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有

A.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B.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析]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有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与非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的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A、D选项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
[详解]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总结。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认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为新中国的司法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说法错误,应选。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和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故ACD表述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起点是( )。

A.党的十一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 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因此,第二次飞跃的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

A.《反对本本主义》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要点] 本题是考查考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农村为中心”这一知识点的把握情况。
[答案解析] 1930年初,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要以农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A、B、D项虽然也都是这一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表的重要著作,但不是确立“要以农村为中心”这一观念的著作。A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B这是毛泽东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阐明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这个文件,是毛泽东1933年10月为纠正在土地改革工作中发生的偏向、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而写的,曾由当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通过,作为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故正确选项为C项。这是考查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几篇重要著作的主要思想。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20世纪前期中国政局的变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革命的对象不同。

正确答案

错误。因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相同的,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性质也是相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两者有不同点,表现为:
一是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二是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三是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四是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要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述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正确答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五四”运动之前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之后称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本质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第二,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
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四,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解析

[解析] 解该题应分两大步,第一步点明“五四”运动是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第二步再说明两者区别的四种表现。四点区别中,最主要的是两者领导阶级不同,由此才有其他三点区别。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
[详解]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总结。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认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为新中国的司法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说法错误,应选。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和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故ACD表述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C.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属于比较异同型题目,主要是考查对相近知识点的辨析区分能力。考生需要了解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归纳和总结。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历史特点包括: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百度题库 > 政法干警 > 行测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