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酸乙酯的制备
- 共1463题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选择的装置应是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
[实验步骤]A.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
B.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在试管②中加入5mL饱和Na2CO3溶液;
D.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1)步骤A组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饱和Na2CO3溶液______(填“能”或“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乙
防止倒吸
装置气密性
液体分为两层(有水果味)
除去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不能
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完全水解
解析
解: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所以选乙装置;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乙;防止倒吸;
(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
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
(2)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溶解度较小,所以会过程中试管②中液体分为两层(有水果味),无色油状液体在上层等现象,
故答案为:液体分为两层(有水果味);
(3)碳酸钠溶液能够吸收乙醇,能跟乙酸反应中和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且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乙酸能与稀NaOH溶液反应,但乙酸乙酯也能在稀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答案为:除去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不能;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完全水解;
已知如表所示数据:
某兴趣小组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三颈烧瓶中按体积比2:3:3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80mL.
②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加热以及夹持装置省略),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三颈烧瓶5~10min.
③边加热,边从仪器A向三颈烧瓶中滴加乙醇.
④待锥形瓶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用力振荡锥形瓶,然后静置待分层.
⑤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A.润湿B.干燥C.检漏D.标定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为了冷却蒸气,进水口是______(填“a”或“b”).
(3)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实验完成后,锥形瓶里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若分离油状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油状液体应该从该仪器的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用30g乙酸与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量是理论产量的67%,则实际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是______.
A.44g B. 29.3g C.74.8g D.88g.
正确答案
C
冷凝管
b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分液漏斗
上口倒出
A
解析
解:(1)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检验是否漏液,故答案为C;
(2)仪器B为冷凝管,为了达到更好的冷凝效果,进水为下口进上口出,
故答案为:冷凝管;b;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4)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用分液的方法,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的小,乙酸乙酯处于上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3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1mol,
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由此可知乙醇过量,则
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1mol 1mol 1mol
0.5mol×67% n
因此n=0.5mol×67%=0.335mol,乙酸乙酯的质量m(CH3COOCH2CH3)=0.335mol×88g/mol=29.5g.
故答案为:A.
酯化反应是中学有机化学反应中重要的反应之一.如图为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图.a试管中装有适当过量的无水乙醇、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小心均匀加热(避免副反应)至充分反应.请回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b试管中装的液体通常是______,实验时往往在b试管中可以看到少量气泡,写出与此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甲同学为了研究该反应机理使用了2H作同位素示踪原子.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______;乙同学采用“CH3CH218OH”做该实验,结果含18O原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乙酸分子中被取代的原子团的电子式为______;
(4)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和______剂,以此加快反应速率和______(用化学平衡知识答题).
正确答案
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饱和Na2CO3溶液
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
不合理,2H无论替换乙醇羟基上的H还是乙酸羧基上的H,结果2H都在产物水分子中,不能体现反应机理
CH3CO18OCH2CH3
吸水剂
减小生成物水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产率
解析
解:(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
(3)酯化反应中,由于2H无论替换乙醇羟基上的H还是乙酸羧基上的H,结果2H都在产物水分子中,不能体现反应机理,所以不合理;根据酯化反应原理可知,CH3CH218OH中18O原子会出现在乙酸乙酯CH3CO18OCH2CH3中;乙酸在反应中会脱去羟基,羟基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不合理;2H无论替换乙醇羟基上的H还是乙酸羧基上的H,结果2H都在产物水分子中,不能体现反应机理;CH3CO18OCH2CH3;;
(4)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增大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也有吸水作用,
故答案为:吸水;减小生成物水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产率.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目的是______.
(2)实验时,还需向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
(3)写出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加热不充分也能产生倒吸,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2)乙酸、乙醇沸点低,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3)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在A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解析
解:(1)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加热不充分也能产生倒吸,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2)乙酸、乙醇沸点低,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3)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在A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将不同浓度的硫酸与3mL 无水乙醇和2mL冰醋酸混合,分别进行制取乙酸乙酯的研究.
(1)仪器B的名称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2)兴趣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如表:
Ⅰ第①组实验中,试管内溶液颜色随反应进行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的原因是:______.
若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Ⅱ试管C的酯层中没有乙酸的实验组是(填组序号)______;从实验结果分析,选用催化剂的最佳浓度是______.
Ⅲ由实验结果可知,盐酸______填“能”或“不能”)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如图所示的装置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利用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仪器B为长颈漏斗,上方有较大的空间,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防止饱和碳酸钠溶液倒吸;
(2)Ⅰ.根据第①组实验中,试管内溶液颜色随反应进行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黑色为碳,为98%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乙醇所致,若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二氧化硫,C+2H2SO4(浓)2SO2↑+CO2↑+2H2O或CH3CH2OH+2H2SO4(浓)
2C↓+2SO2↑+5H2O,
故答案为:98%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部分反应物炭化;C+2H2SO4(浓)2SO2↑+CO2↑+2H2O或CH3CH2OH+2H2SO4(浓)
2C↓+2SO2↑+5H2O;
Ⅱ.反应物中乙酸的沸点较低易挥发,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试管C的酯层中无气泡说明没有乙酸,①②③实验组符合条件,从实验结果分析,③反应后溶液颜色呈无色说明无碳生成,酯层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界面清晰说明有乙酸乙酯生成,无气泡,说明无乙酸,所以选用催化剂的最佳浓度是10 mol•L-1,
故答案为:①②③;10 mol•L-1;
Ⅲ.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是H+,盐酸也能电离出H+;所以盐酸能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能;因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是H+,盐酸也能电离出H+;
解析
解:(1)如图所示的装置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利用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仪器B为长颈漏斗,上方有较大的空间,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防止饱和碳酸钠溶液倒吸;
(2)Ⅰ.根据第①组实验中,试管内溶液颜色随反应进行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黑色为碳,为98%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乙醇所致,若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二氧化硫,C+2H2SO4(浓)2SO2↑+CO2↑+2H2O或CH3CH2OH+2H2SO4(浓)
2C↓+2SO2↑+5H2O,
故答案为:98%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部分反应物炭化;C+2H2SO4(浓)2SO2↑+CO2↑+2H2O或CH3CH2OH+2H2SO4(浓)
2C↓+2SO2↑+5H2O;
Ⅱ.反应物中乙酸的沸点较低易挥发,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试管C的酯层中无气泡说明没有乙酸,①②③实验组符合条件,从实验结果分析,③反应后溶液颜色呈无色说明无碳生成,酯层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界面清晰说明有乙酸乙酯生成,无气泡,说明无乙酸,所以选用催化剂的最佳浓度是10 mol•L-1,
故答案为:①②③;10 mol•L-1;
Ⅲ.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是H+,盐酸也能电离出H+;所以盐酸能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能;因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是H+,盐酸也能电离出H+;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