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1mL后,沿器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0.5mL,这时石蕊试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无色

B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红、紫、红

C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

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由上而下,混合液上层为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可使石蕊呈红色,

中层为紫色石蕊,所以颜色为紫色,

下层为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则溶液呈蓝色,

所以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分别是:红、紫、蓝,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A将乙酸和乙醇混合加热制乙酸乙酯

B苯和稀硝酸反应制硝基苯

CCH3CH2Br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

D用CuSO4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几滴乙醛溶液,加热煮沸观察红色沉淀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故A错误;

B.苯和浓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硝基苯,故B错误;

C.CH3CH2Br中无自由移动的溴离子,滴加AgNO3溶液无浅黄色沉淀,故C错误;

D.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应用硫酸铜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取4.00g干燥的NaOH固体,溶解于6ml蒸馏水中,配制10%NaOH溶液;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10%氢氧化钠溶液.

B.实验室蒸馏石油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一些碎瓷片,防止暴沸;冷凝管下口进冷水,上口出热水.

C.钠是活泼金属,易和空气中氧气、水反应,实验室将钠保存在无水酒精中.

D.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可以用干馏方法获得苯.

E.多数有机反应很慢,往往需要加热,采用水浴加热易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石油分    馏、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银镜反应、油脂水解均必需水浴加热.

F.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N03杂质,用盐析方法提纯蛋白质.

(2)如图,在试管a中先加入2mL95%的乙醇,边摇动边缓缓加入5mL浓H2S04并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g无水醋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b中加入 7mL饱和碳酸钠溶液.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①加人浓H2S04的作用是______

②试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

③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

④饱和Na2C0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达不到4.00g的精度;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必须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且保持碱过量,故A错误;

B、加热液体时加入碎瓷片可以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暴沸;冷凝管使用时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故B正确;

C、Na与乙醇能发生置换反应,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故C错误;

D、煤中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煤的干馏可以得到粗苯,故D错误;

E、石油的分馏不需要水浴加热,故E错误;

F、渗析法用于提纯胶体,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透不过半透膜,NaN03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故F正确;

故答案为:B、F;

(2)①用酸性和醋酸钠制乙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②试管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③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球形漏斗由于容积较大,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防倒吸;

④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解析

解:(1)A、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达不到4.00g的精度;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必须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且保持碱过量,故A错误;

B、加热液体时加入碎瓷片可以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暴沸;冷凝管使用时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故B正确;

C、Na与乙醇能发生置换反应,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故C错误;

D、煤中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煤的干馏可以得到粗苯,故D错误;

E、石油的分馏不需要水浴加热,故E错误;

F、渗析法用于提纯胶体,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透不过半透膜,NaN03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故F正确;

故答案为:B、F;

(2)①用酸性和醋酸钠制乙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②试管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③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球形漏斗由于容积较大,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防倒吸;

④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果成熟时,大多数香气袭人.乙酸丁酯(CH3COOCH2CH2CH2CH3)是具有果香味的香精,经酯化反应可进行乙酸丁酯的合成.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表.合成过程如下:第一步:将丁醇和x的混合液和过量的乙酸混合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第二步:洗涤提纯;第三步:蒸馏提纯.

(1)如图是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有关装置图,请写出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操作顺序(填字母)C→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除了装有1-丁醇和过量的乙酸外,还装有____________.装置C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

(3)乙酸过量的原因是______

(4)步骤F:酯化反应完成后,向卸下的烧瓶中加入25mL水的作用是______

(5)步骤E的操作要领是:①用一只手的手掌压住分液漏斗的塞子并握住分液漏斗;②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③______

(6)要除去乙酸丁酯中含有的少量乙酸,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是:______

A.饱和NaOH溶液 B.饱和KHCO3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D.饱和 K2CO3溶液 E.饱和KOH溶液 F.过量的 1-丁醇.

正确答案

解:(1)由乙酸丁酯的合成和提纯的步骤可知,反应装置为C,然后水洗为F、萃取为E、A装置进行水洗除去苯甲酸,选D过滤,最后蒸馏为B,则实验装置的顺序为C→F→E→A→D→B,故答案为:E;A;D;B;

(2)C中除了装有1-丁醇和过量的乙酸外,还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需要沸石防止暴沸,C中加热,反应物转化为气体,则冷凝管可使挥发的乙酸和丁醇冷凝回流,

故答案为:浓硫酸;沸石;使挥发的乙酸和丁醇冷凝回流;

(3)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相对廉价的乙酸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乙酸丁酯的产率,故答案为:提高乙酸丁酯的产率;

(4)未反应的酸和醇易溶于水,向卸下的烧瓶中加入25mL水的作用是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故答案为: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

(5)步骤E为萃取操作,操作要领为:①用一只手的手掌压住分液漏斗的塞子并握住分液漏斗;②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③倒转分液漏斗反复振荡,并旋转活塞放出可能产生的气体,

故答案为:倒转分液漏斗反复振荡,并旋转活塞放出可能产生的气体;

(6)乙酸丁酯在强碱性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因此AE不选,乙酸乙酯溶于1-丁醇,且引入了新的杂质,因此F不选,饱和KH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 K2CO3溶液水解均呈弱碱性,可以中和乙酸,且可以降低乙酸丁酯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BCD.

解析

解:(1)由乙酸丁酯的合成和提纯的步骤可知,反应装置为C,然后水洗为F、萃取为E、A装置进行水洗除去苯甲酸,选D过滤,最后蒸馏为B,则实验装置的顺序为C→F→E→A→D→B,故答案为:E;A;D;B;

(2)C中除了装有1-丁醇和过量的乙酸外,还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需要沸石防止暴沸,C中加热,反应物转化为气体,则冷凝管可使挥发的乙酸和丁醇冷凝回流,

故答案为:浓硫酸;沸石;使挥发的乙酸和丁醇冷凝回流;

(3)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相对廉价的乙酸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乙酸丁酯的产率,故答案为:提高乙酸丁酯的产率;

(4)未反应的酸和醇易溶于水,向卸下的烧瓶中加入25mL水的作用是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故答案为: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

(5)步骤E为萃取操作,操作要领为:①用一只手的手掌压住分液漏斗的塞子并握住分液漏斗;②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③倒转分液漏斗反复振荡,并旋转活塞放出可能产生的气体,

故答案为:倒转分液漏斗反复振荡,并旋转活塞放出可能产生的气体;

(6)乙酸丁酯在强碱性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因此AE不选,乙酸乙酯溶于1-丁醇,且引入了新的杂质,因此F不选,饱和KH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 K2CO3溶液水解均呈弱碱性,可以中和乙酸,且可以降低乙酸丁酯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了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了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

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了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在该温度下不能蒸馏出来,故A错误;

B、乙醇易挥发,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醇,但乙醇不与碳酸钠反应,故B错误;

C、乙酸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酸,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酸乙酯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