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量守恒定律
- 共6204题
一质量为1.0kg的A小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0.5kg的B小球以2.0m/s的速度和静止的A小球正碰,碰后B小球以0.2m/s 的速度被反向弹回,仍在原来的直线上运动.碰后两球的总动量是______kg•m/s,原静止的A小球获得的速度大小是______m/s.
正确答案
1
2
解析
解:取碰撞前B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P初=P末
所以碰后AB两球的总动量为:
P末=P初=mBvB=0.5×2kg•m/s=1kg•m/s
根据:mBvB=mBv′B+mAvA
得:vA==
=2m/s
故答案为:1,2.
(2015•防城港一模)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依次放置着质量m=0.08kg的10块完全相同的长木板.一质量M=1.0kg、大小可忽略的小铜块以初速度v0=6.0m/s从长木块左侧滑上木板,当铜块滑离第一块木板时,铜块速度v1=4.0m/s.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取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①第一块木板最终速度和铜块的最终速度;
②整个过程的发热量.
正确答案
解:(1)铜块和10个长木板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设铜块滑动第二块木板时,第一块木板的最终速度为v2,选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10mv2
解得v2=2.5m/s.
由题可知,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设铜块的最终速度为v3,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9mv2=(M+9m)v3
解得:v3=3.4m/s.
(2)由功能关系,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7.81J
答:(1)第一块木板的最终速度为2.5m/s.铜块的最终速度为3.4m/s.(2)整个过程的发热量是7.81J.
解析
解:(1)铜块和10个长木板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设铜块滑动第二块木板时,第一块木板的最终速度为v2,选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10mv2
解得v2=2.5m/s.
由题可知,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设铜块的最终速度为v3,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9mv2=(M+9m)v3
解得:v3=3.4m/s.
(2)由功能关系,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7.81J
答:(1)第一块木板的最终速度为2.5m/s.铜块的最终速度为3.4m/s.(2)整个过程的发热量是7.81J.
如图所示为一个冲击摆,它可以用来测量高速运动的子弹的速率.一个质量m=10g的子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v0射入质量为M=0.990kg的木质摆锤并留在其中(射入过程时间极短),摆锤上升的最大高度h=5.00c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子弹刚射入摆锤后和摆锤的共同速度v;
(2)子弹射入摆锤前的速度v0.
正确答案
解:(1)以子弹和木块作为整体,在子弹和木块一起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2)在子弹射入木质摆锤的过程中,动量守恒,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解得:;
答:(1)子弹刚射入摆锤后和摆锤的共同速度1m/s;(2)子弹射入摆锤前的速度为100m/s.
解析
解:(1)以子弹和木块作为整体,在子弹和木块一起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2)在子弹射入木质摆锤的过程中,动量守恒,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解得:;
答:(1)子弹刚射入摆锤后和摆锤的共同速度1m/s;(2)子弹射入摆锤前的速度为100m/s.
2011年3月19日-3月27日,在丹麦的(Esbjerg)埃斯堡,举行了2011年世界女子冰壶世锦赛,参赛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喜获铜牌,如图为中国队员与丹麦队比赛的投掷冰壶的镜头.在某次投掷中,冰壶运动一段时间后与对方的静止冰壶发生正碰,碰撞可认为是弹性碰撞.通过电子测速设备测得,碰后对方的冰壶以2.00m/s的速度向前滑行.中国对的冰壶速度减小为0.01m/s,比赛中中国队使用的冰壶实测质量为19.0kg,由于制造工艺上的不足,若两冰壶质量有点偏差,你能否根据比赛的观测估算出丹麦队使用的冰壶的质量______kg(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8.8
解析
解:两冰壶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规定向前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m1v2+m2v3,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1v12=
m1v22+
m2v32,
代入数据解得:m2=18.8kg;
故答案为:18.8.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其上表面水平部分光滑),其左端是
圆弧形光滑轨道,小车质量M=2kg,质量为m1=0.9kg的小木块放在小车右端,一质量为m0=0.1kg的子弹以速度v0=30m/s水平向左击中木块并留在其内(可视为质点),当木要块刚好滑到轨道最高点时,小车与左侧一竖直固定档板发生碰撞并瞬间被锁定,而木块能量不变,反向运动,g=10m/s2,不计一切阻力.
(1)求圆弧形光滑轨道的半径R;
(2)计算说明木块能否落到小车的水平部分.
正确答案
解:(1)子弹击中木块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0vm0=(m0+m1)v1,
木块上滑过程,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0+m1)v1=(M+m0+m1)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0+m1)v12=(m0+m1)gR+
(M+m0+m1)v2,
代入数据解得:R=0.3m,v=1m/s;
(2)锁定瞬间木块能量不变、木块反向运动,木块以v=1m/s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R=gt2,水平方向:x=vt,
解得:x=m<0.3m,木块不能落到小车的水平部分;
答:(1)圆弧形光滑轨道的半径R为0.3m;
(2)木块不能落到小车的水平部分.
解析
解:(1)子弹击中木块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0vm0=(m0+m1)v1,
木块上滑过程,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0+m1)v1=(M+m0+m1)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0+m1)v12=(m0+m1)gR+
(M+m0+m1)v2,
代入数据解得:R=0.3m,v=1m/s;
(2)锁定瞬间木块能量不变、木块反向运动,木块以v=1m/s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R=gt2,水平方向:x=vt,
解得:x=m<0.3m,木块不能落到小车的水平部分;
答:(1)圆弧形光滑轨道的半径R为0.3m;
(2)木块不能落到小车的水平部分.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B质量均为m,现A球向B球运动,并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P,则碰前A球的速度不等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碰撞前A球的速度为v,设速度的方向为正;当两球压缩最紧时,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得,mv=2mv′,则.在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有
,得v=
.故C正确,A、B、D错误.
本题选择速度不正确的;故选:ABD.
质量为4.0kg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另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B以5.0m/s的水平速度与物体A相碰,碰撞后物体B以1.0m/s的速度反向弹回,则物体A获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物体A受到的冲量为______,相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
正确答案
3m/s
12kg•m/s
6J
解析
解:以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BvB=mBvB′+mAvA,
即:2×5=2×(-1)+4×vA,解得:vA=3m/s;
对A,由动量定理得:I=mAvA=4×3=12kg•m/s,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E=mBvB2-
mBvB′2-
mAvA2=6J;
故答案为:3m/s;12kg•m/s;6J.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MN左端挡板处有一弹射装置P,右端N与处于同一高度的水平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可忽略,传送带水平部分NQ的长度L=8m,皮带轮逆时针转动带动传送带以v=2m/s的速度匀速转动.MN上放置两个质量都为m=1kg的小物块A、B,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A、B静止,A、B间压缩一轻质弹簧,其弹性势能Ep=16J.现解除锁定,弹开A、B,并迅速移走弹簧.取g=10m/s2.
(1)求物块B被弹开时速度的大小;
(2)求物块B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最远距离及返回水平面MN时的速度vB′;
(3)A与P相碰后静止.当物块B返回水平面MN后,A被P弹出,A、B相碰后粘接在一起向右滑动,要使A、B连接体恰好能到达Q端,求P对A做的功.
正确答案
解:(1)对于A、B物块被弹簧分开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A=mvB
再由能量守恒知:
Ep=mvA2+
mvB2
代入数据得:vA=vB=4m/s
(2)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滑到最右端时速度为0,根据动能定理:-μmgs=0-mvB2
得:s=2m
因为vB>v所以B物体返回到水平面MN后的速度为VB′=V=2m/s;
(3)设A与B碰前的速度为VA1 B被A碰撞一起向右运动的速度为VB2
要使A、B连接体刚好从Q端滑出则B物体的末速度VB3=0;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VB22=2as 且μmg=ma
得:VB2=8m/s,
对于A、B的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得:mVA1-mVB1=2mVB2
得:VA1=18m/s
由动能定律得P对A做的功为:W=mVA12=162J
答:(1)物块B被弹开时速度4m/s;
(2)物块B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最远距离为2m,返回水平面MN时的速度vB′为2m/s.
(3)P对A做的功162J.
解析
解:(1)对于A、B物块被弹簧分开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A=mvB
再由能量守恒知:
Ep=mvA2+
mvB2
代入数据得:vA=vB=4m/s
(2)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滑到最右端时速度为0,根据动能定理:-μmgs=0-mvB2
得:s=2m
因为vB>v所以B物体返回到水平面MN后的速度为VB′=V=2m/s;
(3)设A与B碰前的速度为VA1 B被A碰撞一起向右运动的速度为VB2
要使A、B连接体刚好从Q端滑出则B物体的末速度VB3=0;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VB22=2as 且μmg=ma
得:VB2=8m/s,
对于A、B的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得:mVA1-mVB1=2mVB2
得:VA1=18m/s
由动能定律得P对A做的功为:W=mVA12=162J
答:(1)物块B被弹开时速度4m/s;
(2)物块B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最远距离为2m,返回水平面MN时的速度vB′为2m/s.
(3)P对A做的功162J.
如图所示,长l为0.8m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为0.2kg的球.将球提起使细绳处于水平位置时无初速度释放.当球摆至最低点时,恰与放在光滑水平桌面边缘的质量为1kg的铁块正碰,碰后小球以2m/s的速度弹回.若光滑桌面距地面高度h=1.25m,g取10m/s2,
试求:(1)小球与铁块相碰前的速度;
(2)相碰后铁块的速度v2;
(3)铁块落地点距桌边的水平距离.
正确答案
解:(1)小球下摆过程机械能守恒,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1gl=m1v2,
小球与铁块相碰前的速度:v==
=4 m/s.
(2)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选小球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m1v1+m2v2,
球与铁块相碰后铁块的速度:v2==
=1.2 m/s.
(3)铁块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h=gt2,t=
=0.5s,
水平方向:v=v2t=1.2×0.5=0.6m;
答:(1)小球与铁块相碰前的速度为4m/s.
(2)相碰后铁块的速度v2为1.2m/s;
(3)铁块落地点距桌边的水平距离为0.6m.
解析
解:(1)小球下摆过程机械能守恒,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1gl=m1v2,
小球与铁块相碰前的速度:v==
=4 m/s.
(2)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选小球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m1v1+m2v2,
球与铁块相碰后铁块的速度:v2==
=1.2 m/s.
(3)铁块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h=gt2,t=
=0.5s,
水平方向:v=v2t=1.2×0.5=0.6m;
答:(1)小球与铁块相碰前的速度为4m/s.
(2)相碰后铁块的速度v2为1.2m/s;
(3)铁块落地点距桌边的水平距离为0.6m.
如图所示,在无穷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物块A、B,质量分别为M、m(M>m),物块A右端拴接轻弹簧l.现用物块B将固定在墙壁上的弹簧2缓慢压缩,当弹簧2的弹性势能为E0时,释放物块B.物块B被弹簧2弹开后,碰到弹簧l(不粘连),由于M比m大,物块B被反弹,以后B将在两弹簧之间往复运动.则从释放物块B开始,在以后整个运动过程中:
(1)分析说明何时B的速度最大?并求出B速度的最大值?
(2)分析说明何时弹簧l所能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3)若已知M=5m,求A、B最后的运动速度.
(4)若已知M远远大于m,求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1对物块B的总冲量.
正确答案
解:(1)系统机械能守恒,当弹簧2第一次恢复原长时,弹簧2、弹簧1及M的能量为零时,m的动能最大,速度最大.
由机械能守恒有:E0=mv02,解得,B的最大速度为:v0=
;
(2)弹性1第一次压缩到最短时,弹簧1的弹性势能最大.因为B与弹簧2碰撞的次数越多,
系统向左的动量就越大,当弹簧1压缩到最短时的共同速度也就越大,这样系统的动能也越大,而总机械能守恒,弹簧1的势能反而减小.
以1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P1=E0-(m+M)v2,解得:EP1=
;
(3)相互作用前A与B的速度设为vA、vB,相互作用后的速度设为vA′、vB′,
由动量守恒有:MvA+mvB=MvA′+mvB′,
由能量守恒有:MvA2+
mvB2=
MvA′2+
mvB′2,
解得:,
;
将vA=0,vB=v0代入上式得第一次作用后A、B的速度分别为:和
B与弹簧2相碰后以反弹回来,将vA=
,vB=
代入上式得,
第二次相互作用后A、B的速度分别为和
,之后不能再发生相作用.
所以最终A、B的速度为:VA==
,VB=
,方向:向左;
(4)由上问的一般表达式可知:当M>>m时,每次相互作用后,M的速率要增加一个微小量,
m的速率要减小一个微小量,而只要m的速率大于M的速率,就还要发生相互作用,
最终M和m将以共同速度向左运动,弹簧保持原长.
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0=(M+m)V共2,
对M(含弹簧1)由动量定理有:I=MV共
由牛顿第三定律:I′=-I,
解得:弹簧1对B的冲量大小为:I′=,方向水平向右.
答:(1)当弹簧2第一次恢复原长时,弹簧2、弹簧1及M的能量为零时,B的速度最大,B速度的最大值为:;
(2))弹性1第一次压缩到最短时,弹簧l所能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这个最大值为:;
(3)若已知M=5m,A、B最后的运动速度分别为:、
;
(4)若已知M远远大于m,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1对物块B的总冲量为:,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
解:(1)系统机械能守恒,当弹簧2第一次恢复原长时,弹簧2、弹簧1及M的能量为零时,m的动能最大,速度最大.
由机械能守恒有:E0=mv02,解得,B的最大速度为:v0=
;
(2)弹性1第一次压缩到最短时,弹簧1的弹性势能最大.因为B与弹簧2碰撞的次数越多,
系统向左的动量就越大,当弹簧1压缩到最短时的共同速度也就越大,这样系统的动能也越大,而总机械能守恒,弹簧1的势能反而减小.
以1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P1=E0-(m+M)v2,解得:EP1=
;
(3)相互作用前A与B的速度设为vA、vB,相互作用后的速度设为vA′、vB′,
由动量守恒有:MvA+mvB=MvA′+mvB′,
由能量守恒有:MvA2+
mvB2=
MvA′2+
mvB′2,
解得:,
;
将vA=0,vB=v0代入上式得第一次作用后A、B的速度分别为:和
B与弹簧2相碰后以反弹回来,将vA=
,vB=
代入上式得,
第二次相互作用后A、B的速度分别为和
,之后不能再发生相作用.
所以最终A、B的速度为:VA==
,VB=
,方向:向左;
(4)由上问的一般表达式可知:当M>>m时,每次相互作用后,M的速率要增加一个微小量,
m的速率要减小一个微小量,而只要m的速率大于M的速率,就还要发生相互作用,
最终M和m将以共同速度向左运动,弹簧保持原长.
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0=(M+m)V共2,
对M(含弹簧1)由动量定理有:I=MV共
由牛顿第三定律:I′=-I,
解得:弹簧1对B的冲量大小为:I′=,方向水平向右.
答:(1)当弹簧2第一次恢复原长时,弹簧2、弹簧1及M的能量为零时,B的速度最大,B速度的最大值为:;
(2))弹性1第一次压缩到最短时,弹簧l所能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这个最大值为:;
(3)若已知M=5m,A、B最后的运动速度分别为:、
;
(4)若已知M远远大于m,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1对物块B的总冲量为:,方向水平向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