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间硝基苯胺(Mr=128)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它是一种黄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于乙醇、乙醚、甲醇.间硝基苯胺可选用间二硝基苯与碱金属多硫化物进行选择性还原,其反应式如图1:

已知:R-NH2+H+→R-NH3+

实验步骤:

①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8g结晶硫化钠与30mL水,搅拌溶解.再加入2g硫黄粉,缓缓加热并不断搅拌到硫黄粉全部溶解,冷却后备用.

②在1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4.74g间二硝基苯(Mr=158)与40mL水,安装机械搅拌装置、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如图2所示,将步骤①配制的多硫化钠溶液加入滴液漏斗.

③加热三颈烧瓶至瓶内微微沸腾,开动搅拌使间二硝基苯与水形成悬浮液.慢慢滴加多硫化钠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回流30min.移去热源,用冷水浴使反应物迅速冷却到室温后,减压过滤,滤饼洗涤三次.

④在150mL某容器中配制稀盐酸(30mL水加7mL浓盐酸),将上述粗产物转移进该容器,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间硝基苯胺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减压过滤.

⑤冷却滤液,在搅拌下滴加过量浓氨水到pH=8,滤液中逐渐析出黄色的间硝基苯胺.

⑥冷却到室温后减压过滤,洗涤滤饼到中性,抽干,产物重结晶提纯,在红外灯下干燥,称重,得2.56g.

回答下列问题:

(1)滴液漏斗较普通分液漏斗的优点______;第④步中配制稀盐酸的容器名称为______

(2)间二硝基苯和间硝基苯胺都有毒,因此该实验应在______内进行.

(3)在铁和盐酸作用制得初生态氢原子(还原性远强于碱金属多硫化物)也可以将硝基还原为氨基,却未被采用,其可能原因为______

(4)第④步用盐酸溶解粗产品,而不用水的原因______

(5)第③步中滤饼洗涤三次,可选用的洗涤剂为______;第⑥步产物要进行重结晶,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

A.冷水   B.热水   C.乙醚   D.乙醇

(6)第③步中,搅拌使间二硝基苯与水形成悬浮液后再滴加多硫化钠溶液,其原因为______

(7)第⑥步中要将滤饼洗涤到中性,检验方法为______

(8)该反应的产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和普通分液漏斗相比,恒压滴液漏斗上部和三颈烧瓶气压相通,可以保证恒压滴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配制溶液需要在烧杯中进行,

故答案为:保持恒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烧杯;

(2)有毒物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实验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安全事故产生,故答案为:通风橱;

(3)间硝基苯胺可选用间二硝基苯与碱金属多硫化物进行选择性还原,铁和盐酸作用制得初生态氢原子(还原性远强于碱金属多硫化物),还原性强,不具有选择性,未必能将硝基还原为氨基,得不到想要的产品,所以不选,

故答案为:铁和盐酸作用还原性强,不具有选择性;

(4)第④步用盐酸溶解粗产品,是因为间硝基苯胺可与盐酸作用可以形成盐溶于水中,不用水的原因是间硝基苯胺微溶于水,

故答案为:间硝基苯胺微溶于水,但可与盐酸作用可以形成盐溶于水中;

(5)间硝基苯胺微溶于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于乙醇、乙醚、甲醇,所以选择冷水洗涤第③步中滤饼三次,二次结晶也就是重结晶,可提纯晶体,间硝基苯胺溶于乙醇、乙醚、甲醇,不便于重结晶,用热水,通过温度调节,可用降温结晶提纯晶体,所以选择热水,

故答案为:A;B;

(6)第③步中,搅拌使间二硝基苯与水形成悬浮液再滴加多硫化钠溶液,能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7)滤饼洗涤是否到中性,可通过检验最后洗涤液进行验证,用玻璃棒蘸取最后一次洗涤后液体,滴在pH试纸中央,测定pH,若pH=7,说明已洗涤到中性,

故答案为:用玻璃棒蘸取最后一次洗涤后液体,滴在pH试纸中央,测定pH,若pH=7,说明已洗涤到中性;

(8)4.74g间二硝基苯(Mr=158)理论上转化为间硝基苯胺的物质的量为,理论制得间硝基苯胺的质量为:×128g/mol=3.84g,产物重结晶提纯,在红外灯下干燥,称重,得2.56g,产率=×100%=×100%≈66.7%,

故答案为:66.7%.

解析

解:(1)和普通分液漏斗相比,恒压滴液漏斗上部和三颈烧瓶气压相通,可以保证恒压滴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配制溶液需要在烧杯中进行,

故答案为:保持恒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烧杯;

(2)有毒物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实验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安全事故产生,故答案为:通风橱;

(3)间硝基苯胺可选用间二硝基苯与碱金属多硫化物进行选择性还原,铁和盐酸作用制得初生态氢原子(还原性远强于碱金属多硫化物),还原性强,不具有选择性,未必能将硝基还原为氨基,得不到想要的产品,所以不选,

故答案为:铁和盐酸作用还原性强,不具有选择性;

(4)第④步用盐酸溶解粗产品,是因为间硝基苯胺可与盐酸作用可以形成盐溶于水中,不用水的原因是间硝基苯胺微溶于水,

故答案为:间硝基苯胺微溶于水,但可与盐酸作用可以形成盐溶于水中;

(5)间硝基苯胺微溶于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于乙醇、乙醚、甲醇,所以选择冷水洗涤第③步中滤饼三次,二次结晶也就是重结晶,可提纯晶体,间硝基苯胺溶于乙醇、乙醚、甲醇,不便于重结晶,用热水,通过温度调节,可用降温结晶提纯晶体,所以选择热水,

故答案为:A;B;

(6)第③步中,搅拌使间二硝基苯与水形成悬浮液再滴加多硫化钠溶液,能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7)滤饼洗涤是否到中性,可通过检验最后洗涤液进行验证,用玻璃棒蘸取最后一次洗涤后液体,滴在pH试纸中央,测定pH,若pH=7,说明已洗涤到中性,

故答案为:用玻璃棒蘸取最后一次洗涤后液体,滴在pH试纸中央,测定pH,若pH=7,说明已洗涤到中性;

(8)4.74g间二硝基苯(Mr=158)理论上转化为间硝基苯胺的物质的量为,理论制得间硝基苯胺的质量为:×128g/mol=3.84g,产物重结晶提纯,在红外灯下干燥,称重,得2.56g,产率=×100%=×100%≈66.7%,

故答案为:66.7%.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请书写A中环己醇制环己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

③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 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用金属钠C.测定沸点.

正确答案

防止暴沸

冷凝

防止环己烯的挥发

C

除去水分

83℃

C

B、C

解析

解:(1)①环己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子内脱水生成环己烯,反应为:

故答案为:

②发生装置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冷凝作用,便于环己烯冷凝.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冷凝;

③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环己烯蒸气的温度,使其液化,

故答案为:进一步冷却,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环己烯是烃类,不溶于氯化钠溶液,密度0.81g/cm3,密度比水小,振荡、静置、分层后环己烯在上层,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不能用酸,也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否则会氧化环己烯,用c(Na2CO3溶液)洗涤可除去酸,

故答案为:上层;c;

②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了残留的水,得到纯净的环己烯,

故答案为:除去水分;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馏分环己烯的沸点为83℃,故收集产品应控制温度在83℃左右,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提前收集,产品中混有杂质,实际产量高于理论产量,故A错误;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制取的环己烯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高于理论产量,故B错误;

C.若粗产品中混有环己醇,导致测定消耗的环己醇量增大,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故C正确;

故答案为:83℃;C;

(3)区别粗品与精品可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若无气体,则是精品,另外根据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而纯净物有固定的沸点,通过测定环己烯粗品和环己烯精品的沸点,也可判断产品的纯度,

故答案为: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兴平市月考)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原理是______.装置E的试剂是______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O3和Na2S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

a.蒸馏水 b.饱和NaHS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2S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______.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______

a.试管    b.烧杯    c.蒸发皿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正确答案

解:A中的Na2SO3中加入浓硫酸生成SO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Na2S2O3(aq) (Ⅲ)

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E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环境中;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D中左侧为短导管可防止液体倒吸,E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环境中,

故答案为: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

(2)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由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Na2S2O3(aq)(Ⅲ)

可知,(Ⅰ)×2+(Ⅱ)+(Ⅲ)×3,得到总反应为2Na2S(aq)+Na2SO3(aq)+3SO2(g)3Na2S2O3(aq),则C中Na2SO3和Na2S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故答案为:1:2;

(3)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a不生成二氧化硫,cd中物质均与二氧化硫反应,只有b中饱和NaHSO3溶液适合制取二氧化硫;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应控制B中滴加硫酸的速度,Ⅲ中发生S(g)+Na2SO3(aq)Na2S2O3(aq),反应达到终点是S完全溶解,可观察到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烧杯、锥形瓶需要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

故答案为:b;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bd;

(4)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操作、现象和结论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故答案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解析

解:A中的Na2SO3中加入浓硫酸生成SO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Na2S2O3(aq) (Ⅲ)

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E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环境中;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D中左侧为短导管可防止液体倒吸,E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环境中,

故答案为: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

(2)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由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Na2S2O3(aq)(Ⅲ)

可知,(Ⅰ)×2+(Ⅱ)+(Ⅲ)×3,得到总反应为2Na2S(aq)+Na2SO3(aq)+3SO2(g)3Na2S2O3(aq),则C中Na2SO3和Na2S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故答案为:1:2;

(3)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a不生成二氧化硫,cd中物质均与二氧化硫反应,只有b中饱和NaHSO3溶液适合制取二氧化硫;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应控制B中滴加硫酸的速度,Ⅲ中发生S(g)+Na2SO3(aq)Na2S2O3(aq),反应达到终点是S完全溶解,可观察到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烧杯、锥形瓶需要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

故答案为:b;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bd;

(4)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操作、现象和结论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故答案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CO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表:

d.已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__;装置E中的h 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______

(2)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酒精(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正确答案

解:由制备四氯化硅的实验流程可知,A中发生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生成氯气,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装置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发生Si与氯气的反应生成四氯化硅,由信息可知,E装置制取氢气,F可防止倒吸,最后氢气还原SiCl4

(1)浓盐酸有挥发性,故分液漏斗要加盖,加盖后如没有g管,则盐酸就不易流下去,g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出并防止漏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装置B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装置C用浓硫酸吸水;产物SiCl4沸点低,需要冷凝收集,

故答案为:平衡压强;浓硫酸;使SiCl4冷凝收集;

(2)D中氯气与粗硅反应生成SiCl4,h瓶收集粗产物,精馏粗产品可得高纯度四氯化硅,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蒸出SiCl4气体时,BCl3早已成气体被蒸出,而AlCl3、FeCl3、PCl5升华温度均低于SiCl4,所以当SiCl4蒸出后,而AlCl3、FeCl3、PCl5还为固体留在瓶里,

故答案为:Al、P、Cl.

解析

解:由制备四氯化硅的实验流程可知,A中发生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生成氯气,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装置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发生Si与氯气的反应生成四氯化硅,由信息可知,E装置制取氢气,F可防止倒吸,最后氢气还原SiCl4

(1)浓盐酸有挥发性,故分液漏斗要加盖,加盖后如没有g管,则盐酸就不易流下去,g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出并防止漏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装置B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装置C用浓硫酸吸水;产物SiCl4沸点低,需要冷凝收集,

故答案为:平衡压强;浓硫酸;使SiCl4冷凝收集;

(2)D中氯气与粗硅反应生成SiCl4,h瓶收集粗产物,精馏粗产品可得高纯度四氯化硅,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蒸出SiCl4气体时,BCl3早已成气体被蒸出,而AlCl3、FeCl3、PCl5升华温度均低于SiCl4,所以当SiCl4蒸出后,而AlCl3、FeCl3、PCl5还为固体留在瓶里,

故答案为:Al、P、C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如图所示:

(1)Ⅱ是CO2和H2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从装置Ⅰ,Ⅱ,Ⅲ可看出,O2的来源是CO2和H2O,宇航员每天消耗28mol O2,呼出23mol CO2,则宇航员每天呼出的气体中含H2O______mol.

(3)以下是另一种将CO2转化为O2的实验设想其中,由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的部分装置(铁架台、酒精灯已略)如下:

①上图中,装置a由____________、双孔塞和导管组成

②循环物质甲的名称是______

③制取无水氯化镁必须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

④装置b中填充的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入编号)

c.硅胶    f.碱石灰  g.无水氯化钙     h.浓硫酸

⑤设计d装置要注意防止倒吸,请在方框中画出d装置的简图,并要求与装置c的出口处相连(铁架台不必画出).

正确答案

解:(1)CO2和H2反应生成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H2=C+2H2O,

故答案为:CO2+2H2=C+2H2O;

(2)O2的来源是CO2和H2O,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2n(O2)=2n(CO2)+n(H2O),即28mol×2=2×23mol+n(H2O),解得n(H2O)=10mol,

故答案为:10;

(3)①由图可知,装置a由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和导管组成,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②制取无水氯化镁必须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防止氯化镁水解,由装置可知a应生成HCl气体,d装置应吸收HCl,故循环利用的为盐酸,

故答案为:盐酸;

③氯化镁易水解,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加热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可以防止氯化镁水解,

故答案为:防止氯化镁水解;

④b装置应干燥HCl,且不HCl反应,应为固体,故碱石灰、浓硫酸不适合,可以选择硅胶、无水氯化钙,

故答案为:cg;

⑤用水吸收尾气中的HCl,得到盐酸,循环利用,并用倒置的漏斗,防止溶液倒吸,故d处的装置为: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CO2和H2反应生成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H2=C+2H2O,

故答案为:CO2+2H2=C+2H2O;

(2)O2的来源是CO2和H2O,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2n(O2)=2n(CO2)+n(H2O),即28mol×2=2×23mol+n(H2O),解得n(H2O)=10mol,

故答案为:10;

(3)①由图可知,装置a由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和导管组成,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②制取无水氯化镁必须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防止氯化镁水解,由装置可知a应生成HCl气体,d装置应吸收HCl,故循环利用的为盐酸,

故答案为:盐酸;

③氯化镁易水解,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加热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可以防止氯化镁水解,

故答案为:防止氯化镁水解;

④b装置应干燥HCl,且不HCl反应,应为固体,故碱石灰、浓硫酸不适合,可以选择硅胶、无水氯化钙,

故答案为:cg;

⑤用水吸收尾气中的HCl,得到盐酸,循环利用,并用倒置的漏斗,防止溶液倒吸,故d处的装置为:

故答案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酸乙酯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