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天然物质白柠檬素的合成.一种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下:

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1)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进行萃取.①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的______.②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使用前需______并洗净,分液时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______填(“上”或“下”)层.

(2)分离得到的有机层依次用饱和NaHCO3溶液、少量蒸馏水进行洗涤.用饱和NaHCO3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不用饱和Na2CO3洗涤的目的是______

(3)洗涤完成后,通过以下操作分离、提纯产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a.蒸馏除去乙醚 b.冷却结晶  c.过滤除去干燥剂  d.加入无水CaCl2干燥.

正确答案

解:(1)①根据图表知,甲醇和乙醚的能互溶,但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甲醇,故答案为:蒸馏;

②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漏,当分液漏斗不漏时才能使用,根据密度知,有机层的密度小于水,是在上方,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上;

(2)因为混合物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所以为除去氯化氢用饱和NaHCO3 溶液洗涤,酚羟基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得到酚钠和碳酸氢钠,故答案为:除去HCl;酚羟基可以和碳酸钠反应;

(3)洗涤完成后,为除去水分,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然后过滤除去干燥剂,再根据沸点不同利用蒸馏的方法除去乙醚,最后再利用重结晶的方法制得较纯产物,所以其排列顺序为:dcab,故答案为:dcab;

解析

解:(1)①根据图表知,甲醇和乙醚的能互溶,但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甲醇,故答案为:蒸馏;

②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漏,当分液漏斗不漏时才能使用,根据密度知,有机层的密度小于水,是在上方,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上;

(2)因为混合物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所以为除去氯化氢用饱和NaHCO3 溶液洗涤,酚羟基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得到酚钠和碳酸氢钠,故答案为:除去HCl;酚羟基可以和碳酸钠反应;

(3)洗涤完成后,为除去水分,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然后过滤除去干燥剂,再根据沸点不同利用蒸馏的方法除去乙醚,最后再利用重结晶的方法制得较纯产物,所以其排列顺序为:dcab,故答案为:dca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氰化钠,数量为700吨左右.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为NaCN,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剧毒,皮肤伤口接触、吸入、吞食微量可中毒死亡.熔点563.7℃,沸点1496℃.易溶于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氢,水溶液呈强碱性,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电镀、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及金属处理方面.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水溶液呈强碱性的原因:______

(2)氰化钠要用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中和.①用双氧水处理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用硫代硫酸钠中和的离子方程式为CN-+S2O32-═A+SO32-,A为______(填化学式).

(3)含氰废水中的CN-有剧毒.

①CN-中C元素显+2价,N元素显-3价,则非金属性N______C(填<,=或>).

②在微生物的作用下,CN-能够被氧气氧化成HCO3-,同时生成N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含CN-、Cl-废水中的CN-时,控制溶液PH为9~10,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2OH--2e-═ClO-+H2O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D.除去CN-的反应:2CN-+5ClO-+2H+═N2↑+2CO2↑+5Cl-+H2O

(4)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也可用于含氰废水的消毒.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图2

已知:2Na2CO3 (aq)+3H2O2 (aq)⇌2Na2CO3•3H2O2 (s)△H<0,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物质中,不会引起过碳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

A.FeCl3B.CuSO4C.Na2SiO3D.KCN

②准确称取0.2000g过碳酸钠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溶解,再加50mL2.0mol•L-1 H2SO4,用0.02000mol•L-1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30.00mL,则产品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反应6KMnO4+5(2Na2CO3•3H2O2)+19H2SO4═3K2SO4+6MnSO4+10Na2SO4+10CO2↑+15O2↑+34H2O].

正确答案

解:(1)氰化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反应为:CN-+H2O⇌HCN+OH-,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CN-+H2O⇌HCN+OH-

(2)①用双氧水处理氰化钠,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根据原子守恒一种酸式盐为碳酸氢钠,所以反应为:NaCN+H2O2+H2O═NaHCO3+NH3↑,

故答案为:NaCN+H2O2+H2O═NaHCO3+NH3↑;

②CN-+S2O32-═A+SO32-,根据电荷守恒,A为-1价的阴离子,根据原子守恒,A中含有1个硫原子、1个碳原子、1个氮原子,所以A为:SCN-

故答案为:SCN-

(3)①CN-中C元素显+2价,N元素显-3价,说明N非金属性强,

故答案为:>;

②CN-能够被氧气氧化成HCO3-,同时生成NH3得出方程式为:2CN-+4H2O+O22HCO3-+2NH3

故答案为:2CN-+4H2O+O22HCO3-+2NH3

③A.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电解时,用不活泼金属或导电非金属作负极,可以用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所以可以用石墨作氧化剂、铁作阴极,故A正确;

B.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和水,所以阳极反应式为Cl-+2OH--2e-═ClO-+H2O,故B正确;

C.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阴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C正确;

D.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两种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该有氢氧根离子生成,反应方程式为2CN-+5ClO-+H2O═N2↑+2CO2↑+5Cl-+2OH-,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①过碳酸钠相当于带结晶双氧水的碳酸钠,具有双氧水的性质,FeCl3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KCN具有还原性,能被过碳酸钠氧化,CuSO4催化双氧水的分解,硅酸钠不与过碳酸钠反应,

故答案为:C;

②高锰酸钾溶液与过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KMnO4+5(2Na2CO3•3H2O2)+19H2SO4═3K2SO4+6MnSO4+10Na2SO4+10CO2↑+15O2↑+34H2O,滴定过程中消耗2.000x10-2 mol•L-1 KMnO4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为:2.000x10-2 mol•L-1×0.03L=6.000x10-4mol,

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g,根据关系式

KMnO4~2Na2CO3•3H2O2~15H2O2

6mol                  15×34g

6.000x10-4mol             x

x=0.051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25.50%

故答案为:25.50%.

解析

解:(1)氰化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反应为:CN-+H2O⇌HCN+OH-,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CN-+H2O⇌HCN+OH-

(2)①用双氧水处理氰化钠,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根据原子守恒一种酸式盐为碳酸氢钠,所以反应为:NaCN+H2O2+H2O═NaHCO3+NH3↑,

故答案为:NaCN+H2O2+H2O═NaHCO3+NH3↑;

②CN-+S2O32-═A+SO32-,根据电荷守恒,A为-1价的阴离子,根据原子守恒,A中含有1个硫原子、1个碳原子、1个氮原子,所以A为:SCN-

故答案为:SCN-

(3)①CN-中C元素显+2价,N元素显-3价,说明N非金属性强,

故答案为:>;

②CN-能够被氧气氧化成HCO3-,同时生成NH3得出方程式为:2CN-+4H2O+O22HCO3-+2NH3

故答案为:2CN-+4H2O+O22HCO3-+2NH3

③A.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电解时,用不活泼金属或导电非金属作负极,可以用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所以可以用石墨作氧化剂、铁作阴极,故A正确;

B.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和水,所以阳极反应式为Cl-+2OH--2e-═ClO-+H2O,故B正确;

C.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阴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C正确;

D.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两种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该有氢氧根离子生成,反应方程式为2CN-+5ClO-+H2O═N2↑+2CO2↑+5Cl-+2OH-,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①过碳酸钠相当于带结晶双氧水的碳酸钠,具有双氧水的性质,FeCl3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KCN具有还原性,能被过碳酸钠氧化,CuSO4催化双氧水的分解,硅酸钠不与过碳酸钠反应,

故答案为:C;

②高锰酸钾溶液与过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KMnO4+5(2Na2CO3•3H2O2)+19H2SO4═3K2SO4+6MnSO4+10Na2SO4+10CO2↑+15O2↑+34H2O,滴定过程中消耗2.000x10-2 mol•L-1 KMnO4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为:2.000x10-2 mol•L-1×0.03L=6.000x10-4mol,

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g,根据关系式

KMnO4~2Na2CO3•3H2O2~15H2O2

6mol                  15×34g

6.000x10-4mol             x

x=0.051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25.50%

故答案为:25.5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过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温度在350℃以上容易分解.

(1)利用反应Ca(s)+O2CaO2(s),在纯氧条件下,制取CaO2的装置示意图1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装置D中盛有的液体是浓硫酸,其作用一是观察氧气的流速,判断氧气通入是否过快及氧气与钙反应进行的程度;二是______.仪器安装后应进行的实验操作:

a.通入氧气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入药品   d.停止通氧气   

e.点燃酒精灯  f.熄灭酒精灯  g.冷却至室温,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

②完全反应后,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据此可判断m2与理论值不符,则产物中的杂质可能是______

(2)利用反应Ca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在碱性环境中,制取CaO2的流程示意图2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主反应中,NH3•H2O在Ca2+和H2O2的反应历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该反应所需的条件及操作为______(填字母).

a.把氯化钙溶液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氨水溶液中

b.把过氧化氢-氨水溶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中

c.滴加时先搅拌后静置,观察晶体析出

d.滴加时不停搅拌,直至晶体完全析出

e.反应体系热水浴加热

f.反应体系冰水浴冷却

洗涤CaO2•8H2O晶体时,判断晶体是否完全洗净的试剂为______;滤液循环使用时需在反应器中加入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利用反应2CaO2 >350℃⇌2CaO+O2↑测量产品中CaO2含量时,停止反应且冷却至25℃后的装置示意图3如下:若直接读数确定25℃、1大气压下气体的体积,则测量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正确答案

解:(1)①根据反应原理装置A为制备氧气的装置,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装置D中盛有的液体是浓硫酸,防止空气进入C装置影响产品纯度;因为过氧化钙在350℃以上容易分解,所以先通氧气后点燃酒精灯,再熄灭酒精灯,则仪器安装后应进行的实验操作为:bcaefgd,

故答案为:2H2O22H2O+O2↑;蒸馏烧瓶;防止空气进入C装置影响产品纯度;bcaefgd;

②根据数据,则理论上生成CaO2的质量为:×72=0.504>15.25-14.80,所以所含杂质的含钙量大于CaO2,又钙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所以产物中的杂质可能是CaO、Ca3N2等,

故答案为:CaO、Ca3N2等;

(2)①因为要生成多的CaO2•8H2O,则使反应不断向正反应进行,所以加NH3•H2O中和过氧化氢和Ca2+反应析出的氢离子,促进反应进行;因为在碱性环境中,制取CaO2的流程,所以把氯化钙溶液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氨水溶液中;因为析出的是结晶水合物,所以应静置冷却,所以反应所需的条件及操作为acf;因为反应生成副产物为氯化铵,则通过检验氯离子即可判断晶体是否完全洗净,则应加AgNO3溶液;滤液循环使用时,则要将氯化铵转化成氯化钙和氨水,所以应加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中和过氧化氢和Ca2+反应析出的氢离子,促进反应进行;acf;AgNO3溶液; Ca(OH)2

②气体有热胀冷缩效应,所以刚开始温度较高的时候测量气体体积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解析

解:(1)①根据反应原理装置A为制备氧气的装置,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装置D中盛有的液体是浓硫酸,防止空气进入C装置影响产品纯度;因为过氧化钙在350℃以上容易分解,所以先通氧气后点燃酒精灯,再熄灭酒精灯,则仪器安装后应进行的实验操作为:bcaefgd,

故答案为:2H2O22H2O+O2↑;蒸馏烧瓶;防止空气进入C装置影响产品纯度;bcaefgd;

②根据数据,则理论上生成CaO2的质量为:×72=0.504>15.25-14.80,所以所含杂质的含钙量大于CaO2,又钙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所以产物中的杂质可能是CaO、Ca3N2等,

故答案为:CaO、Ca3N2等;

(2)①因为要生成多的CaO2•8H2O,则使反应不断向正反应进行,所以加NH3•H2O中和过氧化氢和Ca2+反应析出的氢离子,促进反应进行;因为在碱性环境中,制取CaO2的流程,所以把氯化钙溶液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氨水溶液中;因为析出的是结晶水合物,所以应静置冷却,所以反应所需的条件及操作为acf;因为反应生成副产物为氯化铵,则通过检验氯离子即可判断晶体是否完全洗净,则应加AgNO3溶液;滤液循环使用时,则要将氯化铵转化成氯化钙和氨水,所以应加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中和过氧化氢和Ca2+反应析出的氢离子,促进反应进行;acf;AgNO3溶液; Ca(OH)2

②气体有热胀冷缩效应,所以刚开始温度较高的时候测量气体体积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Ⅰ.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电炉中高温(约1550℃)下通过下面两个反应共熔得到.

①2Ca3(PO42(s)+5C(s)=6CaO(s)+P4(s)+5CO2(g)△H1=+Ql kJ•mol-1

②CaO(s)+SiO2(s)=CaSiO3(s)△H2=-Q2 kJ•mol-1

(1)写出电炉中发生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三氯氧磷(化学式:POCl3)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及光导纤维原料.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的流程如图甲:

(2)写出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会产生含磷(主要为H3PO4、H3PO3等)废水.在废水中先加入适量漂1白粉,再加入生石灰调节pH将磷元素转化为磷酸的钙盐沉淀并回收.

(3)POCl3、H3PO4、H3PO3中磷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4)在沉淀前先加入适量漂白粉的作用是______

Ⅲ.如图乙是不同条件对磷的沉淀回收率的影响图象.

(5)处理该厂废水最合适的工艺条件为______(选填字母).

a.调节pH=9    b.调节pH=10    c.反应时间30min    d.反应时间120min

(6)己知磷酸是三元酸,其各级电离常数如下:K1=7.1×10-3  K2=6.3×l0-8 K3=4.2×10-13,则0.1mol/L的NaH2PO4溶液的pH______7(填>,=,<).

正确答案

解:Ⅰ.(1)①2Ca3(PO42(s)+5C(s)=6CaO(s)+P4(s)+5CO2(g)△H1=+Ql kJ•mol-1

②CaO(s)+SiO2(s)=CaSiO3(s)△H2=-Q2 kJ•mol-1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①-②×6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Ca3(PO42(s)+6SiO2(s)+5C(s)6CaSiO3(s)+P4(s)+5CO2(g))△H=(Ql-6Q2 )kJ•mol-1

故答案为:2Ca3(PO42(s)+6SiO2(s)+5C(s)6CaSiO3(s)+P4(s)+5CO2(g))△H=(Ql-6Q2 )kJ•mol-1

Ⅱ.(2)氯化水解法是用三氯化磷、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三氯氧磷和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PCl3+H2O+Cl2=POCl3+2HCl,

故答案为:PCl3+H2O+Cl2=POCl3+2HCl;

(3)氯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POCl3、H3PO4、H3PO3中磷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5、+3,

故答案为:+5、+5、+3;

(4)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会产生含磷(主要为H3PO4、H3PO3等)废水,在废水中先加入适量漂白粉,使废水中的H3PO3氧化为PO43-,使其加入生石灰后能完全转化为磷酸的钙盐,达到较高的回收率;

故答案为:将+3价的磷氧化为+5价的磷(将H3PO3氧化为H3PO4);

Ⅲ.(5)根据图1、2可确定pH=10、反应时间30 min时磷的沉淀回收率较高,则处理该厂废水最合适的工艺条件为pH=10、反应时间30 min,

故答案为:bc;

(6)NaH2PO4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2PO4-+H2O⇌H3PO4+OH-,电离平衡:H2PO4-⇌HPO42-+H+;磷酸是三元酸,其各级电离常数如下:K1=7.1×10-3 K2=6.3×l0-8 K3=4.2×10-13,K1>K2>K3,H2PO4-在水溶液里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0.1mol/L的NaH2PO4溶液中按三级电离全部电离2CK3<K2,所以NaH2PO4溶液中按二级电离粗略计算,0.1mol/L>6.3×l0-8 ,所以溶液的pH=-lgc(H+)≈1,实际略小于1,显酸性,即PH<7,

故答案为:<.

解析

解:Ⅰ.(1)①2Ca3(PO42(s)+5C(s)=6CaO(s)+P4(s)+5CO2(g)△H1=+Ql kJ•mol-1

②CaO(s)+SiO2(s)=CaSiO3(s)△H2=-Q2 kJ•mol-1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①-②×6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Ca3(PO42(s)+6SiO2(s)+5C(s)6CaSiO3(s)+P4(s)+5CO2(g))△H=(Ql-6Q2 )kJ•mol-1

故答案为:2Ca3(PO42(s)+6SiO2(s)+5C(s)6CaSiO3(s)+P4(s)+5CO2(g))△H=(Ql-6Q2 )kJ•mol-1

Ⅱ.(2)氯化水解法是用三氯化磷、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三氯氧磷和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PCl3+H2O+Cl2=POCl3+2HCl,

故答案为:PCl3+H2O+Cl2=POCl3+2HCl;

(3)氯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POCl3、H3PO4、H3PO3中磷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5、+3,

故答案为:+5、+5、+3;

(4)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会产生含磷(主要为H3PO4、H3PO3等)废水,在废水中先加入适量漂白粉,使废水中的H3PO3氧化为PO43-,使其加入生石灰后能完全转化为磷酸的钙盐,达到较高的回收率;

故答案为:将+3价的磷氧化为+5价的磷(将H3PO3氧化为H3PO4);

Ⅲ.(5)根据图1、2可确定pH=10、反应时间30 min时磷的沉淀回收率较高,则处理该厂废水最合适的工艺条件为pH=10、反应时间30 min,

故答案为:bc;

(6)NaH2PO4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2PO4-+H2O⇌H3PO4+OH-,电离平衡:H2PO4-⇌HPO42-+H+;磷酸是三元酸,其各级电离常数如下:K1=7.1×10-3 K2=6.3×l0-8 K3=4.2×10-13,K1>K2>K3,H2PO4-在水溶液里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0.1mol/L的NaH2PO4溶液中按三级电离全部电离2CK3<K2,所以NaH2PO4溶液中按二级电离粗略计算,0.1mol/L>6.3×l0-8 ,所以溶液的pH=-lgc(H+)≈1,实际略小于1,显酸性,即PH<7,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无水AlCl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该物质在183℃时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自雾.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拟利用中学常见仪器设计实验制备无水AlCl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题: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

a.加入MnO2粉末  b.点燃A中酒精灯  c.加入浓盐酸 d.点燃D处酒精灯

(2)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装置B 和C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F和G可以用一种仪器替代,且加入一种药品即可达到相同效果.这种药品可以是______

(5)E中得到少量白色粉末,打开软木塞后可明显观察到锥形瓶中有白雾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6)制备过程中随着盐酸的浓度下降,氯气的制取反应会停止.为测定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某同学量取残余液10.00mL,加水稀释到250.00mL.然后从中取出20.00mL,用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4.00mL.则该残余液体中盐酸的浓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该实验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水等杂质,先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与铝反应制得氯化铝,反应的尾气中有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为防止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汽反应,所以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之间加一干燥装置,

(1)实验开始时先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与生成的氯化铝反应,所以操作依次是acbd,

故答案为:acbd;

(2)A中发生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MnCl2+Cl2↑+2H2O;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装置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B装置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4)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应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而G是吸收反应剩余的氯气,所以可以加入碱石灰或氧化钙来代替F和G的作用,

故答案为:碱石灰或氧化钙;

(5)E中收集到的氯化铝粉末,打开软木塞后,氯化铝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可以看到锥形瓶中有白雾产生,反应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

故答案为:AlCl3+3H2O=Al(OH)3+3HCl;

(6)由题意可知,发生中和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L×24.00×10-3L=2.400×10-3mol,则10.00mL残余液体中盐酸的物质的量为×2.400×10-3mol=3.00×10-2mol,所以残余液体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3.00mol•L-1

故答案为:3.00mol•L-1

解析

解: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该实验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水等杂质,先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与铝反应制得氯化铝,反应的尾气中有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为防止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汽反应,所以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之间加一干燥装置,

(1)实验开始时先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与生成的氯化铝反应,所以操作依次是acbd,

故答案为:acbd;

(2)A中发生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MnCl2+Cl2↑+2H2O;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装置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B装置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4)因为氯化铝易发生水解,故应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而G是吸收反应剩余的氯气,所以可以加入碱石灰或氧化钙来代替F和G的作用,

故答案为:碱石灰或氧化钙;

(5)E中收集到的氯化铝粉末,打开软木塞后,氯化铝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可以看到锥形瓶中有白雾产生,反应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

故答案为:AlCl3+3H2O=Al(OH)3+3HCl;

(6)由题意可知,发生中和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L×24.00×10-3L=2.400×10-3mol,则10.00mL残余液体中盐酸的物质的量为×2.400×10-3mol=3.00×10-2mol,所以残余液体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3.00mol•L-1

故答案为:3.00mol•L-1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酸乙酯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