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中国。作为中国首部高清美食纪录片,它拒绝从众跟风,采用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以浓郁中国风的画面,不仅向观众展示了美食形象,更深入探讨了美食与环境、历史、民俗甚至哲学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层联系。它激发广大国民燃起于平凡间探寻生活趣味的激情,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商机:地方特产、锅碗瓢盆热卖,打着“美食之旅”旗号的旅游线路成为热门,同时也为中国电视作品创作方向提供了有益启迪。

材料二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文化产业创造的财富已大大超过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而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首超3%。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一国占了43%,我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为此,我国适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相关知识,分析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所获成功给我们的启示。(8分)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及举措。(12分)

正确答案

(1)(8分)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生活实践。《舌尖上的中国》立足老百姓平凡的日常生活内容。(2分)②文化创新必须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舌尖上的中国》努力挖掘了隐藏于美食背后的民俗、哲学思想等传统文化背景。(2分)③文化创新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首次采用了高清设备拍摄美食节目,采用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并以浓郁中国风的画面来呈现。(2分)④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舌尖上的中国》将老百姓最渴望的选项融入到节目中,适应了文化市场需求,增加了群众生活趣味。(2分)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认识事物2分,既看到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又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1分。

②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由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化,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崛起1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分。

④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2分。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1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创新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1)问: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考生可以从立足社会生活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知识点进行作答,考生注意结合材料作答。第(2)问: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分析法的内容,考生可以从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认识事物、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角度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3年2月2日,有世界臧学府之称的甘肃拉卜楞寺举行晒佛节,展晒的巨型文殊菩萨佛像唐卡吸引了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僧众前瞻仰膜拜。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是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形成了热贡艺术、宗喀艺术、臧娘艺术等代表性作品。尤令世界瞩目的是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的热贡艺术,其造像、线条、色彩、构图、装饰等方面,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大胆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

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12分)

正确答案

(1)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分)唐卡作为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1分)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2分)唐卡丰富多彩的内容、精湛高深的工艺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1分)

(3)中华文化之所以远流长,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分)热贡艺术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分)

(4)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分)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分)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体现这一点。(1分)

试题分析:该题的原理范围大致固定,运用的是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从中华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等方面加以分析考虑。该题需要学生准确、全面理解材料内容,对应材料关键字眼进行回答。“唐卡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唐卡的内容丰富多彩、工艺精湛高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说明文化具有区域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五千年来,无数华夏子孙,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畏险阻,不计名利,扎扎实实地做着利国利民的好事,旗帜鲜明地维护着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从文天祥,到李大钊、从孙子,到焦裕禄、雷锋……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他们胸有浩气,腹有人民;他们秉承爱国爱民的胸怀和志趣。他们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联欢,堪称世界之最的方队表演,精彩绝伦。,所有动作全靠4000多名官兵移动、蹲立、摇动来呈现,每名官兵要换9种道具和3套衣服,,做动作多达上万次。有的手臂和脸部被道具划伤,膝盖被地面磨破,关节肿痛更是“流行病”,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降低训练标准。为了熟记音乐节拍,许多战士将节拍写在道具、手臂上,训练时背,吃饭时背,睡觉躺在被窝里还在背,有的甚至连说梦话都在数着节拍……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什么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6分)

(2)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弘扬这种精神?(10分)

正确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6分)

(2)①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们要发挥这些理论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形成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先进的文化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分化、西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⑤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民众中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10分)

本题以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联欢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1)没有难度,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记忆。(2)回答弘扬这种精神的措施,可以从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等方面分析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红”遍海内外。

材料一 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汇合点,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材料二 8月18日,201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为什么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正确答案

(1)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必然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③中国梦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必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检验并丰富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服务。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紧扣题目知识限定,结合材料中有关中国梦的作用,回扣教材知识,组织问题答案。第(2)问,要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表现为线索,并结合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作用,分析组织问题答案。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的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12分)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将大力促进电力节能减排。目前,我国电力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电网建设落后,电价改革滞后,节能减排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也是影响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必须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继续大力推进电力结构调整,加快电网建设,加强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减少电煤供需矛盾对电力运行的影响,推动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抑制电力需要的过快增长,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结合材料分析,电力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是如何体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的?(12分)

正确答案

(1)(12分)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文明能够促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团结统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华。

(2)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影响整体;部分之间相互影响,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必须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电力行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有利于解决电力行业存在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国家整体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知识指向为文化生活。回答本题的关键要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增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及其包容性;另外,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所以还可以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加以分析。(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回答。电力系统改革关系到社会发展全局,是部分影响整体的表现;进行电力改革需要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问题,是整体决定部分的表现。所以考生只要能识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7月20日,以“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范继英在致词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梦,是亿万青少年的梦。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是建设中国梦的栋梁。举办以“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就是通过读书和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增进青少年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青少年憧憬中国梦、建设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新时期我们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2分)

正确答案

(1)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3分)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分)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分)

(4)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培育“四有”公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分)

试题分析:该题围绕爱国主义,从为什么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答案:首先要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其他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弘扬爱国主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 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 杨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材料二:小善成就大爱,大义触动心灵。在我们揭阳无论是为救他人而牺牲的民警袁伟群、驴友林伟树和江军生,还是收养孤儿的紫峰寺师父释耀概等揭阳好人。他们都以实际行动企释道德和人性的力量、承栽国人内心向善的渴望。”我们无论来自哪个群体,都应充分发挥道德正能量,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添砖加瓦。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原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10分)

(2)中国精神指什么?中国精神对中国梦的实现起什么作用?用《文化生活》知识作答。(10分)

(3)结合材料二,用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从公民个人角度谈谈怎样提升自身,贡献社会。(8分)

正确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②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经过历史和现实检验的。(4分)

(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伟大的中国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团结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3分)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梦。(3分)中国精神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将中国梦变成现实.(2分)

(3)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道德模范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自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 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改造主观世界。(2分)

③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1)“措施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政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从设问角度看,一般指向比较明确,即是用“怎样做到”、“如何解决”“有什么启示”等进行设问的, 解题表述的逻辑顺序:“理论+措施”,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根据提问作出对应的回答。如上题问的是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原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 ,答案就要从方法论意义上阐述,并且紧紧围绕 “ 如何 ” 这一问题。这样才做到紧扣题眼,不至于 “ 答非所问 ” 。

(2)此题以民警袁伟群、驴友林伟树和江军生等揭阳好人为出发点,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考查学生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时围绕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3)解题的第一步是审题,而审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审清设问,明确题目在问什么,要求答什么。文化生活的很多试题,在题目的设问作中就蕴藏着很多技巧,如果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对设问进行细细的剖析,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往往能使我们找到解题的思维路径,收到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的效果,从而顺利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中学围绕“经济建设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展开了辩论赛。

正方观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因此,我方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反方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因此,我方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你赞同哪方观点?并说出文化生活的理由。(13分)

正确答案

赞同正方观点(1分)(赞同反方观点判零分)

理由是:(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2分)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辩论赛的形式考查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审读正方和反方的观点,结合课本知识很明显我们应支持正方观点。回答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可。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我们的民族精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