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共614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在社会主义探索的起始时期也取得了很大的历史成就。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
A.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制定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发表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沦的提出
D.三湾改编的进行
正确答案
C
解析
记忆型题目。
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是
A.革命对象相同
B.革命动力相同
C.革命领导阶级相同
D.革命指导思想相同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析] 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相同的,都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相同的,都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因此,备选项A、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而不再是由资产阶级来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而不再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义我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因此,备选项C、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的共同之处是( )。
A.领导力量都发生了转变
B.革命的主要对象都发生了转变
C.革命的基本纲领都发生了转变
D.革命指导思想都发生了转变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两个转变之间的相同点。两个转变的共同之处有二:一是革命的对象都发生了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主要革命对象由封建主义转变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过程中,革命的主要对象转变为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要对象。二是革命的基本纲领发生了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过程中,由资产阶级制定的反封建革命纲领转变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基本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过程中,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基本革命纲领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纲领。A项,革命领导力量的变化只发生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即由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D项,革命指导思想只在第一次转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转变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此AD项被排除。
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土地革命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A.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
B.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C.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
D.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
A.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B.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C.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D.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所以应排除C项。故选ABD。
毛泽东在《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巾党的建没问题的理解与掌握。毛泽东在《发刊词》一文中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村和长期战争环境下,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怎样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大群众性的、思想和政治上以及组织上完全巩同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这是…项“伟大的工程”。故选C。
在课堂上,同学甲和同学乙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同学甲认为: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乙认为: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②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③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
下列选项中,均为正确的组合是:( )
A.同学甲①和同学乙①
B.同学甲②和同学乙③
C.同学甲③和同学乙②
D.同学甲①和同学乙③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
[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动的历史进程,它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因此,甲①表述正确。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非剩余价值学说,因此,甲②表述错误。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的治国方略。因此,甲③表述错误。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了。因此,乙①表述错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不断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乙②表述错误。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产生了四次重大创新。这四次重大创新分别是:第一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第二次,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第三次,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第四次,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命题。因此,乙③表述正确。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伟大的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对于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是适用的,它是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中最根本的经验。实现这一结合,关键在于从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今天,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解析
暂无解析
简述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正确答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五四”运动之前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之后称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本质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第二,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
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四,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解析
[解析] 解该题应分两大步,第一步点明“五四”运动是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第二步再说明两者区别的四种表现。四点区别中,最主要的是两者领导阶级不同,由此才有其他三点区别。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