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科学家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大量聚集在如图所示区域.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装片需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是为了设置自变量

B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进入细菌的线粒体与[H]结合生成H2O

C图中细菌分布的差异是由于水绵不同区域光合作用强度不同造成的

D水绵叶绿体产生的ATP直接为核DNA复制提供能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该实验中光照为自变量,氧气为无关变量,故实验过程中装片需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是为了设置自变量和无关变量,A错误;

B、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B错误;

C、图中细菌分布的差异是由于水绵不同区域光合作用强度不同造成的,C正确;

D、水绵叶绿体产生的ATP只应用于暗反应,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恩吉尔曼的实验分析:本实验选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做材料,用好氧细菌可确定______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可排除____________对实验的干扰;“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说明了实验结果完全是由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引起的,这个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氧气产生

光线

氧气

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

解析

解:恩吉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将上述装片完全暴光,则好氧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本实验选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做材料,用好氧细菌可确定氧气产生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可排除光线和氧气对实验的干扰,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进行;“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说明了实验结果完全是由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引起的,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

故答案为:氧气产生     光线     氧气    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①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      

②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③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的来源;

④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⑤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证明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①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他的实验过程并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①错误;

②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他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②错误;

③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③正确;

④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④正确;

⑤用3H标记氨基酸,通过检测放射性,可以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从而证明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⑤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5•卢湾区一模)如图所示,某植物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再经脱色并用碘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此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②⑤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该实验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此实验中,遮光的部分叶片由于没有见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不遮光的部分由于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叶片变蓝色.因此把某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再把某植物的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用不透明的锡箔覆盖,光照24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冲洗,滴碘液,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这个实验说明了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开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本实验中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遮光,遮光的为对照组,曝光的为实验组,①错误;      

②本实验的自变量即为有无光照,而其它无关变量均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②正确;

③实验开始之前,萨克斯将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就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因此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③正确;   

④实验只能证明叶片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并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原料,④错误.

则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②③.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光合作用过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