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酸乙酯的制备
- 共1463题
(2016•淄博一模)Ⅰ.已知ClO2是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实验室制备ClO2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2NaClO2+C12═2ClO2+2NaCl,装置如图1所示:
(1)烧瓶内可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B、C、E装置中的试剂依次为______
a、NaOH溶液 b、浓硫酸 c、饱和食盐水 d、CCl4 e、饱和石灰水
(3)以下装置如图2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倒吸的是______
Ⅱ.用ClO2处理后的自来水中,ClO2的浓度应在0.10~0.80mg•L-1之间.用碘量法检测水中C1O2浓度的实验步骤如下:取100mL的水样加稀硫酸调节pH至1~3,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振荡,再加入少量指示剂后,用1.0×10-4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己知:2S2O32-+I2═S4O62-+2I-).
(4)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
(5)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6)已知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16.30mL,则水样中C1O2的浓度是______mg•L-1.
正确答案
解:Ⅰ.(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l2,浓盐酸盛装在分液漏斗中,烧瓶内为MnO2,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根据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性质,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气体中混有的HCl杂质,然后用浓硫酸干燥除去水,由于Cl2易溶于CCl4液体,E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所以B、C、E装置中的试剂依次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CCl4,
故答案为:cbd;
(3)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导气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③⑤符合,②CCl4液体能缓冲起防倒吸作用,
故答案为:②③⑤;
Ⅱ.(4)根据题意发生反应:2ClO2+8H++10I-=2Cl-+4H2O+5I2,2S2O32-+I2═S4O62-+2I-可知,滴定过程中出现了碘单质,碘与淀粉变蓝,故选淀粉做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碘单质正好反应完,故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溶液蓝色褪去,且30秒内不恢复蓝色,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变为无色(或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5)用I-将溶液中的ClO2还原为Cl-以测定水样中C1O2的浓度,则I-被氧化为I2,氯从+4价降为-1价,碘离子从-1价被氧化为0价,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8H++10I-=2Cl-+4H2O+5I2,
故答案为:2ClO2+8H++10I-=2Cl-+4H2O+5I2;
(6)根据题意发生反应:2ClO2+8H++10I-=2Cl-+4H2O+5I2,2S2O32-+I2═S4O62-+2I-可知,
2ClO2~10I-~10S2O32-
2 10
3.26×10-7mol 1.0×10-4 mol/L×0.01630L
100mL的水样中m(ClO2)=n(ClO2)×M(ClO2)=3.26×10-7mol×67.5×103mg•mol-1≈0.022mg,则水样中C1O2的浓度是0.22mg•L-1,
故答案为:0.22.
解析
解:Ⅰ.(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l2,浓盐酸盛装在分液漏斗中,烧瓶内为MnO2,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根据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性质,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气体中混有的HCl杂质,然后用浓硫酸干燥除去水,由于Cl2易溶于CCl4液体,E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所以B、C、E装置中的试剂依次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CCl4,
故答案为:cbd;
(3)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导气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③⑤符合,②CCl4液体能缓冲起防倒吸作用,
故答案为:②③⑤;
Ⅱ.(4)根据题意发生反应:2ClO2+8H++10I-=2Cl-+4H2O+5I2,2S2O32-+I2═S4O62-+2I-可知,滴定过程中出现了碘单质,碘与淀粉变蓝,故选淀粉做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碘单质正好反应完,故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溶液蓝色褪去,且30秒内不恢复蓝色,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变为无色(或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5)用I-将溶液中的ClO2还原为Cl-以测定水样中C1O2的浓度,则I-被氧化为I2,氯从+4价降为-1价,碘离子从-1价被氧化为0价,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8H++10I-=2Cl-+4H2O+5I2,
故答案为:2ClO2+8H++10I-=2Cl-+4H2O+5I2;
(6)根据题意发生反应:2ClO2+8H++10I-=2Cl-+4H2O+5I2,2S2O32-+I2═S4O62-+2I-可知,
2ClO2~10I-~10S2O32-
2 10
3.26×10-7mol 1.0×10-4 mol/L×0.01630L
100mL的水样中m(ClO2)=n(ClO2)×M(ClO2)=3.26×10-7mol×67.5×103mg•mol-1≈0.022mg,则水样中C1O2的浓度是0.22mg•L-1,
故答案为:0.22.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仪器和药品来制取纯净的无水氯化铜.图中A、B、C、D、E、F表示玻璃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等部分未画出.根据要求填写下列各小题空白.
(1)如果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动时,上述各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的序号)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④的作用是______;
(4)装置⑥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实验开始时,应首先检验装置的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处的酒精灯.
(6)在装置⑤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仪器的连接方法:先制备反应物,然后除杂质,再使氯气与铜反应,最后尾气处理;进行气体除杂或者干燥时,连接顺序一般是:“长进短出”的原则,根据题中实验原理,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生成氯气,除杂后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所以仪器连接顺序为:③⑤④②①⑥,故答案为:③⑤④②①⑥;
(2)装置②中盛装的是浓硫酸,可利用此装置干燥氯气,故答案为:干燥氯气;
(3)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4)装置⑥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5)实验中涉及气体的,实验开始时一般都要检验装置气密性,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成分的干扰,实验结束时,有铜粉的装置中还应再通一会儿氯气至硬质玻璃管冷却,所以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①处的酒精灯,故答案为:检验装置气密性;①;
(6)装置⑤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
MnCl2+Cl2↑+2H2O.
解析
解:(1)仪器的连接方法:先制备反应物,然后除杂质,再使氯气与铜反应,最后尾气处理;进行气体除杂或者干燥时,连接顺序一般是:“长进短出”的原则,根据题中实验原理,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生成氯气,除杂后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所以仪器连接顺序为:③⑤④②①⑥,故答案为:③⑤④②①⑥;
(2)装置②中盛装的是浓硫酸,可利用此装置干燥氯气,故答案为:干燥氯气;
(3)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4)装置⑥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5)实验中涉及气体的,实验开始时一般都要检验装置气密性,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成分的干扰,实验结束时,有铜粉的装置中还应再通一会儿氯气至硬质玻璃管冷却,所以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①处的酒精灯,故答案为:检验装置气密性;①;
(6)装置⑤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
MnCl2+Cl2↑+2H2O.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极微溶于水,不溶于醇类、乙醚等.加热至350°C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与水缓慢反应中生成H2O2,易与酸反应生成H2O2.过氧化钙可用于改善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粒子废水和治理赤潮,也可用于应急供养等,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Ⅰ.CaO2的制备.
原理: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
实验步骤:
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仪器的名称______
(2)加入氨水的作用______
(3)沉淀反应时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C左右,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两种)
(4)过滤后洗涤沉淀的试剂最好用______ A.热水 B.冷水 C.乙醇 D.乙醚
Ⅱ.CaO2纯度的测定:将一定量的CaO2溶于稀硫酸,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生成的H2O2(KMnO4反应后生成Mn2+),计算确定CaO2的含量.
(5)现每次称取0.4000g样品溶解后,用0.1000mol/L的KMnO4溶液滴定,所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样品的纯度______
(6)测得CaO2样品的纯度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烘烤时间不足
B.配制KMnO4标准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在洁净干燥的酸式滴定管中未润洗即装标准液
D.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正确答案
球型冷凝管
中和反应生成的HCl,使CaCl2+H2O2⇌CaO2+2HCl向右进行
减少双氧水受热分解;降低产物溶解度便于析出(或该反应放热)
B
90.00
AB
解析
解:(Ⅰ)(1)图2中仪器a为球型冷凝管,起到冷凝作用,故答案为:球型冷凝管;
(2)氯化钙与双氧水的反应方程式为:CaCl2+H2O2⇌CaO2+2HCl,加入氨水可以与氯化氢发生中和反应,使该可逆反应向着生成过氧化钙的方向移动,提高的过氧化钙的产率,故答案为:中和反应生成的HCl,使CaCl2+H2O2⇌CaO2+2HCl向右进行;
(3)由于温度较高时双氧水容易分解,会导致过氧化钙产率下降,且温度降低时过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利于过氧化钙的析出,所以沉淀反应时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
故答案为:减少双氧水受热分解;降低产物溶解度便于析出(或该反应放热);
(4)A.热水:过氧化钙在热水中溶解度较大,降低了过氧化钙的产率,故A错误;
B.冷水:过氧化钙极微溶于水,且杂质都易溶于水,可用冷水洗涤过氧化钙,故B正确;
C.乙醇:过氧化钙不溶于乙醇,但是杂质不溶于乙醇,且提高了成本,故C错误;
D.乙醚:过氧化钙不溶于乙醚,但杂质也不溶于乙醚,且乙醚成本较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Ⅱ)、(5)根据表中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数据可知,第三次数据与其它三组误差较大,应该舍弃;则滴定中消耗酸性高锰酸钾的平均体积为mL=20.00mL,每次滴定消耗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n(KMnO4)=0.1000mol/L×0.02L=0.002mol,
KMnO4反应后生成Mn2+,化合价降低7-2)=5价,CaO2被氧化成氧气,化合价从-1升高到0价,至少升高:[0-(-1)]×2=2,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得反应的关系式:2KMnO4~5CaO2,则每次称取0.4000g样品中含有的过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为:n(CaO2)=×n(KMnO4)=0.002mol×
=0.005mol,
所以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纯度为×100%=90.00%,
故答案为:90.00%;
(6)A.烘烤时间不足,样品中含有杂质水分,导致样品中过氧化钙的纯度偏小,故A正确;
B.配制KMnO4标准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标线,导致标准液浓度偏高,滴定过程中营养样品中过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的过氧化钙的纯度偏小,故B正确;
C.在洁净干燥的酸式滴定管中未润洗即装标准液,不影响标准液的浓度,测定结果无影响,故C错误;
D.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根据关系式计算出的过氧化钙的质量偏大,过氧化钙的纯度偏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图1制备硫酸铜晶体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2)第②步加入H2O2的作用是______,调节pH的目的是使______生成沉淀.
(3)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如图2二种方案:上述二种方案中,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
(4)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 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______;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读数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正确答案
解:(1)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后加热,Cu、Al、Fe发生反应生成Cu2+、Al3+、Fe2+;所以滤渣1的成分是Pt和Au,滤液1中的离子是Cu2+、Al3+、Fe2+;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Au、Pt和酸不反应,所以是滤渣;
故答案为:Au、Pt;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过氧化氢做氧化剂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调节溶液PH的目的是使铁离子和铝离子全部沉淀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和滤液硫酸铜,
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Fe3+、Al3+;
(3)制备硫酸铝晶体的甲、乙两种方法中,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方法不可行,乙方案加入铝粉置换出铁,过滤滤液中只有硫酸铝,
故答案为:甲;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
(4)取a 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6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铜离子物质的量和标准液物质的量相同=cmol/L×b×10-3L=bc×10-3mol;依据元素守恒得到:
则20ml溶液中含有的CuSO4•5H2O物质的量为bc×10-3mol;100ml溶液中含bc×10-3mol×5=5bc×10-3mol;
所以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100%
a.未干燥锥形瓶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a错误;
b.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读数说明消耗标准液读数偏小,结果偏低,故b错误;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消耗标准液多,结果偏高,故c正确;
故答案为:×100%;c.
解析
解:(1)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后加热,Cu、Al、Fe发生反应生成Cu2+、Al3+、Fe2+;所以滤渣1的成分是Pt和Au,滤液1中的离子是Cu2+、Al3+、Fe2+;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Au、Pt和酸不反应,所以是滤渣;
故答案为:Au、Pt;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过氧化氢做氧化剂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调节溶液PH的目的是使铁离子和铝离子全部沉淀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和滤液硫酸铜,
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Fe3+、Al3+;
(3)制备硫酸铝晶体的甲、乙两种方法中,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方法不可行,乙方案加入铝粉置换出铁,过滤滤液中只有硫酸铝,
故答案为:甲;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
(4)取a 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6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铜离子物质的量和标准液物质的量相同=cmol/L×b×10-3L=bc×10-3mol;依据元素守恒得到:
则20ml溶液中含有的CuSO4•5H2O物质的量为bc×10-3mol;100ml溶液中含bc×10-3mol×5=5bc×10-3mol;
所以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100%
a.未干燥锥形瓶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a错误;
b.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读数说明消耗标准液读数偏小,结果偏低,故b错误;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消耗标准液多,结果偏高,故c正确;
故答案为:×100%;c.
绿矾(FeSO4•7H2O)是重要的化学化工试剂,工业上常利用机械加工行业产生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锥形瓶中的反应物是铁屑和28%的硫酸,反应前常用98%的硫酸配制500g 28%的硫酸,要算出所需98%的硫酸的体积,还要知道的数据是______.
(2)在制备硫酸亚铁的过程中,理论上控制铁过量或酸过量均有利于防止Fe2+被氧化.设计两个实验:实验一,控制酸过量;实验二,控制铁过量;其余步骤同,制得硫酸亚铁,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已知产品质量标准:Fe3+的质量分数等于0.005%,产品质量定为Ⅰ级;Fe3+的质量分数等于0.01%,产品质量定为Ⅱ级,从实验结果中,可得出制备硫酸亚铁溶液时,反应控制______过量为最佳.
(3)该小组在继续研究由绿矾制备Fe(OH)2的过程中,发现出现白色的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甲同学查资料该灰绿色沉淀可能是Fe3(OH)8,请用氧化物的形式写出该沉淀______;乙同学查资料后认为该灰绿色沉淀是由于Fe(OH)2部分被氧化,混入少量的Fe(OH)3的缘故,请提出一种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有助于对沉淀由“白”变“绿”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实验设计新思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m=ρVω知,要计算溶液的体积还需要知道98%硫酸的密度,故答案为:98%硫酸的密度;
(2)硫酸和铁的质量比确定了产品的级别,从Fe3+的质量分数等于0.005%,产品质量定为Ⅰ级;Fe3+的质量分数等于0.01%,产品质量定为Ⅱ级,可以看出,三价铁的含量越低级别越高,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控制铁过量,产品级别就高,故答案为:铁;
(3)由资料信息可知,氢氧化亚铁为白色而氢氧化铁为棕色,二者的混合物呈现出绿色,因此实验中出现灰绿色或绿色的现象应是生成的Fe(OH)2部分被氧化而混入少量的Fe(OH)3的缘故;资料中提及的微绿色Fe3(OH)8,可理解为Fe(OH)2与Fe(OH)3的结合起的一种物质,其中既有+2价铁也有+3价铁,因此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时,8个氢原子应结合成4H2O,所以应写成:FeO•Fe2O3•4H2O,
由于出现的沉淀由白变绿是因为形成了Fe(OH)2与Fe(OH)3的混合沉淀,因此可利用向Fe2+和Fe3+的混合液中直接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与Fe(OH)3的混合沉淀物,观察此时沉淀物的颜色,或直接取Fe(OH)2与Fe(OH)3进行混合,观察混合后颜色的方法,以解释沉淀由“白”变“绿”的现象,
故答案为:FeO•Fe2O3•4H2O;向Fe2+和Fe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生成的沉淀的颜色是否为灰绿色.或者可以将Fe(OH)3和Fe(OH)2混合后观察其颜色.
解析
解:(1)根据m=ρVω知,要计算溶液的体积还需要知道98%硫酸的密度,故答案为:98%硫酸的密度;
(2)硫酸和铁的质量比确定了产品的级别,从Fe3+的质量分数等于0.005%,产品质量定为Ⅰ级;Fe3+的质量分数等于0.01%,产品质量定为Ⅱ级,可以看出,三价铁的含量越低级别越高,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控制铁过量,产品级别就高,故答案为:铁;
(3)由资料信息可知,氢氧化亚铁为白色而氢氧化铁为棕色,二者的混合物呈现出绿色,因此实验中出现灰绿色或绿色的现象应是生成的Fe(OH)2部分被氧化而混入少量的Fe(OH)3的缘故;资料中提及的微绿色Fe3(OH)8,可理解为Fe(OH)2与Fe(OH)3的结合起的一种物质,其中既有+2价铁也有+3价铁,因此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时,8个氢原子应结合成4H2O,所以应写成:FeO•Fe2O3•4H2O,
由于出现的沉淀由白变绿是因为形成了Fe(OH)2与Fe(OH)3的混合沉淀,因此可利用向Fe2+和Fe3+的混合液中直接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与Fe(OH)3的混合沉淀物,观察此时沉淀物的颜色,或直接取Fe(OH)2与Fe(OH)3进行混合,观察混合后颜色的方法,以解释沉淀由“白”变“绿”的现象,
故答案为:FeO•Fe2O3•4H2O;向Fe2+和Fe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生成的沉淀的颜色是否为灰绿色.或者可以将Fe(OH)3和Fe(OH)2混合后观察其颜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