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大陆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与图中字母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_ d________ e _____。

(2)图示范围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赤道以北______大陆中部和______部。

(3)植被e→d→c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中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________以___________为基础。

正确答案

(1)温带草原;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2)亚欧;东部    

(3)从赤道向两极;热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中国30附近三座名山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5-31),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图中数字1、2、3、4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决定这种自然带变化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在三座山峰中,贡嘎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贡嘎山东、西两坡的雪线比较,较低的是_________坡,导致贡嘎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4分)

(4)峨眉山所在地形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该地形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两种农作物即可),并请评价该地形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C (2分)   热量 (2分)

(2)贡嘎山的相对高度比峨眉山、黄山的相对高度高得多 (2分)

(3)东 (2分)   水分(降水、湿度)因素的差异 (2分)

(4)峨眉山所在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其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小麦等 (2分)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0℃以上,热量和水分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分)   不利影响:雾日多,光照不足(2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三座名山的垂直自然带的认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各自然带名称的代号按垂直自然带自上而下的变化规律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填字母)

E.针叶林

(2)根据图中垂直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判断该山地应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_________带。

正确答案

(1)自上而下为:D、B、A、E、C

(2)亚热

本题考查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及根据基带判断山地所在地区。在山地中,随山高度的增加,降水减少,温度降低,自然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且此变化类似于该山所在地到极点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故自下而上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亚欧大陆自然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E→G→F→C:这种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规律,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图中自然带类型中南半球缺失的有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规律。

(5)自然带I反映了_______________规律。

(6)图中A与B两个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4)D 非地带性

(5)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6)A区域受到中纬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所以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这种自然带;B区域由于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答此题要仔细审读图上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分析因此而导致的热量与水分组合及地域差异。

图中A区域位于大陆西部,由于受到中纬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所以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图中B区域由于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区域由于受到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区域纬度较高,形成了亚寒带针叶林带。受千岛寒流的影响,亚洲东部比欧洲西部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因此海陆的分布是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这种现象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自然带E→G→F→C的变化表现出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这种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I区域是亚洲中部高山植物区,自然带I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共9分)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 带,B._    _ __带,C.___ 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 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是以     为基础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 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1)A.温带落叶阔落叶林_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海陆分布     水分     中纬度

(3) 风力堆积作用  (4)水分

本题组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1)A、B、C位于40°N沿线,为温带地区,依次从沿海到内陆,故呈现温带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的自然带差异。

(2)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表示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条件为基础,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表现最明显。(3)C地表示塔里木盆地(塔克拉马干沙漠),干旱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风力沉积。(4)干旱地区,水源是最大的限制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

(1)自然带①是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范围是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在欧洲是______,在我国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描述该地区植被在自然地理环境上的重要作用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

(5)④自然带的植物叶子表面往往有一层蜡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苔原 4000~5300米  (2)没有 南半球相应纬度地带是海洋 

(3)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4)亚马孙平原 地球之肺

(5)夏季炎热干燥,减少水分损失(蒸腾)    (6) 低纬度高山地区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以及自然带和土壤、动物、气候等环境要素的关系。注意带着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结合图示①自然带在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上,分布于北纬70°--80°位置,故判断为苔原带;结合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取40°N对应的海拔高度即可。

(2)自然带②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上,分布于北纬50°--70°,由于南半球该纬度全部是海洋,几乎没有陆地,故该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

(3)根据自然带③在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上,分布于北纬35°--50°之间,故判断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反映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全球最大的分布地区是亚马逊平原,由于热带雨林茂密,具有强大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生态功能,故被称为地球之肺。

(5)④自然带的植被叶子上覆盖一层蜡质,反映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是由于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6)由于所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的数目越多,故低纬地区的高山则垂直地带性表现最为明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自然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________,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

本题以我国为例主要考察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ABC三地位于中纬度地带(40°N左右),所以是温带植被;由A至B至C,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分布的特点,A离海洋近降水较丰富可生长森林植被,B和C随着距离海洋的变化降水会逐渐变少,B降水较A少可生长草原,C在内陆地区很少主要是荒漠,由此判定A是温带森林带B是温带草原带C是温带荒漠带。

(2)由A至B至C,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分布的特点,所以可知这种差异反映了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带性。但是不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不能称之为地带性规律。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A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B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造成三地自然带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三地气候的差异。

解答这道题一定要联系三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进行全面地分析。图中三地虽都在北回归线附近,但大气环流形势不一样。

A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热带沙漠气候,形成了撒哈拉沙漠,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B地为德干高原,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之内分旱(又可分热季和凉季)、雨两季,10月至次年5月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降水较少,为旱季。旱季的后期(3—5月)气候干热,为热季;6—9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丰沛,为雨季,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C处为珠江三角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造成三地自然带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是三地气候的差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长白  温带季风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白头山休眠

此题涉及气候类型判断、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自然保护区和火山等知识。首先根据纬度和高度先判断山地名称,再根据自然带由山底向山顶呈环带状分布,可知这是垂直地域分布。据山地名称可判定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此地区著名的火山是白头山,属于休眠火山。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