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 共114题
来自课本的片段。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遏制,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试验本)第12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问题:简要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0世纪五十年代,初登国际舞台(或初展外交风采): 50年代初,中国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 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倡导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使会议取得了成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拓展外交舞台: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双方发表《上海公报》,标志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 1972年,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交,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20世纪八十年代后,积极拓展多边外交,致力于建立全方位的对外关系: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推动APEC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WTO)成员,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国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明其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的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些原则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谁在什么会议上的发言?他阐述了什么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亚非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①尊重基本人权……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
材料三 1961年开罗筹备会议提出了参加不结盟会议的五项条件:①赞同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实行不结盟的独立自由政策;②支持民族解放运动;③不参加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④不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双边军事同盟;⑤不为大国对抗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山东人民出版社《世界现代史》
(1)材料一所述的内容通称是什么?材料二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非会议的意义。材料三表明不结盟运动奉行什么基本原则和宗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通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旨: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意义: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2)联系: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万隆会议精神的继续和发展。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
正确答案
×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