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民族精神
- 共6649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揭开2011年的日程,我们迎来了两个不同寻常的纪念日:一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二是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两个改变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纪念日,使本来寻常的公元纪年平添了不寻常的记忆。围绕上述两个纪念日,某校开展系列活动,邀请你参与:同学们通过参与业余党校的学习得知: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下,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者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仁人志士的革命意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弊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得哪些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生业余党校的学习引发了同学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课外他们阅读了一些书籍,并做了读书笔记,以下是某某同学读书笔记中的部分内容:辛亥革命虽然谱写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新篇章,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他没有能力将民族民主革命引向最后的胜利。历史事实说明,资本主义道路不能够行之于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社会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逐步强起来的重大转变。
(2)结合上述读书笔记的内容,从《哲学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还就如何促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发表各自的观点,针对温家宝总理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同学提出建议:国家应该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用爱心和民族精神鼓励居民消费,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他们一年的收入都用来消费。
(3)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中消费的角度谈谈该同学建议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子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该同学强调发动一场爱国消费运动,是因为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赴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大意义?(10分)
(2)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8分)
正确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5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5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8分)
略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的原因有哪些?(6分)
(2)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当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6分)
正确答案
(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分)②史书典籍,是中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2分)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
(2)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鉴别能力。⑤正确处理好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答出3点即可,满分6分)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以 为核心、 、 、 、 的精神。
正确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略
材料一:2500多年前儒学的创始者孔子提出了“见义不为,无勇也”的道德思想,其意思是说,一个社会要有好的风气,人人必须遵循见义勇为的道德原则。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持社会治安。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在1986年5月3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记录》中强调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仍然是国家的法定文字,还要继续发挥其作用。”汉字是我国各民族广泛使用的文字。
请回答:上述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材料一体现见义勇为的道德自古以来就一直为人们所倡导,说明中华文化深深地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之中。材料二体现中华民族发明了许多科学技术,说明中华文化深深地熔铸于民族的创造力之中。材料三体现中华各民族一直都使用汉字,而汉字是文化的载体,说明中华文化深深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小说、电影被改编成电视剧。而有的改编者没有了解原著的核心精神和原著表现的时代背景、社会本质,存在着误读原著等问题,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为此,国家广电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这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改编问题进行了规范。
结合文化创新的知识,你认为应怎样进行“红色经典”的改编?
正确答案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对传统的红色经典进行改编要坚持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在红色经典的改编中,不能离开原著的核心精神和原著体现的时代背景、社会本质。
③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在红色经典的改编中要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注入时代的活力。
本题为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在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可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埃及时,参观了埃及国家博物馆,参观后说:“今天对埃及博物馆的访问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馆的馆藏表明,埃及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这里面我们也感受到一点,就是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借鉴,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正确答案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因此,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3)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只有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本题为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在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可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新时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
正确答案
新时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略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次振奋。
(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2)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