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后,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有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上述实验的分析和结论合理的是(  )

A本实验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二氧化碳转变成了淀粉

C实验初始时遮光与曝光区域仍有淀粉存在

D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本实验中叶片曝光为对照实验,A错误;

B、本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产物有淀粉,B错误;

C、实验初始时,由于将绿色叶片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因此遮光与曝光区域没有淀粉存在,C错误;

D、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或操作中,采用的技术手段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③鉴定乳制品和饮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   

④证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利用同位素标记法;

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细菌中物质进行了分离;

③鉴定乳制品和饮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④证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一组问题:

(一)1883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种绿藻(这种绿藻具有呈螺旋状的叶绿体),研究光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他将该种绿藻放在一张载有细菌悬浮液的玻片上,这些细菌会移往氧浓度高的区域.他观察细菌在不同光照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

(1)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如何?______

(2)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什么?______

(二)将一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如图2所示.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皮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内瓶中CO2浓度的变化.如果用此装置进行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请回答:

(1)在适宜条件下,首先将该装置置于______条件下,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______

(2)再将该装置置于______下,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______

(3)如果图3为该植物在步骤①、②中测得的实验数据,根据图中数据,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约为______PPM/min.

正确答案

解:(一)(1)B状态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受光均匀,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所以好养菌分布在带状叶绿体周围;

(2)C图控制的是不同光质作用于叶绿体,目的是探究不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1)应用该装置检测光和作用速率时,应先将装置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此时CO2的变化率为光合作用的速率.

(2)再将该装置置于黑暗处进行饥饿处理,此时测得的CO2的变化是细胞呼吸的速率.

(3)由图,纵坐标为CO2的变化量,每个小格为50个单位,则经3分钟的光照,CO2减少(1800-150),光合作用速率为(1800-150)÷23=71.74 ppm/min;在37分钟内,细胞呼吸导致CO2浓度上升(550-150)=400,则其细胞呼吸速率为400÷37=10.81 ppm/min,则光合作用的实际速率为71.74+10.81=82.55 ppm/min.

故答案是:

(一)(1)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   

(2)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二)(1)适宜光照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即净光合作用速率)

(2)黑暗   该条件下植物呼吸作用速率

(3)82.55

解析

解:(一)(1)B状态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受光均匀,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所以好养菌分布在带状叶绿体周围;

(2)C图控制的是不同光质作用于叶绿体,目的是探究不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1)应用该装置检测光和作用速率时,应先将装置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此时CO2的变化率为光合作用的速率.

(2)再将该装置置于黑暗处进行饥饿处理,此时测得的CO2的变化是细胞呼吸的速率.

(3)由图,纵坐标为CO2的变化量,每个小格为50个单位,则经3分钟的光照,CO2减少(1800-150),光合作用速率为(1800-150)÷23=71.74 ppm/min;在37分钟内,细胞呼吸导致CO2浓度上升(550-150)=400,则其细胞呼吸速率为400÷37=10.81 ppm/min,则光合作用的实际速率为71.74+10.81=82.55 ppm/min.

故答案是:

(一)(1)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   

(2)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二)(1)适宜光照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即净光合作用速率)

(2)黑暗   该条件下植物呼吸作用速率

(3)82.5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A正确;

B、萨克斯的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光照,因此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恩格尔曼的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

D、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实验陆续发现以下事实: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表示光合作用.此时希尔(R.Hill)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O2”.在希尔反应基础上,Arn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又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希尔和Arnon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来自CO2

B希尔反应在不给叶绿体光照的情况下,也能发生并且释放出O2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是两个可以区分开的过程

D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过程提供了NADPH和ATP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于H2O而,A正确;

B、光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条件,没有光,水不能光解产生水,B错误;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是两个可以区分开的过程,分别属于光反应和暗反应,C正确;

D、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过程提供了NADPH和ATP,D正确.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光合作用过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