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型和表现型
- 共1619题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因高酚而抗虫的,也有低酚不抗虫的,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彩色棉作为一种具有天然颜色的特殊棉花,它不需要染色就可制成各种原色棉布,低酚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棉花品种,具有棉纤维酚含量低,对人体皮肤无副作用的优点,但低酚棉由于酚含量低,使得低酚棉的抗虫能力普遍下降。现有白色低酚不抗虫棉及紫色高酚抗虫棉的两种纯合品种,欲培育出紫色低酚抗虫棉品种。某育种机构设计的育种方案如下图所示,请回答该方案中的相关问题:
(1)从理论上讲,F2群体中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中纯种依次为____种。截止F2的这一阶段在育种工作上经常采用,它依据的遗传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要制备出所需要的转基因细胞,作为其中的受体细胞应从表现型为_________的棉株上获得,而作为所用的目的基因,一般应先在细胞外形成__________再导入受体细胞,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一般是通过__________是否表达来确定。
(3)由转基因细胞培育紫色低酚抗虫棉的过程,所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为____________。
(4)用此方案培育的这种品种不一定是纯合体,若要快速获得紫色低酚抗虫棉的纯台体,可通过______育种,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4、4 基因重组
(2)紫色低酚不抗虫 重组DNA(或重组质粒) 标记基因
(3)植物组织培养
(4)单倍体 先用紫色低酚抗虫棉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成纯合体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棉花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了培育出紫色纤维抗虫棉新品种,现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b进行杂交(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别是显性性状。
(2)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
(3)亲本中白色抗虫a、白色抗虫b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4)利用杂交原理说明培育紫色纤维抗虫棉新品种的育种方法____________。
(5)如果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紫色不抗虫棉花的萌发种子,培育出了紫色抗虫的新类型,属于_________育种;如果用紫色不抗虫棉花的花药离体培育成新品种系属_________育种。
正确答案
(1)白色 不抗虫
(2)分离定律
(3)Aabb AAbb
(4)选取子代中紫色不抗虫类型自交,在其后代中选出紫色抗虫的即可
(5)人工诱变 单倍体
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下表为AB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下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________。母婴血型不合________(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__________,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请写出与你推断相关的遗传图解。
正确答案
(1)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 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 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
(2)IAi 图解“略”
已知,人类多种先天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本身的遗传缺陷引起的。请回答:
(1)某人常出现紫绀,经医生检查其血红蛋白的β链上第67位氨基酸为谷氨酸(密码子为GAA或GAG),而正常人是缬氨酸(密码子为GUU或GUC、GUA、GUG),该病在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Ⅱ型。
①.该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有关的基因,在转录中起模板作用的一条链上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即_________________。
②.基因中控制血红蛋白β链上第67位氨基酸的碱基若发生改变,是否一定会引发该遗传病?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有一种非球形红细胞性贫血(Ⅱ型),经查为糖代谢过程某个环节发生障碍。本病有红细胞自溶现象。如加入三磷酸腺苷后,自溶现象可明显降低。
①.上图为成熟红细胞糖代谢途径中与ATP变化有关的过程简图:研究人员根据代谢过程,在红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加入各种代谢中间产物(除丙酮酸外),均无法得到丙酮酸,则该病最可能是由于缺乏____,从而不能生成ATP所引起的。
②.在无该病史的家族中出现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引起孩子致病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③.一个患病的女孩的父母及叔叔均正常,但其祖父和婶婶是患者。那么他的婶婶生出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为避免生出有病的孩子,该家族应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条你认为可行的措施)_______。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采用_______的方法来治疗这类遗传病,其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类型的遗传病都能导致贫血,影响氧气的运输,将直接影响人体细胞中什么细胞器的正常工作?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变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②.不一定 如不会改变氨基酸的种类
(2)①.丙酮酸激酶
②.基因突变(或隐性遗传)
③.1/4 避免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④.基因治疗(或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缺陷的细胞中
(3)线粒体
白皮甜粒玉米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已知D和d分别控制玉米的白果皮和黄果皮,R和r分别控制非甜性和甜性,且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图一表示甲与乙杂交及后代自交选育纯合的白皮甜玉米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玉米是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植物。为保证杂交的成功,需对甲、乙植株的)________花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图二中的1与2、3与4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若控制玉米果皮颜色和甜度的基因分别位于1与2、3与4染色体上,请在图中标出F1个体体细胞中的基因分布关系。
(3)第一年收获的F1玉米种子的表现型是_________。第二年收获的F2种子中,表现为白色甜粒玉米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利用现有甲、乙两品种通过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符合需要的能稳定遗传的品种,该育种方法在第二年所进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雌 防止自花传粉
(2)
(3)白色非甜和黄色非甜 1/4
(4)种植F1种子长成植株,收集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诱导幼苗的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植株;选择符合要求的品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