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正确答案
(1)纬度 海陆
(2)纬 热量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沿海 内陆 水分 海洋水汽 中
此题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画成示意图的形式,主要考查各自然带的位置和分布规律。由于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水热条件组合,形成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关。自然带H、I、A、B、F、G是沿着纬度变化方向作有规律更替,形成这种分异规律的基础是热量条件,这种分异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而产生的。图中自然带由B—C—D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区域分异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这种分异规律在中纬度最明显。
正确答案
这种做法不可取,西北地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1)利用西北地区的天然植被。这些植被在耐旱性、耐碱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而这些土生土长的天然植被在管理上可以节省很大的一笔资金,它还具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在这些天然植被中,生长着一些天然的虫子,这就为鸟类和其他的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维护了生态的完整性。
(2)提倡和鼓励家庭绿化。居民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花草,使生物品种多样化,这样有利于生物在内部进行调节,达到平衡。
(3)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研究新的优良草种。
在环境因素中,影响植物生长最重要的是气候因素,特别是光照、热量和水分。西欧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而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干旱半干旱区。
由于两地光照、热量和水分及其组合的差异,两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因而两地不同的自然环境,要求有相应的自然植被与之相对应。故把冷季型草坪引种到西北地区并不能取得相同的效应,相反会产生诸多问题。
该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选择绿化方案也就应该不同,应该用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去对待具体问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1)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则A点的昼长大约为__________ 。(2分)
(2)图中山脉走向大体为______________走向。依据板块构造理论,该山的高度将如何变化?请简述理由。(6分)
(3)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船员沿途可观赏到哪些自然植被?(6分)这些景观的变化体现出什么规律?(2分)
正确答案
(1)11小时20分 (2分) (2)南北 升高。因为它位于两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6分) (3)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森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森林)、热带荒漠(沙漠)(6分) 体现以热量为基础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根据海陆分布特点及寒流流向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的西海岸地区,图中经线应为70ºW,根据已知北京时间,便可算出A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20分,再根据公式:日出时间=12-1/2昼长,即可算出A地昼长为11小时20分;其它题只要知道该区域是南美洲西海岸地区就容易得出答案了。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下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
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或海陆位置)
(2)土壤盐碱化或生态环境破坏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
(1)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2)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
是________。
(3)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材料二图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2)从沿海到内陆;海陆位置
(3)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盐碱化等。
(4)
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候类型名称:① ② 。
(2)试分析①②两种气候的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成因上都是 造成
的,表现在气候特点上,夏季都是 。 不同点表现在冬季的气候特点上:① ; ② 。
(3)分析比较③④两种气候在气候特点上的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③有明
显的 ;④是 。
(4)②③两种气候成因的最大不同点是: , 。
(5)①所处的自然带的的名称是 。
(6)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 因素的制约。
正确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温多雨、寒冷干燥、温和干燥
(3)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全年多雨
(4)前者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而后者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
(5)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6)热量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
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
_______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
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丙
(3)乙;温带荒漠;温带草原;经度或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海陆位置
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 。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水分
(3)①土壤肥沃,水分适宜,有利于葡萄生长;②葡萄生长期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③葡萄成熟后气温低,能够自然冰冻。
(4)①少耕、免(休)耕,退耕还草;②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区轮牧;③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④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
读沿40。N亚欧大陆及附近地区1月和7月温度变化曲线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代号所在地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所在的国家是____________,其所属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C—E—A体现了______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地地处内陆,B地濒临海洋位于季风区
(2)C;冬季受西风、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
(3)朝鲜;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由沿海向内陆;水份
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左)及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右上),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基多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南美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征:四季如春,气候温和;10月~次年4月(5月)为雨季。成因:地处赤道附近,地势高;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
(3)①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②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