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表:

他们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该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A≥0.2

B≤0.2

C≥0.3

D<0.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1、根据表格分析,植物a在浓度为0.15 mol/L的溶液浓度中不分离,而在浓度为0.2 mol/L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而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说明植物a的细胞液浓度为0.15~0.2 mol/L.

2、该植物适合在b地生长,说明其细胞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则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即b地土壤溶液浓度小于0.2 mol/L.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片片的马铃薯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下面的表格显示实验的结果.

(1)导致马铃薯质量增加或减少过程的生物学名称叫做______

(2)请估计当马铃薯的质量增加5%时,蔗糖溶液的浓度应该为______

(3)与马铃薯细胞浓度最为接近的蔗糖溶液浓度是______

(4)请解释为什么一些马铃薯片的质量会增加,而有些马铃薯片的质量会减少?______

(5)上表中马铃薯质量的改变用“%”来表示,而不用“克”来表示,其目的是______

(6)上表中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的扩散,导致马铃薯质量增加或减少过程的生物学名称叫做渗透作用.

(2)根据表格中数据,蔗糖溶液的浓度为5%时,马铃薯的质量增加7%;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0%时,马铃薯的质量增加3%,所以当马铃薯的质量增加5%时,蔗糖溶液的浓度应该为(10%+5%)÷2=7.5%.

(3)马铃薯的质量变化最小时对应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5%,说明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与马铃薯细胞浓度最为接近.

(4)当蔗糖溶液浓度低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增加;当蔗糖溶液浓度高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减小.因此,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些马铃薯片的质量会增加,而有些马铃薯片的质量会减少.

(5)上表中马铃薯质量的改变用“%”来表示,而不用“克”来表示,其目的是便于马铃薯间直接公平地比较.

(6)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所以上表中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是20%和25%.

故答案为:

(1)渗透作用

(2)7.5%

(3)15%

(4)当蔗糖溶液浓度低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增加;当蔗糖溶液浓度高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减小.

(5)便于马铃薯间直接公平地比较

(6)20%、25%

解析

解:(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的扩散,导致马铃薯质量增加或减少过程的生物学名称叫做渗透作用.

(2)根据表格中数据,蔗糖溶液的浓度为5%时,马铃薯的质量增加7%;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0%时,马铃薯的质量增加3%,所以当马铃薯的质量增加5%时,蔗糖溶液的浓度应该为(10%+5%)÷2=7.5%.

(3)马铃薯的质量变化最小时对应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5%,说明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与马铃薯细胞浓度最为接近.

(4)当蔗糖溶液浓度低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增加;当蔗糖溶液浓度高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减小.因此,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些马铃薯片的质量会增加,而有些马铃薯片的质量会减少.

(5)上表中马铃薯质量的改变用“%”来表示,而不用“克”来表示,其目的是便于马铃薯间直接公平地比较.

(6)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所以上表中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是20%和25%.

故答案为:

(1)渗透作用

(2)7.5%

(3)15%

(4)当蔗糖溶液浓度低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增加;当蔗糖溶液浓度高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减小.

(5)便于马铃薯间直接公平地比较

(6)20%、2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一个正常的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的状态,请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B该细胞正在吸收水分

C组成原生质层的是①③

D发生该变化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一个正常的植物细胞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B、一个正常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说明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B错误;

C、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C错误;

D、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把一个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则在其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未完全复原)细胞液浓度、细胞的吸水能力分别将(  )

A逐渐增大、逐渐减弱

B逐渐减小、逐渐增强

C逐渐减小、保持不变

D逐渐减小、逐渐减弱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入清水中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把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则其吸水能力也降低.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

A液泡膜内外溶液浓度基本相同

B细胞的原生质层可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D水分子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

B、把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原生质层相当于该半透膜,B正确;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与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无关,即半透膜和浓度差,C错误;

D、水分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取决于浓度差,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植物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

C活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都会发生质壁分离

D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A正确;

B、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植物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B正确;

C、没有细胞壁和大液泡的活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

B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

C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两侧液面会持平

D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只是水分子的进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一定是相等的,A错误;

B、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水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B正确;

C、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水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葡萄糖从高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低浓度溶液中,则低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两侧液面会持平,C正确;

D、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  )

A抗体的合成和分泌

B染色体的复制

CCO2还原

D质壁分离和复原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消耗能量,故A错误;

B、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的特点是进行染色体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故B错误;

C、暗反应过程中CO2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故C错误;

D、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为渗透作用,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而水分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既可以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又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B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

C像一个密闭玻璃容器中的绿色植物提供C18O2和H218O,检测所产生的氧气中同位素的种类,用以探究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

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颜色越来越深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要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要用到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因此选用的实验材料尽可能无色,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错误;

C、为探究氧气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了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C错误;

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含有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液泡中的水大量的流出,导致液泡的颜色则色越来越深,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显微镜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分别表示液泡和原生质层

B细胞吸水能力不断加强

CA的颜色逐渐变浅

DB与A长度的比值不断增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图中A、B分别表示液泡和原生质层的长度,A错误;

B、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不断吸水,则细胞吸水能力不断减弱,B错误;

C、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不断吸水,质壁分离复原,所以A的颜色逐渐变浅,C正确;

D、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不断吸水,则B与A长度的比值不断减小,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