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共940题
科学家曾用来自文献上的基因序列,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特异性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在适宜条件下,科学家将在实验室人工合成的DNA与催化DNA转变为RNA的酶相混合,并将所产生的RNA链加入到许多化学制剂的混合物中去,这些化学制剂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典型地侵犯人体细胞中的化学物质很相似。用含有完整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所酿造的饮料在细胞与动物实验中证实是有传染性的。为了区别合成的病毒与实验品系的病毒,研究者将微妙的变化引入到病毒的遗传密码中去,而不会改变病毒编码的蛋白质。
(1)若用某一种酶降解一种特异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得到的成分如表所示:
①.求值: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②.使用的酶是________。
A.蛋白酶 B.核糖核酸酶 C.脱氧核糖核酸酶 D.核糖核酸酶或脱氧核糖核酸酶
(2)根据材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生物活性
B.人工合成DNA时,必须与生物自然状态条件相同
C.催化DNA转变为RNA的酶是逆转录酶
D.“化学制剂的混合物”应包括多种氨基酸
E.“微妙的变化”属于基因突变,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如果全球性消灭脊髓灰质炎运动获得成功的话,是否可以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标本?为什么?
正确答案
(1)①.20 30 30 ②.B
(2)BCE
(3)否。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考虑,我们不应人为消灭一个物种。(或是。如果再需要脊髓灰质炎病毒时,我们可以人工合成。)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受周期性潮水浸淹,退潮时会暴露出呼吸根。红树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气侯调节、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就像是海岸边的一道绿色长城。
(1)红树林属于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红树林内物种较多,种群数量大,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树林中的很多生物种类还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它们有着巨大的____________价值。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__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
(2)红树林能在海岸正常生长,说明其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的陆生植物_________。
(3)现要调查红树林中红树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湿地 生物多样性 潜在使用 恢复力
(2)高
(3)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株数的平均值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及人类和环境有关的问题:
(1)我国政府倡导“低碳”生活,开发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切实减少____________的排放量,从而减弱________________对地球热平衡的影响。
(2)据测定,某种化学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对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物种造成危害。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
(3)植食动物数量增多,会导致绿色植物数量减少;绿色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和降低植食动物的数量,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调节。若某池塘受到严重的污染,该池塘稳态就会被破坏,此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正确答案
(1)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2)生物放大
(3)负 自我调节功能
________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正确答案
可持续发展
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科学家穆里斯发明的PCR技术,是一种DNA分子“复印机”,它可以在数小时内将一个DNA分子复制出1千亿个,解决了检测样本扩增的难题。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中,PCR技术使每个核苷酸的识别成本降至5~10美元。穆里斯因发明PCR技术荣获了诺贝尔奖。
(1)DNA分子在复制时需要大量的____作原料,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解旋后的单链DNA为______,进行生物合成。
(2)在DNA分子解旋时必须加热,普通的酶容易_______,而耐93℃左右高温的TaqDNA聚合酶的发现,解决了酶重复使用的难题,使链式反应成为可能。每次循环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
(3)耐高温酶的发现和应用说明了地球生物_______的重要性,大自然的______库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正确答案
(1)脱氧核苷酸 模板
(2)变性(失活) 变性 复性 延伸
(3)多样性 基因
阅读下列三个事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事例一 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为8.5%,并且因森林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被挖尽。
事例三 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举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其他原因吗?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植被的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外来物种 缺乏天敌
(4)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
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在海拔2000~4000m的高山中生活着珍稀动物大熊猫,由于种种原因,据统计现仅存千只,请分析:
(1)造成大熊猫濒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____________。
(2)大熊猫喜食竹类植物,偶食小动物,食物结构较单一,因此当竹林减少或大面积开花死亡时,大熊猫就面临_________。
(3)大熊猫性情孤僻,不群栖,每胎产1~2仔,繁殖能力_______,严重影响了________。为此,现在多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雌性成体的怀胎率。为保证幼仔的成活率,现已普遍采用________的方法。
(4)由于大熊猫各栖息地之间的森林被破坏,造成它们无法进行________,长此下去,将导致该物种的____________。
(5)为了保护国宝,最有效的办法是________,其中著名的如______。同时宣传教育也是一项重要措施,人们应当认识到自然界的每一个物种都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为因素
(2)食物短缺,生存受到威胁
(3)较低 种群数量 人工繁殖(或人工授精) 人工饲养
(4)远系杂交 退化
(5)建立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 天然基因库
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物种。南京中山园于20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栽植于园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豆杉原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而将其迁人中山园的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中山园的全部红豆杉组成了一个_________。
(2)如果对中山园的红豆杉进行密度调查,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是________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胸径d(离地130cm高处的直径)分为六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坐标中画出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中山园的红豆杉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型。
(4)某鸟类吞食红豆杉的种子,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撒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该鸟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___关系。
(5)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有基因多样性、_________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正确答案
(1)易地保护 种群
(2)样方法
(3)增长
(4)互利共生
(5)物种多样性
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
(1)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_。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大熊猫还需要________,或采用___________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
正确答案
(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上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区 克隆 细胞培养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及人类和环境有关的问题:
(1)我国政府倡导“低碳”生活,开发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切实减少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从而减弱__________对地球热平衡的影响。
(2)据测定,某种化学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对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物种造成危害。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
(3)植食动物数量增多,会导致绿色植物数量减少;绿色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和降低植食动物的数量,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反馈调节。若某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该池塘稳态就会被破坏,此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是有限的。
正确答案
(1)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2)生物放大
(3)负;自动调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