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共940题
深圳海域发生2013年最大规模赤潮,影响海域达15平方千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潮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
②赤潮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海水中N、P含量增高,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③赤潮会造成水体缺氧,引起虾、贝类等生物的大量死亡
④赤潮的发生,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海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引发赤潮现象,因此赤潮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①正确;
②赤潮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海水富营养化,即海水中N、P含量增高,②正确;
③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缺氧,引起虾、贝类等生物的大量死亡,③正确;
④赤潮的发生,会引起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这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④正确.
故选:A.
关于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如图所示,将放置一天的洗碗水、河水、自来水各5毫升,分别注人1~3号试管中,再各滴加20滴0.01%亚甲基蓝溶液.把上述试管在温暖环境中放置40分钟后,1号管内水样由蓝色变为无色,2号管内水样变为浅蓝色,3号管内水样颜色无变化.请回答:
(1)在1号、2号试管内水样中大量繁殖的生物是______.
(2)上述生物的数量与水样中的______含量成正比.
(3)1号、2号管内水样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好氧性细菌
有机物含量
好氧性细菌可以将蓝色的亚甲基蓝阳离子吸收到细菌细胞内,从而使0.01%亚甲基蓝溶液的蓝色褪去
解析
解:(1)在1号、2号试管内水样中含有有机物,所以能大量繁殖的生物是好氧性细菌.
(2)好氧性细菌属于异养需氧型生物,因此在1号、2号试管内水样中,好氧性细菌的数量与水样中的有机物含量成正比.
(3)0.01%的亚甲基蓝溶液是活体染色剂,不影响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1号、2号管内水样变色的原因是因为1号、2号管内有好氧性细菌,能将蓝色的亚甲基蓝阳离子吸收到细菌细胞内,从而使亚甲基蓝溶液的蓝色褪去.
故答案为:
(1)好氧性细菌
(2)有机物含量
(3)好氧性细菌可以将蓝色的亚甲基蓝阳离子吸收到细菌细胞内,从而使0.01%亚甲基蓝溶液的蓝色褪去
雾霾天气常常笼罩大江南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
B、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B正确;
C、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C错误;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C.
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和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钟萼木科的伯乐树、苏木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实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法中还应增设何种处理?______.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______作为指标.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①叶片脯氨酸含量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
②不同植物叶中脯氨酸含量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和危害的关系,属于探索性实验.
(2)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该实验还需增设对照组,即以pH7.0左右作为对照组与其他三组同时喷洒处理.
(3)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脱落叶率或伤斑叶率或叶颜色变化程度作为指标(本题属于开放题,凡符合实际且能说明叶的危害程度的指标均可).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①叶片脯氨酸含量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根系则相反,这说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②不同植物叶中脯氨酸含量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不同植物同一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故答案为:
(1)探索性
(2)以pH7.0左右作为对照组与其他三组同时喷洒处理
(3)脱落叶率或伤斑叶率或叶颜色变化程度(凡符合实际且能说明叶的危害程度的指标均可)
(4)①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②不同植物同一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解析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和危害的关系,属于探索性实验.
(2)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该实验还需增设对照组,即以pH7.0左右作为对照组与其他三组同时喷洒处理.
(3)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脱落叶率或伤斑叶率或叶颜色变化程度作为指标(本题属于开放题,凡符合实际且能说明叶的危害程度的指标均可).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①叶片脯氨酸含量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根系则相反,这说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②不同植物叶中脯氨酸含量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不同植物同一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故答案为:
(1)探索性
(2)以pH7.0左右作为对照组与其他三组同时喷洒处理
(3)脱落叶率或伤斑叶率或叶颜色变化程度(凡符合实际且能说明叶的危害程度的指标均可)
(4)①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②不同植物同一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引起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3)引起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
故选:A.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
正确答案
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 ]
正确答案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破坏生态稳定。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燃料脱硫③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④多种植柳杉、银杏等植物⑤开发新能源
[ ]
正确答案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①减少空气污染②缓解温室效应③不可再生④减少酸雨危害
[ ]
正确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营造森林绿地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危机,A正确;
故选:A.
国家海洋局目前公布一项公报称,由于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逐年加重,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加大,仅2000年5月份在长江口、东海口区已多次发现条状、片状赤潮.面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引起赤潮现象发生的生物及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属于海水中的富营养化现象.
故选:B.
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酸雨”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加,“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这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有关,A正确;
B、“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如氟利昂等,使地球南北极的臭氧层受到破坏,B错误;
C、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C正确;
D、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无微生物的深海,不被分解形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D正确.
故选:B.
大气中的SO2对动植物都有严重的危害.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为探究SO2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相关实验:
材料用具:无水亚硫酸钠、稀硫酸(1:4),新鲜菠菜、油菜、青菜,330mL矿泉水瓶若干个,计时器,温度计,透明胶布等.
(1)补充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5个矿泉水瓶,分别编号1至5号,分别称取0.1、0.2、0.3、0.4g无水亚硫酸钠(对应下表中的SO2浓度)______;
第二步:选取5片大小相当的菠菜叶,按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固定好叶片.
第三步:向1至4号瓶内各注入适量的稀硫酸(注意不要弄到叶片上),立即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
第四步:______.
第五步: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步骤.
(2)实验结果如下表:不同浓度的SO2对菠菜、油菜、青菜生长的影响(室温:18℃)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
②相同浓度的SO2对以上三种植物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③在答题卷指定的方框内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曲线图,表示出SO2浓度为0.282g/L时三种植物叶片变化与受害时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因此第一步中取5个矿泉水瓶,分别编号l至5号,分别称取0.1、0.2、0.3、0.4g无水亚硫酸钠放入1至4号瓶内,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叶片出现黄斑,50%面积变黄和整体变黄所需时间.
(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SO2对菠菜、油菜、青菜生长的影响,再结合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SO2浓度、SO2处理时间、植物种类(菠菜、油菜、青菜).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浓度的S02对以上三种植物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的顺序为:菠菜>青菜>油菜.
③根据表格数据,绘制S02浓度为0.282g/L时三种植物叶片变化与受害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菠菜:3-8-20;油菜17-25-46;青菜13-22-31)
故答案为:
(1)第一步:放入1至4号瓶内,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
第四步:随时观察叶片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观察并记录叶片出现黄斑,50%面积变黄和整体变黄所需时间
(2)①SO2浓度,SO2处理时间,植物种类
②菠菜>青菜>油菜
③如图:
解析
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因此第一步中取5个矿泉水瓶,分别编号l至5号,分别称取0.1、0.2、0.3、0.4g无水亚硫酸钠放入1至4号瓶内,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叶片出现黄斑,50%面积变黄和整体变黄所需时间.
(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SO2对菠菜、油菜、青菜生长的影响,再结合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SO2浓度、SO2处理时间、植物种类(菠菜、油菜、青菜).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浓度的S02对以上三种植物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的顺序为:菠菜>青菜>油菜.
③根据表格数据,绘制S02浓度为0.282g/L时三种植物叶片变化与受害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菠菜:3-8-20;油菜17-25-46;青菜13-22-31)
故答案为:
(1)第一步:放入1至4号瓶内,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
第四步:随时观察叶片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观察并记录叶片出现黄斑,50%面积变黄和整体变黄所需时间
(2)①SO2浓度,SO2处理时间,植物种类
②菠菜>青菜>油菜
③如图:
一科学家对某海岛的A、B两处海湾的水质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两处的海水中的悬浮物,结果如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______(填“A”或“B”)处海底的动物较多,原因是该处到达水底的光量多,因此有较多的______,为海底动物提供了较充足的______
(2)当赤潮在A海湾出现时,该科学家记录了在赤潮处海水的溶氧浓度,并与B海湾的正常海水的数值作比较,结果如图.
①上午6时至下午15时,A海湾溶氧浓度______,原因是白天光线充足,______,氧从藻类释放出并溶入水中.
②赤潮发生时,在夜间和清晨鱼类容易死亡的原因是______
③在赤潮的消亡阶段,鱼更容易死亡,甚至白天也会出现死鱼现象,原因是藻类死亡产生大量遗骸,______
④为什么赤潮中的藻类,其生长不受悬浮物影响?______.
正确答案
解:(1)B悬浮物较少,到达水底的光量多,因此有较多的藻类,为海底动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故动物数量较多.
(2)上午6时至下午15时,A海湾溶氧浓度一直上升达到最高,原因是白天光线充足,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较多氧气.赤潮发生时,在夜间和清晨由于没有光照,藻类不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要消耗大量氧气进行细胞呼吸,故水中氧气较少,导致鱼类容易死亡.藻类死亡产生大量遗骸,被分解者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故在赤潮的消亡阶段,鱼更容易死亡.该藻类在接近水面的地方生长,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不受悬浮物影响.
故答案为:
(1)B 植物(或藻类) 食物和栖息场所
(2)①(逐渐)上升水中有大量的藻类 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②藻类无光合作用,水生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水中大量的氧
③水中的好氧细菌在分解动植物遗骸时消耗了大量的氧(还可能产生有毒物质)
④该藻类在接近水面的地方生长
解析
解:(1)B悬浮物较少,到达水底的光量多,因此有较多的藻类,为海底动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故动物数量较多.
(2)上午6时至下午15时,A海湾溶氧浓度一直上升达到最高,原因是白天光线充足,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较多氧气.赤潮发生时,在夜间和清晨由于没有光照,藻类不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要消耗大量氧气进行细胞呼吸,故水中氧气较少,导致鱼类容易死亡.藻类死亡产生大量遗骸,被分解者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故在赤潮的消亡阶段,鱼更容易死亡.该藻类在接近水面的地方生长,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不受悬浮物影响.
故答案为:
(1)B 植物(或藻类) 食物和栖息场所
(2)①(逐渐)上升水中有大量的藻类 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②藻类无光合作用,水生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水中大量的氧
③水中的好氧细菌在分解动植物遗骸时消耗了大量的氧(还可能产生有毒物质)
④该藻类在接近水面的地方生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