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共136题
(2015秋•南关区校级月考)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中,有关萨克斯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
②“饥饿”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③该实验证明了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本实验中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光,遮光的为对照组,曝光的为实验组,①正确;
②实验开始之前,萨克斯将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就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因此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②正确;
③实验只能证明叶片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并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原料,③错误.
故选:B.
现有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为正确控制变量,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装置有光照,但无绿色开花植物,①错误;
②装置既有绿色开花植物,又有光照,②正确;
③装置有绿色开花植物,无光照,可用于做对照,③正确;
④装置无绿色开花植物和光照,④错误;
故选:B.
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实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是水绵,A错误;
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好氧性细菌需要氧气,水绵光合作用强的部位,产生的氧气多,在氧气含量多的地方好氧性细菌的数量多,B正确;
C、好氧性细菌多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C错误;
D、聚集的好氧细菌是由于水绵在此区域进行光合作用产物O2,有利于好氧细菌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动物生物精巢、卵巢切片可用来观察减数分裂,观察有丝分裂最好选择易取材的部位如根尖、茎尖等部位,A错误;
B、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氧气是自变量,酒精是因变量,B错误;
C、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形成对照,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C正确;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在解离时细胞已经被杀死,不能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动态变化,D错误.
故选:C.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①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的根本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光能、糖类、蛋白质、ATP
②用18O标记氧气,供给有氧呼吸,发现在产生的水中含18O
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都有能量的转化,但是只有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能
④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⑤同一个体内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种类和数量相同
⑥动物和人体内,形成ATP的途径主要是呼吸作用
⑦每克脂肪氧化放能多于每克糖类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分子中含氧比例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的根本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光能、糖类、脂肪、ATP,故①错误;
②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水,所以用18O标记氧气,供给有氧呼吸,最后在产物水中含有18O,故②正确;
③能利用光能的主要是绿色植物,除此之外,光合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也能利用光能,故③错误;
④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应将水果储存在零上低温环境中,这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故④错误;
⑤同一个体内,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故⑤错误;
⑥形成ATP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动物和人体内,形成ATP的途径主要是呼吸作用,故⑥正确;
⑦每克脂肪氧化放能多于每克糖类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分子中含C、H比例高,故⑦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