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患者,男,38岁。1小时前口服安眠药2瓶,由家人急诊入院,呼之无应答。神志昏迷,护士迅速给予洗胃。 护士将患者头部托起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应用类考题,属于较难题目。该患者过量服用安眠药,神志昏迷。洗胃时,昏迷患者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应去枕,协助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会厌部)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昏迷患者吞咽及咳嗽反射消失,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可疮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避免误入气管,从而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患者,男,80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住院,患者出现下列哪种表现提示为肺性脑病先兆
正确答案
解析
肺性脑病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昏,继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等。故选D。
26岁经产妇,停经8周,下腹阵发性剧烈疼痛10小时伴多量阴道出血,超过月经量,检查宫口开大近2cm。本例最恰当的处置应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停经8周,阵发性腹痛,阴道出血,宫口开大可以初步诊断为难免流产。此时应尽早使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可行刮宫术或负压吸宫术,并对妊娠物仔细检查,送病理检查。故E项正确。
男,52岁。颈肩痛3个月,并向左上肢放射。左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颈椎棘突间有压痛,左手拇指感觉减弱。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最可能的颈椎病类型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中老年男性患者,颈肩痛3个月,并向左上肢放射,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临床表现,左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故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神经根型颈椎病。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图1)”、“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24分)
图1
图2
(1)填出图2中自然带名称:(4分)C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4分)
(3)图1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 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原因是 。(6分)
(4)图1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现象,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引起图1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8分)
正确答案
(1)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 热量
(3)南极洲 该山脉可能升高。原因: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4)非地带性 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
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整体性
试题分析:
第(1)题,非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C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不易形成降水。因此该地区形成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植被带是热带荒漠带;D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常年受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西风控制下,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2)题,图2中B→C→D自然带更替呈南北方向,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第(3)题,图1中山脉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其西部海域位于南极洲板块,该山脉可能升高,因为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第(4)题,图1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成因为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1)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的分布与其地形特点和沿岸的寒流有关。(2)图示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与地形条件的改变有关。(3)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
连接地域分异规律与其对应的景观现象。
正确答案
A——②;B——③;C——④;D——①
高山林线(简称)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林线植被生长在其生态适应的极限处附近,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而且受到人为的干扰少,是研究植被一气候关系很好的场所。读“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1:根据所给的资料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绘出沿AB线的林线高度变化曲线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描述图中3800米等值线的走向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简述沿AB线和AC线林线分布高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根据图中的数据和等值线变化规律,即可绘出 AB线的林线高度变化图,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自己绘
图时,垂直坐标标注要正确、剖面线要正确,图形要尽可能直观并且美观。
2、影响林线的因素说到底就是热量和水分,其中一个因素变化,那么林线就会变化,因此分析林线就转
变为分析热量和水分的变化。观察图中的3800米等值线可以看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其东
半段在横断山区,大致呈南北走向(与经线平行)。可以分析出主要是受横断山脉的影响。3800米等
值线西段在青藏高原上,呈东西方向,而青藏高原地形相对比较平坦,降水较少,所以不可能是地形
的影响,只能是太阳辐射影响了热量而导致的。
3、A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气温较B、C两地都要高,降水也多,沿AB线,由东向西,
由于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地势也在不断升高,因此林线高度从东
到西(从沿海到内陆)显著升高。沿AC 线,由南向北,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温度(特别是
春、秋季节的温度)越来越低,同一海拔高度上气温越来越低,限制了森林的生长,导致林线高度随
纬度升高逐渐降低。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7月份降水较少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处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该渔场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丙处至乙处的自然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正确答案
(1)甲: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或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2)甲: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乙: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少
(3)北海道;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营养物质丰富
(4)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由沿海到内陆
性和 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正确答案
整体 差异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差异,导致地表自然带差别巨大,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B地是 气候 ,C地是 气候,C地与B地纬度相似,但两地地气候成因却不一样,其各自成因是 (4分)
(2)该大陆气候分布特点是 ,原因是 (2分)
(3)D处盐度比E处 (1分),主要原因是 (1分)
(4)F岛东侧为 气候,其成因是
(3分)
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1分) 热带草原气候(1分) B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到控制, C地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1分)
(2)大致南北对称分布(1分) 因为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1分)
(3)低(1分) 位于河口地带或有刚果河注入(1分)
(4)热带雨林气候(1分)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1分);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影响(1分)
试题分析:
(1)B地为非洲刚果盆地,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非洲刚果盆地以东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运动较弱,降水较少,难以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非洲大陆呈南北对称分布,非洲的中部正好压到赤道上,而南北两端又都在南北纬的30度。
(3)D处盐度比E处低,因为D处有寒流流经,寒流降温减湿增盐度,E处有暖流流经,暖流增温增湿减盐度。
(4)F岛为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带,主要受信风和沿岸暖流影响,东侧为迎风坡,高温多雨;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为热带草原带,为信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