1)热带荒漠;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热带草原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经度地带(干湿度地带)分异
(3)南美;亚马孙
(4)B
材料一 下面是“我国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山脉如果是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材料二 为对该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图中河流某处建起一大坝,并形成大型水库,下图是河流建坝前后河床剖面图
(2)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游河流水文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3)图中表示出了建坝后的河床剖面图,分析大坝上、下游剖面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读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图。
(4)2011年7月暑假期间,有同学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所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信息:地理坐标 29°42′01″N 116°25′58″E 海拔1474m 误差5.7m,据此判断该同学可能位于图中①~④地中的________地
(5)①地从山麓到山顶方向的植被分异与①~④地的水平分异有一定相似性,但前者的变化节奏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分)
(2)上游水位上升(流量变大),流速缓慢 (2分)
(3)上游堆积作用增强;下游侵蚀作用增强 (2分)
(4)②地 (2分)
(5)要快 (2分)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综合分析。(1)图示甲山脉表示秦岭,则图示聚落位于秦岭以北,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故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流速、含沙量、冰期等方面分析。建坝后,库区水流速度减慢,则泥沙淤积加重,河床剖面变浅;大坝下游,流速加快,则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河床剖面变深。(4)根据当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长江流域,故山麓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②地。(5)山地垂直自然带递变的高差较纬度地带性的水平距离要小得多,故前者的变化要快。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1)该图反映的是地理环境的 特征。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的是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自然景观从③→⑤→⑥的变化体现的是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为基础产生的,在 (低、中、高)纬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6分)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2分)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
(3)把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4分)
温带大陆性气候 松鼠 ⑥
温带季风气候 骆驼 ③
正确答案
(1)差异性 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中
(2)A
试题分析:
(1)沿①一②一③一④方向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递变,属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差异;沿③一⑤一⑥方向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递变着,属于自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基础是水分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
(2)喜马拉雅山自山脚向山顶反映了垂直方向的地域分异,类似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
(3)③、⑥分别处在温带的沿海和内陆,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引起水分条件自沿海向内陆递减。③对应温带季风气候,相应动物为松鼠;⑥对应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动物为耐饥渴、善奔跑的骆驼。
点评:本题以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难度一般。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图中①→④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的以热量为基础。图中③→⑥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以水分为基础。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相似。主要是因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也发生的变化。不同气候类型对应不同的植被类型,生活的典型动物也不尽相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