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共940题
下列生产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退耕还草体现了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焚烧秸杆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加剧增加,造成生态污染,三种做法都破坏自然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故选:B.
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食(药)用属于直接使用价值,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故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使用价值,B正确;
C、据分析可知,旅游观赏属于直接使用价值,C错误;
D、科学研究属于直接使用价值,D错误.
故选:B.
第41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其实质就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等培育出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提高了作物的产量,B正确;
C、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产量,不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并不是绝对禁止利用,D正确.
故选:C.
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公众的关注.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降低空气中PM 2.5的含量,A正确;
B、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可以减少空气中PM 2.5的含量,B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C正确;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质,D错误.
故选: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工栽培和养殖,物种单一,侧重经济效益,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错误;
B、实施大型生态工程主要侧重于改善生态环境,如三北防护林工程,不适合大面积使用此措施,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错误;
C、防止生态环境污染,主要是保护生态,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故选:D.
实验人员将一段外源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与丝状支原体(一种原核生物) 的DNA进行重组后,植入大肠杆菌,制造出一种“新的生命”.该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下列有关该技术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通过导入不同的目的基因,可用于生产药品、制造染料、降解有毒物质;故A正确.
B、“新的生命”是一个新的物种,由于其没有天敌,进入自然界后,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B错误.
C、人造生命扩散到自然界,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有可能造成环境安全性问题;故C正确.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一些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制备基因,或在一些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中插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就会培育出新的致病微生物或新的抗药性增强的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制成生物武器;故D正确.
故选:B.
媒体报道,我市将在5.12地震重灾区平武县摩天岭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国际级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平台.这里有228种动物和301种植物,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是野生动植物生存栖息的乐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多样性不仅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C错误;
D、大熊猫粪便中未消化的牛羚肉不属于大熊猫同化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最为有效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法制管理等,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故选:B.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就地保护主要是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它保护了不仅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故选:B.
在南澳岛的某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以高盐分的海水进行浇灌,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被列为国家八六三推广技术项目.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海水灌溉,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A正确;
B、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并不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错误;
C、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减少对耕地的需求,C正确;
D、海水中含充足的无机盐,减少了该植物对化肥的需求,D正确.
故选:B.
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黄花刺茄造成了危害,导致某些生物的减少,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
B、因为对其他物种造成危害,说明其生存力较强,而其它的生产者处于劣势竞争,B正确;
C、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物防治最好,而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铲除防治最好,C错误;
D、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适宜、缺少天敌等,D错误.
故选:B.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遗传多样性;故A正确.
B、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属于同一物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故B错误.
C、江苏境内有平原、丘陵、湖泊和沼泽等,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故C正确.
D、开黄花的菊花和红花的玫瑰属于不同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故D错误.
故选AC.
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系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但是其在潮滩湿地生境中超强的繁殖力,威胁着海滨湿地当地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适宜生活于潮间带,引种初期,其增长方式为______,引种后生长受当地环境影响,其中______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2)互花米草广泛用于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一般不单纯种植,而与白茅、芦苇等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通过提高生物多样性来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
(3)如图是海岸线上互花米草等植被从开始建设直至稳定过程中,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示意图.其总初级生产量变化为______,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______,(填“逐年增大”、“基本不变”或“逐年变小”).图中叶面积指数与净初级生产量关系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是:种植作物时要注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引种初期,环境资料和空间都是充足的,所以其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2)生物种类越多,且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3)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消耗,由图可知,总初级生产量先增加后稳定,由于总初级生产量先增加后稳定,但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净初级生产量减少,所以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逐年减少;叶面积指数过高,叶片相互遮挡,有效光合面积不变,但细胞呼吸消耗的量增多,所以种植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故答案为:
(1)指数增长(“J”型增长) 气候
(2)自我调节能力
(3)先增加后稳定 逐年减少 合理密植
解析
解:(1)引种初期,环境资料和空间都是充足的,所以其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2)生物种类越多,且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3)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消耗,由图可知,总初级生产量先增加后稳定,由于总初级生产量先增加后稳定,但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净初级生产量减少,所以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逐年减少;叶面积指数过高,叶片相互遮挡,有效光合面积不变,但细胞呼吸消耗的量增多,所以种植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故答案为:
(1)指数增长(“J”型增长) 气候
(2)自我调节能力
(3)先增加后稳定 逐年减少 合理密植
把动物分成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的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只注重了物种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以人为中心,把动物分成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的价值观,说明只注重了物种直接价值,A正确;
B、物种的间接价值体现的是生态功能,B错误;
C、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直接价值,C错误;
D、潜在价值是目前还不清楚的价值,D错误.
故选:A.
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日本研究人员在菲律宾干旱地区种植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在轻度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在极度干旱状 态下产量也只下降了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B、“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遗传的多样性,B错误;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
D、从题干中看不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