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共4628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激素的调节具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而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故选:D.
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肝脏能分泌胆汁,并储存在胆囊中,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会引起胆囊分泌胆汁.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2)肝脏的解毒作用有助于维持______,从而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3)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可促进肝细胞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识别、吞噬病原微生物的免疫调节类属______.枯否氏细胞能识别病原微生物,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功能,其吞噬活动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
(5)给某人注射乙肝疫苗,若该疫苗有效,则在其血液中可检测到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过程的反射过程可以表示为:感受器(十二指肠)→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胆囊).
(2)肝脏的解毒作用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从而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3)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可促进肝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识别、吞噬病原微生物的免疫调节类属非特异性免疫.枯否氏细胞能识别病原微生物,表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其吞噬活动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5)疫苗是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若该疫苗有效,则在其血液中可检测到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故答案为:
(1)反射弧[感受器(十二指肠)→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胆囊)]
(2)内环境稳态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非特异性免疫 信息交流 具有流动性.
(5)抗乙肝病毒的抗体(特异性抗体)
解析
解:(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过程的反射过程可以表示为:感受器(十二指肠)→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胆囊).
(2)肝脏的解毒作用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从而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3)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可促进肝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识别、吞噬病原微生物的免疫调节类属非特异性免疫.枯否氏细胞能识别病原微生物,表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其吞噬活动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5)疫苗是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若该疫苗有效,则在其血液中可检测到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故答案为:
(1)反射弧[感受器(十二指肠)→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胆囊)]
(2)内环境稳态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非特异性免疫 信息交流 具有流动性.
(5)抗乙肝病毒的抗体(特异性抗体)
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很危险的情境,导致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立即上升,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含量上升,使机体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属于体液调节.因此,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故选:D.
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错误;
B、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
C、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正确;
D、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也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故选:A.
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进行信息识别的物质是受体,由图可知,信息作用于表面即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A正确;
B、神经调节的速度比体液调节的速度快,B正确;
C、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组织液,C错误;
D、细胞4是靶细胞,神经递质的靶细胞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如体温调节过程,D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过程如果表示有氧呼吸,则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如果表示无氧呼吸,则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故A错误;
B、在人体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由于有氧呼吸供能不足,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B错误;
C、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ATP分解的场所更加广泛,故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故A错误;
B、激素会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该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作用,故B错误;
C、抗体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清中的免疫物质,能与抗原结合,发生体液免疫,属于免疫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故C错误;
D、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溶菌酶,溶菌酶是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激活的靶细胞中的物质,它不具有特异性,所发挥的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
故选ABC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1)图1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B中的信号形式转换为______,传递方向为______向,原因是______.
(2)图2中A表示激素运输至靶细胞的过程;B表示激素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图3中A过程的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那么胰岛素主要通过______的运输到达靶细胞.如果胰岛素与B中的⑦结合,则靶细胞内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有______.
②人类的糖尿病有Ⅰ和Ⅱ两种主要类型,其中Ⅱ型糖尿病一般都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这与靶细胞有关,推测Ⅱ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B是神经纤维,其中的信号形式转换为电信号,由于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2)①分析题图2可知,如果图2中A过程的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那么胰岛素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靶细胞,胰岛素与⑦胰岛素受体结合,就会促进糖原合成,促进糖的氧化分解、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
②若人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靶细胞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血糖浓度升高,造成糖尿病.
故答案为:
(1)电信号 双 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双向传导
(2)①血液循环 促进糖原合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②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相关激素
解析
解:(1)B是神经纤维,其中的信号形式转换为电信号,由于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2)①分析题图2可知,如果图2中A过程的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那么胰岛素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靶细胞,胰岛素与⑦胰岛素受体结合,就会促进糖原合成,促进糖的氧化分解、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
②若人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靶细胞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血糖浓度升高,造成糖尿病.
故答案为:
(1)电信号 双 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双向传导
(2)①血液循环 促进糖原合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②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相关激素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皮质醇的分泌过程属于构成一个反射弧,在这里没有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用激素代替了,所以反射结构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不涉及神经调节,B错误;
C、皮质醇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正确;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D正确.
故选:B.
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平均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器官)切除;B组______,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适宜浓度的______.
(4)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______的含量.
(二)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1)如果______,则说明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2)如果______,则说明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解:(一)(1)本题实验的因变量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的变化,因此要测定A、B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
(2)要验证这是不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需要切除实验动物的甲状腺,防止甲状腺激素对实验产生干扰,同时对照组也要切除甲状腺,以排除外伤手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
(4)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TRH来反映TSH的作用.
(二)(1)若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
(2)若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
故答案为:
(一)(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甲状腺 做相同的外伤手术
(3)等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
(4)TRH
(二)(1)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
(2)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
解析
解:解:(一)(1)本题实验的因变量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的变化,因此要测定A、B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
(2)要验证这是不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需要切除实验动物的甲状腺,防止甲状腺激素对实验产生干扰,同时对照组也要切除甲状腺,以排除外伤手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
(4)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TRH来反映TSH的作用.
(二)(1)若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
(2)若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
故答案为:
(一)(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甲状腺 做相同的外伤手术
(3)等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
(4)TRH
(二)(1)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
(2)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