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酒是陈年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中会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在试管a中先加入3mL的无水乙醇和2mL浓硫酸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混合均匀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b中加入7mL饱和碳酸钠溶液.装置连接好后,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当试管b中收集到较多的乙酸乙酯时停止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a中混合乙醇和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

(2)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导气、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

(3)b试管中选择饱和Na2CO3溶液而不选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4)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比较缓慢,为了提高该反应的速率,本实验中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5)上述b试管得到的乙酸乙酯含有很多杂质(粗乙酸乙酯),必须进行提纯才能得到纯乙酸乙酯,其流程如下:

①操作①的名称______,进行操作②时需要将混合液转移到______仪器中.

②加10mLCaCl2溶液洗涤乙酸乙酯时,要先加饱和NaCl溶液洗涤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乙酸易挥发,冷却后再加入乙酸,

故答案为:先向试管a中加入乙醇,然后缓慢的向试管注入浓硫酸,边加边摇动试管;

(2)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容易发生倒吸现象,而使用球形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乙酸乙酯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所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无法获得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4)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采取的措施为:对试管a加热、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

故答案为:对试管a加热;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

(5)①操作①将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乙酯分离,二者不相容,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操作②为蒸馏,使用的仪器为蒸馏烧瓶,

故答案为:分液;蒸馏烧瓶;

②由于当酯层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过后,若紧接着就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的碳酸钙沉淀,使进一步分液变得困难,所以加10mLCaCl2溶液洗涤乙酸乙酯时,要先加饱和NaCl溶液洗涤,

故答案为:当酯层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过后,若紧接着就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的碳酸钙沉淀,使进一步分液变得困难.

解析

解:(1)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乙酸易挥发,冷却后再加入乙酸,

故答案为:先向试管a中加入乙醇,然后缓慢的向试管注入浓硫酸,边加边摇动试管;

(2)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容易发生倒吸现象,而使用球形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乙酸乙酯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所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无法获得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4)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采取的措施为:对试管a加热、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

故答案为:对试管a加热;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

(5)①操作①将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乙酯分离,二者不相容,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操作②为蒸馏,使用的仪器为蒸馏烧瓶,

故答案为:分液;蒸馏烧瓶;

②由于当酯层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过后,若紧接着就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的碳酸钙沉淀,使进一步分液变得困难,所以加10mLCaCl2溶液洗涤乙酸乙酯时,要先加饱和NaCl溶液洗涤,

故答案为:当酯层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过后,若紧接着就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的碳酸钙沉淀,使进一步分液变得困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______

(2)该反应属于哪类反应类型______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水解反应 D.酯化反应 E.可逆反应

(3)酯化反应的断键特点是:______

(4)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5)为了证明浓硫酸的作用,某同学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Ⅱ再测有机物的厚度,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对照,证明H+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D中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mL和______mol/L.

正确答案

解:(1)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倒吸;

(2)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既属于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所以BDE正确,

故答案为:BDE;

(3)酯化反应中,酸脱去羟基,醇气体羟基中氢原子生成酯和水,即:酸脱羟基醇脱氢,

故答案为:酸脱羟基醇脱氢;

(4)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5)本题是研究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条件,题中采用了一个变量,实验C3mol•L-1 H2SO4,实验D盐酸,所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实验C3mL乙醇、2mL乙酸、3mol•L-1 H2SO4,实验D3mL乙醇、2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盐酸体积为6mL,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所以盐酸的浓度为6mol•L-1

故答案为:6,6.

解析

解:(1)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倒吸;

(2)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既属于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所以BDE正确,

故答案为:BDE;

(3)酯化反应中,酸脱去羟基,醇气体羟基中氢原子生成酯和水,即:酸脱羟基醇脱氢,

故答案为:酸脱羟基醇脱氢;

(4)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5)本题是研究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条件,题中采用了一个变量,实验C3mol•L-1 H2SO4,实验D盐酸,所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实验C3mL乙醇、2mL乙酸、3mol•L-1 H2SO4,实验D3mL乙醇、2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盐酸体积为6mL,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所以盐酸的浓度为6mol•L-1

故答案为:6,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侬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3)根据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4)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饱和Na2CO3溶液能否换成NaOH溶液______.为什么?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试管②中的导气管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Na2CO3溶液倒吸.造成倒吸操作的原因是______

(7)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

故答案为:先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边加入浓硫酸.

(2)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3)实验观察到盛放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中溶液分层,无色油状液体在上等现象.说明乙酸乙酯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等.

故答案为: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等.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5)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水解,反应方程式为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故答案为:不能;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6)加热不均匀易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

故答案为:加热不均匀.

(7)试管中液体不互溶,分层,所以用分液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分液.

解析

解:(1)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

故答案为:先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边加入浓硫酸.

(2)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3)实验观察到盛放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中溶液分层,无色油状液体在上等现象.说明乙酸乙酯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等.

故答案为: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等.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5)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水解,反应方程式为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故答案为:不能;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6)加热不均匀易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

故答案为:加热不均匀.

(7)试管中液体不互溶,分层,所以用分液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分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向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注入浓硫酸加热制备乙酸乙酯

B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再移至内焰铜丝又恢复到原来的红色

C将苯与溴水混合制备溴苯

D将苯和稀硝酸混合水浴加热制备硝基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制取乙酸乙酯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否则该反应无法进行,故A错误;

B.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产生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Cu+O2=2CuO,再移至内焰,内焰含有乙醇,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uO+CH3CH2OHCu+CH3CHO+H2O,因此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故B正确;

C.苯制取溴苯,必须使用液溴,且需要铁做催化剂,不能使用溴水,故C错误;

D.制取硝基苯,必须在浓硫酸作用下才能进行,否则无法成功,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理科考生做)“鸟语花香”是环境美的标志之一;乙酸乙酯是一种香料,用92g乙醇、30g乙酸和40g浓硫酸均匀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50%;

(1)通过计算确定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

(2)通过计算确定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水的质量分数(不考虑物质挥发)

(3)在该实验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 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若不考虑反应物的挥发,理论上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92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2mol,3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方程式: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应按乙酸完全反应来计算理论产生乙酸乙酯的量为0.5mol,质量为0.5mol×88g/mol═44g,实际产量为0.44g×50%═22g,

答: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为22g;

(2)由(1)可知理论上生成水为0.5mol,实际生成水为0.5mol×50%=0.25mol,质量为0.25mol×18g/mol=4.5g,反应后的混合物的质量=92g+30g+40g=162g,因此水的质量分数为×100%=2.8%,

答: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8%;

(3)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此反应为属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用1mol乙醇和1mol 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若不考虑反应物的挥发,理论上不能生成1mol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不能;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解析

解:(1)92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2mol,3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方程式: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应按乙酸完全反应来计算理论产生乙酸乙酯的量为0.5mol,质量为0.5mol×88g/mol═44g,实际产量为0.44g×50%═22g,

答: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为22g;

(2)由(1)可知理论上生成水为0.5mol,实际生成水为0.5mol×50%=0.25mol,质量为0.25mol×18g/mol=4.5g,反应后的混合物的质量=92g+30g+40g=162g,因此水的质量分数为×100%=2.8%,

答: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8%;

(3)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此反应为属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用1mol乙醇和1mol 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若不考虑反应物的挥发,理论上不能生成1mol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不能;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酸乙酯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