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共4628题
有关下丘脑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B正确;
C、下丘脑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的生理过程,C正确;
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D错误.
故选:D.
如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刺激了图一中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______,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当足量饮水1h后,通过图一中a所示的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______相互协调的结果.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______;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______(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I)引起的,HVI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时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液.另一方面通过主动饮水后由图可知信息反馈到下丘脑属于体内的反馈调节机制,使尿量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的结果.
(2)此图中通过①过程将抗原消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通过②⑥(首次入侵)或②④⑥(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途径,甲是效应T细胞;通过③⑦(首次入侵)或③⑤⑦(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乙是浆细胞,因此可见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针对侵入胞内的抗原,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其首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主要是细胞免疫的初次免疫.艾滋病病毒破坏T细胞后,绝大多数的抗原是通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加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这条体液免疫途径丧失,因此只保留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的,而抗体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因此体内抗体较少.
故答案为:
(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负反馈(反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吞噬细胞 ②⑥由于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
解析
解:(1)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时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液.另一方面通过主动饮水后由图可知信息反馈到下丘脑属于体内的反馈调节机制,使尿量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的结果.
(2)此图中通过①过程将抗原消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通过②⑥(首次入侵)或②④⑥(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途径,甲是效应T细胞;通过③⑦(首次入侵)或③⑤⑦(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乙是浆细胞,因此可见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针对侵入胞内的抗原,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其首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主要是细胞免疫的初次免疫.艾滋病病毒破坏T细胞后,绝大多数的抗原是通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加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这条体液免疫途径丧失,因此只保留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的,而抗体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因此体内抗体较少.
故答案为:
(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负反馈(反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吞噬细胞 ②⑥由于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
内分泌腺构成内分泌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内分泌腺构成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A错误;
B、激素的成分不一定是蛋白质,如性激素是脂质中的固醇,B错误;
C、激素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C正确;
D、激素不直接参与体内代谢活动,在体内代谢活动中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C.
下列是与维持机体稳态相关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实验小鼠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①、②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③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④表示______(结构).若用①刺激神经,在③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没有收缩,再用②剌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说明图示中______部分受损(填标号).
(2)图2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若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则分泌物是______;此外该分泌细胞还可以分泌______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3)图3表示人体免疫的某一过程,B细胞的增值分化需要T细胞产生的______ (物质);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肯定不能被细胞______ (填字母)特异性识别;如果某学生参加打扫卫生活动就会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喘不过气来,离开现场后症状就会消失,引发该反应的物质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
(4)从上述信息可知,人体的稳态主要是通过______三者协调整合而实现的.
正确答案
解:(1)图1是实验小鼠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④在反射中枢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突触.若用①刺激神经,在③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没有收缩,说明②或者⑤受损;再用②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说明图示中⑤部分受损.若用①刺激神经,在③处未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没有收缩,说明传出神经或者效应器受损;再用②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说明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受损.
(2)根据题意和图2分析可知:若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分泌细胞是下丘脑.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此外该分泌细胞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和重吸收.
(3)根据题意和图3分析可知:B细胞的增值分化需要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c是浆细胞,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学生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喘不过气来,属于过敏反应,因而引发该反应的物质被称为过敏原.
(4)综上所述,人体的稳态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者协调整合而实现的.
故答案为:
(1)突触 ⑤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3)淋巴因子 c 过敏原
(4)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解:(1)图1是实验小鼠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④在反射中枢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突触.若用①刺激神经,在③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没有收缩,说明②或者⑤受损;再用②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说明图示中⑤部分受损.若用①刺激神经,在③处未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没有收缩,说明传出神经或者效应器受损;再用②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说明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受损.
(2)根据题意和图2分析可知:若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分泌细胞是下丘脑.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此外该分泌细胞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和重吸收.
(3)根据题意和图3分析可知:B细胞的增值分化需要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c是浆细胞,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学生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喘不过气来,属于过敏反应,因而引发该反应的物质被称为过敏原.
(4)综上所述,人体的稳态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者协调整合而实现的.
故答案为:
(1)突触 ⑤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3)淋巴因子 c 过敏原
(4)神经、体液、免疫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A正确;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如甲状腺素增多,则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减少,B正确;
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引起尿量减少,C错误;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A错误;
B、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渗透压的变化,B错误;
C、下丘脑是水平衡调节中枢,而渴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C正确;
D、下丘脑能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对水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D错误.
故选:C.
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兴奋传导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A错误;
B、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主要因为大脑皮层和小脑的功能受影响所致,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即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正确;
D、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是双向的,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不共用一根神经纤维,D错误.
故选:C.
人在幼年期由于某种激素的分泌量过少而引起呆小症.这种激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在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患侏儒症,A错误;
B、缺乏胰岛素会患糖尿病,B错误;
C、人在幼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患呆小症,C正确;
D、缺乏性激素,不会患呆小症,D错误.
故选:C.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综合作用的最恰当的实例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水螅属于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A错误;
B、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与内分泌系统无关,B错误;
C、春季青蛙开始繁殖后代属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综合作用,C正确;
D、正常人服用大量葡萄糖后,过一段时间体内血糖浓度恢复正常主要是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的,D错误.
故选:C.
(2015春•邢台校级期中)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同时机体做出一定的反应来调节体温.如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据图回答:
(1)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
(2)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其它组织细胞不能分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3)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Ⅰ.A瓶说明了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不会产生TSH.将A瓶分别与其余的装置比较,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①B与A瓶相比较说明:下丘脑不能分泌TSH;C与A瓶相比较说明:垂体能分泌TSH.
②D与C瓶相比较说明______.
③E与B、C瓶相比较说明______.
Ⅱ.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不能作用于其它组织细胞,其直接原因是______.从本题所有给的材料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逆向.A所在神经元膜为突触前膜,B所在神经元膜为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
(2)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均增多,它们能够促进代谢,因此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它们起协同作用;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其它组织细胞不能分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②D与C瓶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通过现象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降低了TSH的量,相比较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③B与A瓶相比较说明:下丘脑不能分泌TSH;C与A瓶相比较说明:垂体能分泌TSH.E与B、C瓶相比较TSH的量更多说明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Ⅱ.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不能用于其它组织细胞,其直接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这是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识别,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从本题所有给的材料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Ⅰ、②甲状腺激素能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③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Ⅱ.只有甲状腺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负)反馈调节
解析
解:(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逆向.A所在神经元膜为突触前膜,B所在神经元膜为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
(2)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均增多,它们能够促进代谢,因此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它们起协同作用;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其它组织细胞不能分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②D与C瓶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通过现象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降低了TSH的量,相比较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③B与A瓶相比较说明:下丘脑不能分泌TSH;C与A瓶相比较说明:垂体能分泌TSH.E与B、C瓶相比较TSH的量更多说明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Ⅱ.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不能用于其它组织细胞,其直接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这是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识别,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从本题所有给的材料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Ⅰ、②甲状腺激素能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③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Ⅱ.只有甲状腺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负)反馈调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