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共940题
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不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A错误;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不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B错误;
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C正确;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不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D错误.
故选:C.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A正确;
B、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属于直接价值,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应退耕还湖,而不能围湖造田,A错误;
B、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应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错误;
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是潜在价值,A错误;
B、大自然生物的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B错误;
C、间接价值指的是生态功能,森林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是间接价值,C正确;
D、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物种多,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增大,抵抗力稳定性较高,A正确;
B、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B错误;
C、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C错误;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没有种群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据报导,全世界每天约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就有3个物种灭绝.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的趋势十分明显,下列对其原因及保护措施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
C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的就地保护,CD错误.
故选:A.
为挽救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中一般不选用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为挽救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A正确;
B、为挽救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迁地保护,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迁地保护,要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C正确;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这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不利于挽救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是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有力措施.右图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部分转化途径,请分析回答:
(1)花鲢和中华鲟的种间关系为______花鲢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第______营养级.若要调查野生中华鲟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2)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考虑.引入花鲢的意义是______.
(3)水温、盐度等信息能使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池,属于对珍稀动物保护的______措施,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多样性.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示分析,该图中有3条食物链,花鲢和中华鲟的种间关系为竞争,花鲢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中华鲟体积大,运动范围广,所以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生中华鲟的种群密度.
(2)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中的主要成分是浮游植物,花莲能利用中华鲟的粪便,所以引入花莲是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生态系统的信息作用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水温、盐度等信息能使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实施迁地保护的措施,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池.
故答案为:
(1)竞争 三 标志重捕法
(2)浮游植物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迁地保护 物种
解析
解:(1)根据图示分析,该图中有3条食物链,花鲢和中华鲟的种间关系为竞争,花鲢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中华鲟体积大,运动范围广,所以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生中华鲟的种群密度.
(2)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中的主要成分是浮游植物,花莲能利用中华鲟的粪便,所以引入花莲是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生态系统的信息作用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水温、盐度等信息能使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实施迁地保护的措施,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池.
故答案为:
(1)竞争 三 标志重捕法
(2)浮游植物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迁地保护 物种
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A正确;
B、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而是合理的捕捞,有利于海洋的更新,B正确;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或生态系统,C正确;
D、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不应该完全禁止采伐林木,D错误.
故选:D.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或物种,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正确;
C、易地保护就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科研所等进行保护和繁殖,C错误;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国家立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D错误.
故选:B.
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其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①其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由于其天敌数量较多,将难以生存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丰富了我国的生物种类,对生态平衡有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根据题干信息,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故①正确;
②根据题干信息,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说明其天敌数量较少,故②错误;
③由于有害生物数量增加,使得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故③正确;
④有害生物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我国的生物种类,故④错误.
故选:C.
外来种引进后若能在野外大量繁殖,以至影响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就称为入侵种.下列有关入侵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可能影响本地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A正确;
B、入侵的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错误;
C、可能与生态系中相同生态地位的本地种互相竞争,破坏生物多样性,排挤本地种的生存,C正确;
D、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但不一定进化成新的物种,D错误.
故选:BD.
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正确;
B、利用生物技术对濒临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B正确;
C、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合理的确定捕捞量,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C错误;
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D正确.
故选:C.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外来物种引入也可能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A错误;
B、新物种的诞生丰富了物种多样性,也会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B错误;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有关,C正确;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而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是迁地保护,D错误.
故选:C.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CD、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不宜退耕还草,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