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共3480题
原生质层是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原生质层就是指植物细胞中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构成的结构.
故选:D.
将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
B、把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原生质层相当于该半透膜,B正确;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与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无关,即半透膜和浓度差,C错误;
D、水分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取决于浓度差,D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A正确;
B、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植物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B正确;
C、没有细胞壁和大液泡的活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D正确.
故选:C.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只是水分子的进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一定是相等的,A错误;
B、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水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B正确;
C、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水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葡萄糖从高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低浓度溶液中,则低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两侧液面会持平,C正确;
D、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A.
如图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l中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或复原状态,所以细胞液浓度小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A错误;
B、Mg是叶绿素的成分,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在缺镁培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番茄叶片叶绿体中叶绿素缺失,靠近滤液细线的2条色素带消失,只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色素带,B正确;
C、图2中由视野甲转换成视野乙,应先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C错误;
D、由于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图4所示视野中,a细胞所处时期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D错误.
故选:B.
如图为某种细胞处于某种状态下的图示,对这一图示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④线粒体与⑤叶绿体是该细胞能量转换的细胞器,A正确;
B、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型,故①处液体是细胞外界的液体,不能判断此时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还是复原状态,所以不能判断①处和⑥内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B错误;
C、此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没有中心体,故此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C正确;
D、结构②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B.
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图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大液泡,不能用来作用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A错误;
B、若B溶液的浓度增大,则浓度差增大,相同时间内失水的程度变大,复原时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即a点上移,b点右移,B错误;
C、若处于A、B溶液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是活细胞,则放到清水后,有可能复原,C正确;
D、在0~4min内,两种曲线的失水程度不同,有可能是由于浓度差不同引起,D错误.
故选:C.
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清水、0.3mol/L的蔗糖溶液和0.4mol/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植物细胞浸入清水中,细胞会少量吸水,体积增大,如A曲线.植物细胞浸入0.3 mol/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如C曲线.植物细胞浸入0.4 mol/L的KNO3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但由于K+和NO不断被吸收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吸水,细胞发生自动复原,细胞体积又恢复正常,如B曲线.所以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清水、KNO3、蔗糖溶液.
故选:C.
如图A、B、C为同一个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依次呈现的三种状态,则在现在的状态下,细胞液的浓度关系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液泡最大,图C液泡最小,说明图A细胞失水最少,而图C细胞失水最多.因此,在现在的状态下,细胞液的浓度关系是A<B<C.
故选:C.
如图是有关物质扩散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图解是成立的.(要求:直接在图中的装置1和装置2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溶液或试剂的代号,以表明你的设计)
可供选择的溶液及试剂:①淀粉溶液 ②葡萄糖溶液 ③蒸馏水 ④I2-KI溶液 ⑤少量斐林试剂(斐林试剂能跨膜扩散,葡萄糖遇斐林试剂形成砖红色沉淀)
______
(2)根据你的设计方案,预测一定时间后两个透析袋内的颜色变化:
装置1:______;装置2:______.
(3)若想明显观察到水分子扩散的结果,装置应如何改进?______.
(4)透析袋价格昂贵,请提供两种能替代透析袋的生物材料: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有关物质扩散的图解,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2)根据设计的实验,一定时间后两个透析袋内的颜色变化:装置1中,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袋内溶液变蓝;装置2中,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袋内溶液变为砖红.
(3)将透析袋套在有标记(刻度)的漏斗口上或将有标记的玻璃管插入透析袋内,可明显观察到水分子扩散的结果.
(4)透析袋是半透膜,可用动物的膀胱、肠衣、洋葱内表皮、卵壳膜等替代.
故答案为:
(1)如下图1(或图2)
(2)袋内溶液变蓝(或袋内溶液呈碘液的颜色即不变色) 袋内溶液变为砖红(或袋内溶液变砖红)
(3)将透析袋套在有标记(刻度)的漏斗口上或将有标记的玻璃管插入透析袋内
(4)动物的膀胱、肠衣、洋葱内表皮、卵壳膜
解析
解:(1)根据有关物质扩散的图解,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2)根据设计的实验,一定时间后两个透析袋内的颜色变化:装置1中,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袋内溶液变蓝;装置2中,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袋内溶液变为砖红.
(3)将透析袋套在有标记(刻度)的漏斗口上或将有标记的玻璃管插入透析袋内,可明显观察到水分子扩散的结果.
(4)透析袋是半透膜,可用动物的膀胱、肠衣、洋葱内表皮、卵壳膜等替代.
故答案为:
(1)如下图1(或图2)
(2)袋内溶液变蓝(或袋内溶液呈碘液的颜色即不变色) 袋内溶液变为砖红(或袋内溶液变砖红)
(3)将透析袋套在有标记(刻度)的漏斗口上或将有标记的玻璃管插入透析袋内
(4)动物的膀胱、肠衣、洋葱内表皮、卵壳膜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