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共5766题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共576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废除农村平均主义思想

B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揭开政治体制改革序幕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安徽庐江县盛桥政府网站的“走进盛桥”栏目介绍:(盛桥)1958年11月撤区建社,原区成立两个人民公社,即盛桥人民公社和魏岗人民公社,盛桥、魏岗人民公社各下设四个大队。1983年公社改乡,1985年改乡设盛桥镇。盛桥从人民公社过渡到乡镇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公社体制弊端太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D盛桥人民群众的要求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央 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②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

③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的需要 ④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 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大改造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

D都是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

己的。”出自安徽凤阳农民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企业股份制改造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揭晓,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7席。下列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举措有

①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头巧年的基本特点应该是

A“摸着石头过河”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自发的伟大创造……。”此段引文评价的“这一制度”应该是

A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