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法律制度
- 共4468题
某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在经济补偿方面的下列哪些做法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A.李某的试用期刚过一半,被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企业决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试用期的全部工资,但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B.张某尚未达到退休年龄,但决定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企业告知,此情况下只支付养老金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C.吴某在劳动合同解除后,根据有关规定将领取失业救济金,企业决定从经济补偿金中作适当扣除
D.肖某因患病被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发给经济补偿金,同时发给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并在经济补偿金中作相应抵偿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
[解析]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而《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厂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选项A中李某正处于试用期,因此,选项A中企业的做法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规定,职工在接近退休年龄(按有关规定一般为5年以内)时因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劳动合同的,如果符合退休、退职条件,可以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在终止劳动合同后按规定领取失业救济金。享受失业救济金的期限届满后仍未就业,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可以按规定领取社会救济金,达到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保险金。因此,选项B中企业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所以B项不能选。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3条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对符合规定的劳动者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不能因劳动者领取了失业救济金而拒付或克扣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机构也不得以劳动者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为由,停发或减发失业救济金。因此,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金应根据法律规定足额支付,不能以劳动者领取了其他费用或者资金而做抵扣,选项C、D中的做法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笔者认为本题的答案应当是CD,而司法部公布的答案ACD值得商榷。
以下用人单位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李某与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李某向公司交纳押金1000元,如果李某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则扣除押金。李某某日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将其押金全部扣除,并将李某辞退
B.陈某与某公司签订了期限10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公司向陈某免费提供住房一套,如果陈某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公司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陈某应退回住房。陈某由于患病,医疗期满后仍无法胜任工作,公司给陈某调整了工作岗位,陈某仍无法胜任,公司遂解除与陈某的劳动合同,并收回住房
C.王某与某公司签订期限5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内王某不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王某单方面解除,要向公司支付5万元的违约金。王某签约后不到4年考上了博士研究生,遂辞职,公司要求王某支付 5万元的违约金
D.杨某与某公司签订期限1年的劳动合同,约定杨某在合同有效期限内不能怀孕,如果怀孕,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杨某签约3个月后不慎怀孕,公司遂将杨某辞退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考点] 劳动合同的条款
[解析] 《劳动意见》第24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A选顷中,公司向李某收取押金的行为违反了该条规定,因此该约定无效,公司无权将李某的押金扣除,所以A选项不正确。
B选项中陈某与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具有法律拘束力,陈某与公司均应当遵守,陈某的情形符合《劳动法》第26条第(1)项规定的情形,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也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收回住房。
《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31条第2款规定:“本条规定了劳动者的辞职权,除此条规定的程序外,对劳动者行使辞职权不附加任何条件。但违反劳动合同约定者要依法承担责任。”根据该条规定可知,劳动合同可以对劳动者行使辞职权附加条件或者限制劳动者的辞职权,所以c选项中公司有权规定违约金条款;也有权在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D选项中的劳动合同约定杨某不能在合同有效期内怀孕,如果怀孕则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29条第(3)项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无权解除劳动合同,所以该规定违反了《劳动法》,为无效条款,公司无权在杨某怀孕后解除劳动合同。
2004年6月,李先生与某企业签订了5年期的劳动合同,2007年1月,企业因工作需要与李先生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李先生可以得到()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A.3
B.4
C.5
D.12
正确答案
A
解析
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书面提前通知对方。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
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 )个工作日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A.15
B.30
C.20
D.40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聘用单位随时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的。(2)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聘用条件的。(3)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4)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境)的,或者出国(境)后未经聘用单位同意逾期不归的。(5)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6)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者聘用单位规章制度的。(7)严重失职、徇私舞弊,对聘用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故选C。
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 )。
A.在试用期内
B.用人单位以暴力手段强迫劳动
C.用人单位以威胁手段强迫劳动
D.劳动者因工负伤
E.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根据相关规定,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个月。
A.3
B.6
C.12
D.24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书面提前通知对方。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
劳动者提前通知后,即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 )。
A.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
B.在试用期内随时通知用人单位
C.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D.提前30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根据规定:(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03,49)在劳动争议中,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的情形有( )。
A.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
B.减少劳动报酬
C.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
D.支付社会保险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的类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劳动者常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故ABC项三种情形属于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
A.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动议并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B.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有过失而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
C.经济性裁员
D.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
A, B
解析
经济性裁员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2000,59)根据劳动法规定,在( )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即可终止。(有改动)
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B.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
C.用人单位经宣告破产或依法撤销
D.劳动者死亡
E.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正确答案
A,C,D,E
解析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合同的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终止合同关系,即由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终止分为相对终止,即合同履行的终止和绝对终止,即合同关系的消灭。产生终止权的事由有法定事由和约定事由。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企业宣告破产或依法被撤销;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死亡;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故ACDE项正确。
用人单位有下列哪些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劳动行政部门应该责令用人单位支持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A.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B.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C.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D.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劳动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解析] 参见《劳动法》第91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劳动法律关系变更,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其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劳动法律关系变更一般是因发生变更工作地方、工种和工作职务的劳动法律事实而引起的。
根据以上的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劳动法律关系变更( )
A.东方公司会计王明因有挪用公款行为,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将王明调到仓储部门做保管员
B.朝阳物业公司物业保管员陈进因盗窃公司电脑一台而被开除
C.大学应届毕业生,经过层层面试和笔试,终被用人单位录用
D.商场营业员小李与商场五年合同到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定义中的关键是“变更其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A项符合定义;B项是解除劳动关系;C项是建立劳动关系;D项合同到期也不是变更权利义务。
下列人员中,属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有( )。
A.在某企业务工的农民甲
B.现役军人乙
C.民办大学聘用的教师丙
D.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小时工丁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劳动合同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ACD中描述的都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关系,都属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范围,军人、公务员等都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下列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A.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D.劳动合同未到期限的
E.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解析]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合同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C.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D.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劳动合同由原用人单位解除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劳动合同法》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由此可见劳动合同不应当由原用人单位解除。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