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民族精神
- 共6649题
(14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请写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5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9分)
正确答案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5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4分)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3分) ③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基础知识问题题,没有任何思维难度,只需记忆熟练,准确表述即可。即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解读设问,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关于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教材有明确表述,即包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包括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包括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同时弘扬民族精神需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等中国灿烂的文化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中华文化——神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和赞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华文化的感受。(6分)
正确答案
①从开幕式营造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分)②从“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等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分)③从现场观众热烈欢呼和赞美声中,感受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分)
设问属于谈认识、理解类型的主观题。回答这类主观题往往需要结合材料,围绕认识的对象多角度回答。材料中提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及观众对灿烂中华文化表演的态度,因此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意义等角度作答。
(18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首义100周年。武汉市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首义精神,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同学们纷纷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大家深深感受到首义精神的伟大,并积极展开讨论。
甲同学:对于武昌首义精神,我认为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敢于创造的精神,同时继承了楚文化勤劳勇敢精神、中国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
乙同学:武昌首义虽是100年前的事情,但我们今天讨论武昌首义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辛亥革命,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它的现实意义,使辛亥革命和武昌首义的精神继续为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培育和弘扬首义精神的必要性。(8分)
(2)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如何发展先进文化?(10分)
正确答案
(1)①首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首义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表现;(2分)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首义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弘扬和培育首义精神尤为重要;(2分)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分)
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请回答: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正确答案
必然性: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的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2分)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的要求(2分)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重要性: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分)②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1分)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使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1分)
无解析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摘自《白杨礼赞》
(1)茅盾在《白杨礼赞》中赞美的“质朴、团结、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鼓舞着几代人,这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其道理。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召开以“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班会。现在请你拟出发言提纲。
正确答案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越是艰难困苦,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人民,迎难而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2)主题班会发言提纲应包括:①从理论角度分析,民族精神是个人进步、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②从实践角度分析,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自强不息,提高自身素质。
第(1)问借茅盾写的“白杨精神”来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地位、作用。第(2)问是开放性题目。本问应围绕主题,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分析说明,列出提纲。
综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而总的趋势是融合。中国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接纳西方文化,或者说,中国要走向世界,如何在文化上和世界各国各民族交融?这一直是人们思考和争论的问题。人们对外域文化的态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既有虚心学习不同文化、与外域平等交往的例子,也有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照搬异文化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对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我们对待外域文化应该采取和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原则?为什么?(10分)
正确答案
(1)我们对待异文化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5分)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象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5分)
略
汶川抗震救灾中锤炼和升华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灾后重建以及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必须百倍珍惜、大力弘扬。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我们要百倍珍惜、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正确答案
(1)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依据设问要我们从为什么角度回答,这就要求围绕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要求两个方面来回答,而此两点要整合各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
(20分)
(1)上述图片是如何展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8分)
(2)在新时期为什么仍要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12分)
正确答案
(20分)(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2分)图片中温总理亲临抗灾一线,解放军全力抢救受灾群众,全国各地纷纷支援灾区等体现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分)热血青年喊出“中国不败”的豪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2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和永远的精神火炬。(4分)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4分)
③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4分)
略
背景材料: “多难兴邦”。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特大地震,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灾难发生后,受灾地区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等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青海省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震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8分)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8分)
正确答案
(1)抗震救灾的实践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8分)
(2)①在大灾面前,国人表现出直面各种风险和灾害,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肩负起兴亡之责,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的核心。
②抗震救灾中,中央的迅速反应、坚强领导,全民感同身受、奋力抗灾,体现了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的精神。
③抗震救灾中,面对重重困难,广大灾民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秀品格。
④面对灾难,广大灾民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努力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体现了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的精神。(8分)
略
(24分)材料一: 孝感以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2010年10月23日,第三届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暨第五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在孝感高中举行。近年来,孝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为目标,坚持举办孝文化节,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孝感汉字书写节已成为孝感市民喜爱的文化盛会和艺术大餐,成为孝感创孝文化特色,树孝文化品牌,建孝文化名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材料二: 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揭晓:重庆因唱红打黑成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是:沧桑的大足石刻,笑看百年风云。翻滚的川江波涛,诉说时代绵延。挥手之间,山城巨变。高峡平湖舒放胸怀,嘹亮红歌暖热千万心。面貌重振,效率提速。重重迷雾散尽。热辣之都,民生之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你就传承孝文化、打造孝感“孝道之都”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2)重庆“扫黑唱红”弘扬了主旋律,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分析我们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的依据。(12分)
正确答案
(1)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它对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要打造“孝道之都”,可借助“汉字”书写节等多种文化活动,传承中华孝文化。(3分)②必须继承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并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③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推动孝道文化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3分)④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3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3分)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重庆“唱红打黑”暖人心,面貌重振。(3分)
③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重庆“唱红打黑”舒放了开放胸怀,塑造城市形象,提高了幸福指数。(3分)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重庆“扫黑唱红”扫清了重重迷雾,坚定了改革发展的信心。(3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