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的代谢过程。乙图表示某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丙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改变CO2的供应,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甲图中的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____。

(2)乙图中M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在M点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__。

(3)乙图中在40℃~6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速率不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丙图显示,在光照下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此时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物质A、B的浓度将发生变化。其中,固定CO2的化合物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CO2转化的第一个产物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5)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1秒到数分钟)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CO2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很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较弱

(2)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或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量)           由基粒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3)催化呼吸作用的酶更耐高温,而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对高温更敏感

(4)B     A

(5)缩短光照时间,当检测到的化合物只有一种时,这个化合物就是第一个产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乙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之间以及细胞器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的转移过程,请分析回答:

(1) 在有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2)当光照强度达到甲图中b点时,从O2、CO2,改正乙图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请直接在图中改正)。

(3)为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源于水还是二氧化碳,鲁宾和卡门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取长势相同的两组同种植物,向第一组植物提供                 ,向第二组植物提供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收集两组植物释放的氧气并加以分析,结果是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

(4)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从能量输入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正确答案

(1)丙酮酸、[H]和ATP       二氧化碳、[H]和ATP      糖类(有机物)

(2)略(去掉从细胞外指向线粒体的氧气的箭头,增加从叶绿体指向细胞外的箭头,指明氧气。)

(3)H2O和C18O2    H218O和CO2(4)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enson与M.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的光照时间后,立即杀死小球藻,从培养液中提取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行自显影分析。结果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enson与M.Calvin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过程。

(2)实验结果证明: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说明:从CO2进入叶绿体产生有机酸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物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__________。

(5)如果在照光的情况下,用14CO2“饲喂”小球藻一段时间后,突然将“CO2清除掉,将可以在叶绿体中发现大量的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暗反应

(2)3-磷酸甘油酸

(3)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4)氨基酸、有机酸等

(5)与CO2结合的有机物(如C5化合物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83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种绿藻(这种绿藻具有呈螺旋状的叶绿体)研究光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他将该种绿藻放在一张载有细菌悬浮液的玻片上,这些细菌会移往氧浓度高的区域。他观察细菌在不同光照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1)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______________。

(2)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使用水草、台灯、颜色滤光片及实验室常备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定量检测上题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你将收集的数据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细菌均匀分布在绿藻周围(细菌均匀分布在叶绿体周围)

(2)找出不同波长的光(不同光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3)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萨克斯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对绿叶进行饥饿处理?

正确答案

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强了实验说服力。

下一知识点 : 光合作用过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