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        带,B        带,C        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2)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水分 中

(3)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 风力

(4)水(或水分)

该题考查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B—C是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过程,主要原因是水分的递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_为基础的。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在____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5)在图中的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陆地自然带(字母)是___________,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和H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G和H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中纬

(5)A和B南半球该纬度地带是海洋,缺少大面积的陆地。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和更替规律,重点关注影响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及各主要自然带所处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且还要求掌握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东向西,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简述自东向西沿途自然植被变化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个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东北平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兴安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边缘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环境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蒙古高原如何防治环境问题?绿洲如何防治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沿海到内陆;

(2)自东向西植被依次足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3)黑土冲刷,表土流失;森林减少,环境恶化;草原退化和荒漠化;绿洲荒漠化

(4)人类不合理或过度利用土壤、林地、草原等自然资源

(5)草原区规定合理载畜量,实行划区放牧,轮流打草,并积极建设人工草场;绿洲区要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建设绿洲内外防护林,或用草沙障固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

(1)按图中环节简要叙述生物循环过程

                               

                               

                               

(2)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             

                    不断迁移运动,

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            界和            界联系起来。

正确答案

(1)①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将CO和HO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成为动物的食物 ③动植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成回到无机环境中去

(2)物质化学元素 能量 有机 无机

2.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到的生物循环的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3分)

A.          ;B.              ;C.                。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        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     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4分)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               。(3分)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条件  热量条件  中纬度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耐干旱、善奔跑

试题分析:

(1)据图分析: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原带,C为温带荒漠带。

(2)自然带的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热量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据图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耐干旱、善奔跑。

点评:试题难度不大,只要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就可以很好的解答本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为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0分)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       ,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       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气候类型相同,这两个字母是                 ,气候类型是        

(3)自然带D的名称是       ;自然带G的气候类型是      ,其对应的自然带是        

正确答案

(1)C   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

(2)E   F     温带大陆性气候

(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本题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1)图示C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H位于温带大陆东岸,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也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图示E、F均位于温带大陆内部,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但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的E为温带草原带,F为温带荒漠带。(3)图示D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G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6分)

(2)A、D所在纬度相同,自然带不同,试简要分析原因。(4分)

(3)E山的名称是.__________,成因上属于.__________山。(4分)

(4)B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l)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D处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或地势高),改变了水热状况,不能形成热带雨林带。

(3)乞力马扎罗山              火

(4)上地沙漠化(或沙漠南浸)

从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推断出该地区为非洲中部地区,A处为刚果盆地,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处为热带草原带,C处为热带沙漠带。A、D两处的自然带不同.主要是由D处海拔较高,气温偏低,降水偏少造成的。E山为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火山。B处为热带草原气候,由于降水变率大,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荒漠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题。(24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

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是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4)把相关内容有线连接起来。

温带大陆性气候       松鼠       ⑥        棕壤、褐土

温带季风气候         骆驼       ③        荒漠土

正确答案

(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水热状况变化大(3)距海远近不同  (4)温带大陆性气候→骆驼→⑥→荒漠土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图中①→④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地势高低是主要原因。③→⑥的景观和自然带的差异,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去掉图中的专属经济区)(12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它是良好的储_______构造。从地形上看,A处为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 ,在其参与下,①处的岩浆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岩。

(3)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这种地质灾害又有可能促使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②处地层中常含有丰富的_______等矿产资源,其上水域往往是_______资源集中分布区。

正确答案

(1)向斜  水  山岭   向斜底部不易受侵蚀(4分) 

(2)海陆间水循环   沉积岩(2分)

(3)断层   地震   滑坡   泥石流(4分)

(4)石油、天然气(煤、磷 )   海洋生物(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岩层的弯曲情况判读,A处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从地形看,A处为山岭,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变得紧实不易受侵蚀。

(2)图中水循环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所以为海陆间水循环,经过外力作用岩浆岩可以转变为沉积岩。

(3)B处两处岩层发生错位,地质构造为断层。断层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地震,地震可以促使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4)②处位于近海大陆架地区,常含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点评:试题考点考查多,但难度不大。只要对更个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解答本题难度不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或气候名称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B、_____________ 带(自然带);

    C、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

    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3)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带季风;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

(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

(3)水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