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共1763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0年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先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次强冷空气具有势力强、影响范围广、大风降温剧烈、部分地区出现初雪、初霜冻等特点。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
(1)上图中①④两地受此次强冷空气影响较大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③④⑤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两地是哪两个?试分析两地的这种自然带在两国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②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及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④,④地纬度较高,且距冷空气源地近。
(2)①③;①国该自然带的空问分布东西跨度大,分布面积广;③国该自然带的空间分布东西跨度小,分布面积小。主要原因:①国该自然带的分布区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便于夏季风深入,受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大。③国该自然带的分布区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夏季风无法深入内陆,影响范围小。
(3)混合农业,优点: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安排农事活动;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任答两点)
下图是世界某岛屿图,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P、Q两地降水的异同点,并分析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岛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分布有何特点?形成该特点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同: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原因:同属热带季风气候。异:P地夏季降水多。原因是位于西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Q地冬季降水多。原因是位于东北季风(冬季风)的迎风坡。
(2)位于沿海,呈环状分布。主导因素是地形。
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所属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E地所属自然带典型植被是______;C地所属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
(2)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发展农业的条件:A处____条件配合好,宜种植以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C处____条件好,但____资源不充足,宜发展以 ____为主的旱作农业;DE处应充分利用有明显优势的____资源和____资源,发展畜牧业和____农业,生产优质畜产品和____等农产品。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仙人球;温带季风气候
(2)水热;水稻;光照、热量;水;小麦、棉花;光热;草场;灌溉(绿洲);长绒棉、葡萄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
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
__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
__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丙
(3)乙;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海陆位置
下图是全球生物、气候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全球气候带的划分,热带和温带大约以年平均气温____℃为界,寒带和温带大约以年均
气温____℃为界。
(2)由图中可见,森林分布的极端界限条件大约是年均温____ ℃以上,年均降水量____mm以上。
(3)在热、温、寒三个热量带中,最难以形成沙漠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沼泽湿地多见于____纬度地带,热带雨林带的化学风化作用比苔原带____(强、弱)。
正确答案
(1)18;4
(2)-6;400
(3)寒带;气温低,蒸发量小,尽管降水少,但相对湿度不小
(4)中高(高);强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图1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2是其区域简图。
(1)图2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2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气温年较差均较大,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北部:离岸风,上升流 南部:寒暖流交汇
(2)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1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
(3)内陆比沿海气温高,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 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洋流的影响。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
该风带的风向。
(2)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标出a、b、c、d四处洋流流向,d处洋流属于_______(暖流或寒流)。e
处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3)D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主要受_______条件控制。
(5)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全球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对于沿海地区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特征。
正确答案
(1)信风带(或东北信风带);图略
(2)图略;寒流;增温增湿
(3)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向内陆;水分
(5)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海水倒灌(任答1点),危
及沿海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整体性
读"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大陆____岸,全年盛行____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形成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___移动而北移,受其影响,控制乙地的气压带是________。
(3)丙地位于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________气候。
(4)从甲地向东到丁地降水量逐渐________,反映出________(选择填空)。A、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正确答案
(1)西;西;温带海洋性;终年温和多雨
(2)夏;太阳直射点;副热带高气压带
(3)温带季风
(4)减少;B
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 ;
(2)该地区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3)该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为 ;
(4)植被景观的变化规律是 ;
(5)分析该地区绝大多数该地区河流主要为________(河流类型) ,流量___________(大或小),汛期为___________(季节),补给类型___________ ,___________(有或无)结冰期。
正确答案
(1 )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2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经度地带)分异
(3 )温带大陆气候
(4 )自东向西由草原变为荒漠草原、荒漠。
(5 )该地区河流主要内流河;流量小;有夏汛;为冰川融水补给;有较长结冰期。
读“沿澳大利亚大陆南回归线剖面图”(图A)和“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分布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A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循环。
(2)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F处地下水为____________(类型)。
(3)E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_特点,其从外向内的分布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图B中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应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海陆间(大)
(2)承压水
(3)热带沙漠;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位于大陆西岸,沿岸寒流的影响。
(4)半环状;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5)降水少,气候干旱。应对措施: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培
育耐旱的农作物;调整麦田、放牧地、休耕地的比例(调整农业用地结构)等。(答出其中2条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