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左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右图为瓦德地区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断层的总体走向,并归纳其北侧地形特征。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读图分析气候在瓦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断层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大,山地呈西南东北走向。
(2)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总体特征相一致。瓦德地区总体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致使该地区盐沼、沙漠广布,土壤贫瘠;河流较少;植被稀疏;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
试题分析:
(1)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断层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北侧等高线密集,最高值超过1000米,所以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大,山地呈西南东北走向。
(2)自然地理整体性特征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总体特征相一致。根据瓦德地区气候资料图,瓦德地区是地中海气候,总体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少,雨热不同期,蒸发量大;致使该地区盐沼、沙漠广布,土壤贫瘠;河流较少;植被稀疏;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
读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9分)
正确答案
①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乳畜业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④热带沙漠气候 ⑤终年高温多雨 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⑦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⑧寒流 ⑨南北纬40°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图示根据各自然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①位于北纬60--70°之间,判断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②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故适宜牧草生长,为乳畜带分布区。③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分析其成因。④位于回归线到30°附近大陆中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⑤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⑥位于25°--35°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⑦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风为西南季风,成因从气压带风带移动分析。⑧位于中高纬度大洋西岸为寒流;⑨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界为南北纬4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本区位于 (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2)某同学从图中分析出河流甲处形成了地上河,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试分析该处地上河的主要形成原因并指出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0分)(1)南(2分) 依据:河口附近的沉积岛主要分布于河口南岸,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左(2分)。
(2)依据:从等高线的弯曲特点判断出该处河床比两侧高(1分)。
成因: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1分);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容易沉积(1分)。
措施:加强对上游植被的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上游选择适当的位置建水库,调水冲沙。(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及读图分析。(1)根据图示河口地区的沉积岛分布位置,判断河流水流向南岸沉积,北岸冲刷,故判断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2)图示甲处的等高线弯曲反映“凸低为高”。地上河的形成主要受泥沙淤积,主要从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甲地区的地形平坦,而河流沉积严重,故形成地上河,治理措施主要从原因分析,可结合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从植被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分析措施。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思维。难度一般。
读“候鸟迁徙路径图”回答问题。(13分)
候鸟的迁徙通常为春秋两次,候鸟每年迁徙的时间与路径大致是不变的。
(1)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到达北半球的纬度高于南半球?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大多经过沿海和大陆架海区?请分析之。(4分)
(2)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以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度被控制在东南亚范围之内。随着候鸟迁徙,该病毒开始侵袭蒙古、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有人据此推测若局部地区发生某种新型禽流感将会蔓延全球。试以图为据分析这种推测是否正确。(3分)
(3)东南亚是较早发现新型禽流感感染的地区,有报道认为禽流感病毒的扩散与当地生产方式和开发有关。东南亚除水田外,还有热带雨林分布,过度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试对此进行分析。(6分)
正确答案
(1)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面积少,南极大陆缺乏候鸟的食物。 沿海地区多湿地分布,能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大陆架海区鱼类多,能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
(2)正确。 候鸟迁徙路径在北极圈附近汇聚、交叉,所以候鸟会在沿途中传播,又会在交叉处传染,然后蔓延到全球。
(3)过度开发会使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破坏动物栖息环境,动植物种类锐减,破坏生态多样性;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生态平衡的破坏存在着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也极易导致病毒向人类居住地扩散,使人类造成病毒感染。(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图中看出,候鸟迁移都是沿着陆地南北迁移,说明海陆分布对候鸟迁移影响大;南极洲纬度太高,没有候鸟迁到此地,说明影响候鸟迁移还有食物有关;候鸟一般喜欢食物充足、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方。
(2)图中鸟的迁徙路线有交叉,说明鸟在迁徙中会有接触,禽流感可以通过鸟的接触、觅食、粪便等传播,所以会蔓延全球。
(3)东南亚的水田是人类破坏雨林改造的,对雨林的破坏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破坏生态多样性、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最终造成生态失衡,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最终使人类感染病毒。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问题。(8分)
(1)图中A是 (河流),B是 (海洋)。(2分)
(2)A河流从源头到河口依次可以看到两岸有哪些自然带?该变化主要反映了自然带的何种分异规律?(4分)
(3)试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B海域形成的原因,并预测其面
积变化趋势。(2分)
正确答案
(8分)
(1)尼罗河 红海 (2分)
(2)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分)
反映了纬度地带性规律 (1分)
(3) 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1分)
其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1分)
略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如果要考察从M到N的自然带谱,在实地考察中,最理想的线路应选择:( )
(2)据图分析,①②③的自然带分别是 、 和 。这反映了自然带的 规律。
正确答案
B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略
图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 分异规律;这种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4分)
(2)自然景观从③→⑤→⑥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 分异规律;产生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条件的变化,这种分异规律在 纬度最明显。(6分)
正确答案
(1)纬度地带(2分) 热量(2分)
(2)干湿度地带(2分)水分(2分)中(2分)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沿纬度方向更替,从赤道向两极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自然景观的差异,故属于纬度地带性。(2)直接根据图示自然景观从③→⑤→⑥的变化沿经度方向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而形成自然景观的差异,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在中纬度地区分布最明显。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自然景观的更替方向的特征,并能结合两种地域分异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判断。
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述各个问题:
(1)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显示了________的分布规律,其产生受________条件影响较大。
(2)A、B、C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自然带中分布的绿洲,属于地带性或非地带性中的________现象。
正确答案
(1)经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2)森林、草原、荒漠 非地带性现象
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
(1)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呈东西方向有规律的分布,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水分条件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而形成。
(2)图中A→B→C位于温带,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递减,故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这种分异为________规律。
小题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________(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小题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小题4:形成③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小题1:A 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水热状况变化越大
小题1:距海远近不同,导致水分差异
小题1: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小题1:由赤道到二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热量。
小题1: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是热量与水分。
小题1: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是水分。
小题1:③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大陆东岸,其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是寒冷干燥。
山地的垂直分层的自然带数目的多少与山地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在高度一致的情况下,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分层的自然带数目越少。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丰富。所以在高度一致的情况下,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分层的自然带数目越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