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烃和卤代烃
- 共11988题
4分)下列各组物质(填序号) ① O2和O3 ② H2、D2、T2 ③ 12C和14C
④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 ,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 ,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 (4)是同一物质的是____ 。
正确答案
(1)④ (2)③ (3)① (4)②
(1)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④中为正丁烷和异丁烷,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位素的定义:质子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3)同素异形体的定义: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
(4)②中的 H2、D2、T2是氢气的不同氢分子,故属同种物质
(1)属于同位素的是 (填编号,下同)
(2)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3)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4)属于同系物的是
正确答案
(8分)(1)②⑤(2)①④(3)⑥⑦(4)③⑦(每空2分)
略
(8分)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有多个官能团
(1)可以看作醇类的是(填入编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看作酚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看作羧酸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看作酯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BD;ABC;BCD;E
略
(5分)下列各组物质(用序号填空):
① 红磷和白磷; ② 1H、2H、3H; ③ CH4和C10H22; ④乙烷和(CH3)2CHCH2CH3;
⑤ 和
;⑥
和
⑦ CH3 (CH2) 3 CH3和
(1)互为同位素的是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3)互为同系物的是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5)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
正确答案
(1)② (2)① (3)③④ (4)⑦ (5)⑤⑥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结构和性质完全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
(7分)
(Ⅰ)CuCl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CuCl2溶液中存在平衡:
[Cu(H2O)2]2++4Cl-[CuCl4]2-+4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蓝色) (黄色)
(1)欲使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可采取的措施是 。
(2)欲使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或黄绿色),可采取的措施是 或 。
(Ⅱ)有下列5种有机化合物,请按要求填空:
(1)属于酯类的是 (填编号,下同);可归类于酚类的是 。
(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HCl溶液反应的是 。
(3)用系统命名法给B物质命名 。
正确答案
(Ⅰ)(1)向溶液中加入CuCl2固体(或加入其他易溶氯化物)
(2)加水稀释 加入AgNO3溶液
(Ⅱ)(1)C AE (漏选、错选不得分)
(2)D
(3)3—乙基—1—戊
略
选择下列某种答案的序号, 填入下表的空格
①同位素 ②同素异形体 ③同分异构体 ④同系物 ⑤同种物质
正确答案
③②⑤①④
略
(10分)(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
例:CH3-CH="CH-" CH3可表示为“ ”。有机化合物X的键线式为:
①有机化合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写出Y的结构简式 。化合物Y分子中所有原子能否在同一平面上 (填“能”或“不能”)
②X与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状饱和烃Z,则Z的一氯代物有 种。
(2)现有下列各化合物:
①上述各组化合物属于同系物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分异物体的是 。②写出上述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根据官能团的特点可将C中两化合物划分为 类和 类。
③D中两化合物的名称分别是 ; 。
正确答案
(10分)(1)① (1分)、能 (1分)② 2 (1分)。
(2)① BE (1分)、 AF (1分)。
② 醛基 羰基 羧基 羟基 (1分),酚 (1分)、醇 。(1分)
③ 3-甲基-1-丁炔 (1分),2-甲基-1.3-戊=烯 (1分)。
(1)①X的分子式为C8H8,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Y的结构简式为,Y分子中所有原子能在同一平面上。
②环状饱和烃Z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2)①上述各组化合物属于同系物的是 BE,属于同分异物体的是AF
②上述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醛基、羰基、羧基、羟基。根据官能团的特点可将C中两化合物划分为醇类和酚类。
③D中两化合物的名称分别是3-甲基-1-丁炔;2-甲基-1.3-戊=烯
(8分)下列有机物中,有多个官能团:
正确答案
BD;ABC;BCD;E
略
Ⅰ.麻黄素又称黄碱,是我国特定的中药材麻黄中含有的一种生成碱。经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其结构如下:
(1)麻黄素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类(填“醇”或“酚”)。
(2)下列各物质:
与麻黄素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
Ⅱ.某烃类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其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_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
正确答案
Ⅰ.(1)羟基 醇
(2)DE C
(2)是
试题分析:Ⅱ.由题意知道是烯烃,分子式为C6H12,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即所有氢是“等效的氢”,然后根据乙烯的结构迁移可得答案。
(9分)
(1)从
①常用做燃料和医药上消毒剂的是
②能用于除去热水瓶胆水垢〔主要成分:CaCO3 ,Mg(OH)2〕的是 。
③工业上制备肥皂的主要原料是 。
④糖尿病人通常是指病人的尿液中 的含量高。
(2)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
① 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
② 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 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
④ 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 组表示的是同一物质。
正确答案
21.(9分)
(1)①C ②D ③E ④B
(2)①B ②A ③C ④E ⑤D
略
(10分)某学生称取9g直链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水解的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淀粉溶液混合液
混合液→
(1)上述实验各步骤所加的试剂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测定过程中,只加A溶液,不加B溶液是否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析出2.16g金属单质时,淀粉的水解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稀H2SO4 NaOH溶液 银氨溶液 (2)不可行;银镜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并使溶液呈碱性 (3)18%
淀粉溶液水解在稀H2SO4或酶作用下进行,酶作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不需加热,显然A为稀H2SO4,C为银氨溶液。在加银氨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加入B溶液呢?由于发生银镜反应的条件是水浴加热且溶液呈碱性,因此,B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中和H2SO4。通过转化反应化学方程式得:
(C6H10O5)n—nC6H12O6—2nAg
162ng 216ng
x 2.16g
162ng∶216ng=x∶2.16g
x=1.62g
所以淀粉的水解率为:×100%=18%。
下列各有机化合物都有多种官能团
①可看作醇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看作酚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看作羧酸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可看作酯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BCD ②ABC ③BD ④E
略
(11分)A是光合作用生成糖类的中间体,是糖类在动物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各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下:
已知:①A的分子式为C3H4O3,可与乙醇生成有香味的物质。
②将A与Cu(OH)2悬浊液加热反应无红色沉淀生成。
③E与F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④葡萄糖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可以是乙醇或乳酸,而此题中的B是酸奶的主要成分。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 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D→F:_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___,B→E:_________________。
(3)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的任意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H3COCOOH
(2)nCH2==CHCOOH→
(3)
本题将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角度递推解答。显然,E是由B经缩聚反应生成,通过聚合物推出单体B为α烃基丙酸,进一步推出经过两分子α羟基丙酸间失去两个水分子生成六元环C;α羟基丙酸失去一分子水生成D(丙烯酸),加成聚合生成的F为聚丙烯酸,即可证明B的正确性。参考第一条和第二条信息碳氧双键不在端点,可推断A是丙酮酸。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就可写出方程式。
(9分)某学生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溶液水解液
中和液
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溶液水解液
无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溶液水解液
中和液
有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已水解。
以上三种方案的设计及结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方案甲设计正确,但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已部分水解,而未水解的残留淀粉也会与碘水作用使溶液变蓝。
(2)方案乙设计不正确,结论也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Cu(OH)2先与H2SO4发生中和反应,而不能与葡萄糖反应。
(3)方案丙设计与结论都正确。
本题是实验评价题,它重点考查实验设计及结论的综合评价能力。对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主要分析方案设计是否科学、严密、合理。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出现了这种类型的试题。只有认真、规范地实验,才能提高自身评价实验的能力。
评价实验方案设计是否正确,主要考虑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可行。
对方案乙设计的评价容易错误,原因是忽视了淀粉水解是在稀H2SO4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水解过程中,H2SO4没有损耗。
历史上最早应用的还原性染料是靛蓝,春秋时期,我国先民已能从蓝草中提出这种染料,早于欧洲1500多年。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E.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F.该物质属于环状化合物
正确答案
CE
观察结构,可知其含有C、H、O、N 4种元素,A正确。不属于烃,E错误。自左向右分区统计,可得其分子式:(C6H4·CO·NH·C)2,即C16H10N2O2(或C16H10O2N2),B正确。C16H10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0+14×2+16×2=252,与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相差很大,它不是高分子,C错误。其结构中含有双键和苯环,属于环状不饱和化合物,D、F都正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