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

(1)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壤和水体中分布着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三氯苯(TCB),为探究TCB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研究人员配制了5组培养液对金藻、角毛藻和扁藻3种单细胞微藻进行独立培养实验,4天后,检测三种微藻细胞数量和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曲线可知,受TCB影响最敏感的藻类是______,它可作为监测环境中TCB污染度的指示生物.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蛋白质的减少与曲线图中微藻数量减少存在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③测定三种微藻细胞数目时,使用的实验器具除了试管、滴管、吸水纸、盖玻片外,还需要______两种器具.若要测量微藻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需将叶绿素从细胞中提取出来,所用的试剂是______

(2)如图1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 μg/L及30  μ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①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②比较图2中a、b两图,还能得出的结论之一为______

(3)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己知水中X的质量分数为0.003mg/L,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你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这个生态系统最简单的营养结构:

正确答案

解:

(1)①在曲线图1中,随水体中TCB浓度的增加,金藻、角毛藻和扁藻的密度曲线都下降,且扁藻下降的程度最大.因此,受TCB影响最敏感的藻类是扁藻.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随水体中TCB浓度的不断增加,三种微藻细胞内蛋白质含量下降.曲线图1与表中蛋白质的减少进行比较可知,微藻的减少与蛋白质的减少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③在实验室中观察计算细胞数目常用的工具是: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提取叶绿体色素时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有机溶剂.

(2)①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在曲线图2的b中,甲种生物种群数量上升,乙种生物种群数量降低,说明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②比较图2中a、b两图,还能得出的结论有: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环境改变可导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逆转)

(3)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绘制食物网.

故答案为:

(1)①扁藻 ②随水体中TCB浓度的不断增加,三种微藻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均下降 正相关 ③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 无水乙醇(或丙酮)

(2)①竞争 ②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环境改变可导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逆转)(答其中一条即可)

(3)如图

解析

解:

(1)①在曲线图1中,随水体中TCB浓度的增加,金藻、角毛藻和扁藻的密度曲线都下降,且扁藻下降的程度最大.因此,受TCB影响最敏感的藻类是扁藻.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随水体中TCB浓度的不断增加,三种微藻细胞内蛋白质含量下降.曲线图1与表中蛋白质的减少进行比较可知,微藻的减少与蛋白质的减少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③在实验室中观察计算细胞数目常用的工具是: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提取叶绿体色素时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有机溶剂.

(2)①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在曲线图2的b中,甲种生物种群数量上升,乙种生物种群数量降低,说明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②比较图2中a、b两图,还能得出的结论有: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环境改变可导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逆转)

(3)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绘制食物网.

故答案为:

(1)①扁藻 ②随水体中TCB浓度的不断增加,三种微藻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均下降 正相关 ③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 无水乙醇(或丙酮)

(2)①竞争 ②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环境改变可导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逆转)(答其中一条即可)

(3)如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使污水得到净化,下列与这一措施无关的是(  )

A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

B要利用需氧型微生物

C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大的固体污染物

D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属于微生物净化污水的措施,A错误;

B、要利用需氧型微生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属于微生物净化污水的措施,B错误;

C、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大的固体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属于微生物净化污水的措施,C错误;

D、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属于微生物净化污水的措施,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______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______

(3)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值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______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富营养化的海水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2)根据题意,很容易写出食物链为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赤潮藻类爆发,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

(4)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很多:①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②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③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④部分以胶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的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

故答案为:

(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爆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

(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部分以胶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的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

解析

解:(1)富营养化的海水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2)根据题意,很容易写出食物链为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赤潮藻类爆发,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

(4)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很多:①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②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③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④部分以胶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的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

故答案为:

(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爆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

(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部分以胶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的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目的原理:大气中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SO2模拟酸雨,研究不同SO2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实验材料:

(1)实验装置如图.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SO2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1.取5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____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务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3)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4)______

(5)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____________的环境下.在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实验结果:①实验结果如表.

②在下面空白处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存活率.

讨论:结果可知:______

实验拓展: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表.

正确答案

解:I.实验步骤:

(1)实验采集酸雨样品,注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其它无关变量的设定.

(4)四套实验装置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SO2气体、对照组应充入空气.

(5)培养幼苗时,关注变量的设定.自变量是SO2气体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光照强度)要适合幼苗的生长,不能成为阻碍幼苗的生长,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取平均值,画出直方图而不是曲线图.

讨论:根据柱形图可知,SO2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影响越大,但不同植物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间接说明酸雨对自然界植物的影响.

II.据展实验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业上无节制使用化石燃料,产生大量工业废气所致,如SO2、氮氧化物等,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体较多,与降水结合产生.我国的酸雨主要类型是SO2形成的硫酸型.

酸雨对高等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矿质代谢;有害元素毒害,导致植物死亡;大气污染,一方面影响动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对人类(呼吸)系统危害最大,影响呼吸过程的(外呼吸),常见的疾病有(咳嗽、哮喘、肺气肿等).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1)实验组和对照组

(4)四套实验装置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SO2气体;对照组应充入空气

(5)适宜的温度    光照

实验结果:

讨论:

SO2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影响越大,但不同植物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间接说明酸雨对自然界植物的影响.

拓展实验:

解析

解:I.实验步骤:

(1)实验采集酸雨样品,注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其它无关变量的设定.

(4)四套实验装置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SO2气体、对照组应充入空气.

(5)培养幼苗时,关注变量的设定.自变量是SO2气体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光照强度)要适合幼苗的生长,不能成为阻碍幼苗的生长,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取平均值,画出直方图而不是曲线图.

讨论:根据柱形图可知,SO2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影响越大,但不同植物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间接说明酸雨对自然界植物的影响.

II.据展实验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业上无节制使用化石燃料,产生大量工业废气所致,如SO2、氮氧化物等,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体较多,与降水结合产生.我国的酸雨主要类型是SO2形成的硫酸型.

酸雨对高等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矿质代谢;有害元素毒害,导致植物死亡;大气污染,一方面影响动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对人类(呼吸)系统危害最大,影响呼吸过程的(外呼吸),常见的疾病有(咳嗽、哮喘、肺气肿等).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1)实验组和对照组

(4)四套实验装置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SO2气体;对照组应充入空气

(5)适宜的温度    光照

实验结果:

讨论:

SO2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影响越大,但不同植物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间接说明酸雨对自然界植物的影响.

拓展实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图一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二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为420℃.请回答.

(1)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______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2)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______.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______,理由有______

Ⅱ.镉化物大量进入大鼠体内,会损伤其睾丸,同时导致肝细胞染色体异常.

(3)重度镉污染地区,大鼠种群出生率下降,长期来看其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______

(4)取大鼠肝脏组织,用______酶处理后可进行细胞培养.为判断细胞是否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应选择处于_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正确答案

解:(1)干物质燃烧释放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因此会造成温室效应或者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物质再度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2)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在于细胞膜具有选择性,直接原因决定于各自运输镉离子的载体数量不同;由图二知蔓田芥比少花友葵适宜,理由在于种植后土壤镉货物含量蔓田芥比少花友葵少,说明蔓田芥吸收镉化物能力强,干物质的燃烧气化温度,蔓田芥比少花龙葵低,说明便于镉货物回收提取.

(3)种群出生率下降,会引起大鼠的种群数量会下降,长期来看大鼠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衰退型,观察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Ⅰ.(1)温室效应(酸雨)     物质循环

(2)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          蔓田芥

对镉化物吸收能力强; 气化温度低(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

Ⅱ.(3)衰退型    (4)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   有丝分裂中

解析

解:(1)干物质燃烧释放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因此会造成温室效应或者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物质再度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2)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在于细胞膜具有选择性,直接原因决定于各自运输镉离子的载体数量不同;由图二知蔓田芥比少花友葵适宜,理由在于种植后土壤镉货物含量蔓田芥比少花友葵少,说明蔓田芥吸收镉化物能力强,干物质的燃烧气化温度,蔓田芥比少花龙葵低,说明便于镉货物回收提取.

(3)种群出生率下降,会引起大鼠的种群数量会下降,长期来看大鼠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衰退型,观察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Ⅰ.(1)温室效应(酸雨)     物质循环

(2)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          蔓田芥

对镉化物吸收能力强; 气化温度低(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

Ⅱ.(3)衰退型    (4)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   有丝分裂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  )

A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

B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D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A正确;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释放过多,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平衡被打破,B正确;

C、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的CO2含量过多,C正确;

D、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是温室效应的危害,不是其形成的原因,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大量使用1(化肥)、2(农药)、3(普通洗衣粉)、4(石油)和5(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  )

A1和2

B3和1

C2和4

D3和5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1、大量使用1(化肥)、3(普通洗衣粉)使得水体中N、P等元素之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2、大量使用2(农药),会引起生物富集现象.

3、大量使用4(石油)等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引起温室效应.

4、大量死亡5(高含硫煤炭)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引起酸雨.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2的来源之一是生物细胞呼吸产生,人体细胞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都能产生CO2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C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H、O、N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核酸、酶、果糖、油脂中都含有这四种元素

D20世纪以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人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能产生CO2,A错误;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除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

C、果糖和油脂中只含C、H、O,不含N元素,C错误;

D、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产生“温室效应”,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当今全球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

(1)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在基因、______、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2)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含高残留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含量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

①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______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捕食,请你绘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______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2)①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结合表格分析可知,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甲和乙.

    ②根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是: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反复的循环运动.

故答案为:

(1)物种

(2)①甲和乙         

    ②

(3)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H、O、N、P、S等化学元素

解析

解:(1)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2)①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结合表格分析可知,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甲和乙.

    ②根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是: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反复的循环运动.

故答案为:

(1)物种

(2)①甲和乙         

    ②

(3)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H、O、N、P、S等化学元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哪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依赖于生态学原理(  )

A人口爆炸和粮食危机

B资源匮乏和能源危机

C环境污染

D人类遗传病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人口爆炸和粮食危机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A正确;

B、资源匮乏和能源危机依赖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B正确;

C、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协调与平衡原理等,C正确;

D、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______、酸雨、____________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正确答案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

解析

解: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全人类的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故答案为: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上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

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因此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

B、由于3个监测点中2号监测点的氨氮量最大,溶氧量最低,而藻类叶绿素a含量最高,所以2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重,B正确;

C、由于水样藻类的种类不止一种,所以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研究,C错误;

D、向水体引入植食性鱼类和大型挺水植物,与污染的河水中藻类形成捕食、竞争等关系,使营养结构复杂化,从而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治理河流水华现象,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A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土地沙化

B地震、水灾、旱灾

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

D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其中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

②少用原煤做燃料,

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

④开发清洁能源.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因此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能减少酸雨产生,①正确;

②少用原煤做燃料就会减少酸性物的排放,能减少酸雨产生,②正确;

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能时煤充分燃烧,但不能减少酸性物的排放,因此不能减少酸雨产生,③错误;

④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这样就能减少酸雨产生,④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年3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全国人民对雾霾和PM2.5的关注和讨论.

I.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1)PM2.5属于______致癌因子.癌细胞表面的______减少,使癌细胞容易扩散.

(2)PM2.5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NOX沉降后变为硝酸盐,在土壤中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变为N2、N2O等返回空气中,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II.汽车尾气排放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CO、铅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呼吸、免疫、生殖等系统的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研究人员选取长期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的成年居民为一组,长期生活在同一城市郊区农村的成年居民为另一组,分别测定其精子活动率、精子中SDH酶活性和血液中铅的浓度,结果如下.

(注:SDH酶的灰度级:特定染料在SDH酶的催化下被还原成不溶性的蓝色产物,仪器根据样本颜色深浅测出的数值.灰度级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酶的活性)

(1)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其目的是______

(2)在男性的睾丸内,精子的形成必须经过______过程.

(3)已知SDH酶是一种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脱氢酶.精子中SDH酶的灰度级数值增大,此酶的活性______,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______过程,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______不足.

(4)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酶的活性有______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作用______

(5)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据分析可知,PM2.5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可使细胞发生癌变.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粘着性降低,使癌细胞容易扩散.

(2)PM2.5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NOX沉降后变为硝酸盐,在土壤中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变为N2、N2O等返回空气中,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Ⅱ(1)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由于这些因素都能影响精子的运动能力,所以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在男性的睾丸内,精子的形成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然后精细胞再发生变形形成精子.

(3)由题表可知,精子中SDH酶的灰度级数值增大,此酶的活性减小,其作用是通过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能量(或ATP)不足,使精子的运动能力降低.

(4)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作用增强.

(5)由于实验的两组人生活环境的区别是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汽车尾气较多,所以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汽车尾气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故答案为:

I.(1)化学   糖蛋白

(2)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

Ⅱ(1)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减数分裂和变形

(3)减小   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能量(或ATP)

(4)抑制   增强

(5)汽车尾气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解析

解:Ⅰ(1)据分析可知,PM2.5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可使细胞发生癌变.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粘着性降低,使癌细胞容易扩散.

(2)PM2.5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NOX沉降后变为硝酸盐,在土壤中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变为N2、N2O等返回空气中,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Ⅱ(1)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由于这些因素都能影响精子的运动能力,所以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在男性的睾丸内,精子的形成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然后精细胞再发生变形形成精子.

(3)由题表可知,精子中SDH酶的灰度级数值增大,此酶的活性减小,其作用是通过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能量(或ATP)不足,使精子的运动能力降低.

(4)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作用增强.

(5)由于实验的两组人生活环境的区别是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汽车尾气较多,所以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汽车尾气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故答案为:

I.(1)化学   糖蛋白

(2)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

Ⅱ(1)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减数分裂和变形

(3)减小   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能量(或ATP)

(4)抑制   增强

(5)汽车尾气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环境的保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