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交城县城西的安定村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生态农业模式流程图如下:

材料二: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表(单位:元)。 

(1)日光温室中CO2浓度的增加,有利于蔬菜产量的提高,这是因为:①CO2具有保温作用;②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③CO2能防止病虫害;④CO2可增加土壤肥力。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2)安定村的蔬菜投放市场,虽然价格较高,但仍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②

(2)为绿色蔬菜,农药、化肥使用量小。

(3)可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新能源;经济效益高,增加收入;保护环境;农产品质量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化的有关问题(输出产品为向省外输出)。(16分)

⑴改革开放初期_________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这种经济结构不仅___________而且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问题。

⑵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的______矿、_____矿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⑶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由__________ 为主的_______结构转变为以_________为主的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逐步超过___________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正确答案

(1)煤炭工业,效益低下,生态环境

(2)铁,铝土,煤—铁—铝,煤—焦—化,煤—铁—钢,综合利用程度,附加值

(3)煤炭开采业,单一,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多元,原料工业,采掘工业

试题分析:(1)直接结合图示分析,煤炭初加工产业经济效益低,且环境污染严重。(2)图示后期开采的矿产资源为铁矿和铝土矿开采。发展了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和化工三条产业链;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效益。(3)材料反映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由简单向深加工发展;产业链不断延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内容分析,难度一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中国部分新能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中国新能源”图中,图例A代表________发电站,B代表________发电站,我国加快发展新能源A的建设,其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多年来,我国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请从生产和运输两个方面说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

(3)分析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并说出原因。(4分)

(4)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并制止某些地区的过热做法。分析利用玉米作为原料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好处和国家要求稳妥发展的理由。(3分)

正确答案

(1)核能 风力 高效、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3分)

(2)生产:煤炭大量开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运输:由于煤炭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北煤南运”格局加剧了铁路运力紧张的矛盾。(2分)

(3)东南沿海地区是夏季,西北地区是冬季。东南沿海临太平洋且无地形屏障,受夏季风、台风影响较大,西北地区植被稀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4分)

(4)生物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持续利用;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环境保护。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人均粮食水平还不高。(3分)

(1)A发电站分布在经济发达,能源短缺,技术力量雄厚的沿海发达地区,可发展核能;B分布在沿海和北方地区,这些地区风能丰富。核能的优势是高效、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2)煤炭的生产和运输的不利影响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及运输量大等方面分析。(3)西北地区是冬季风的影响,植被稀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东南沿海地区是夏季风的影响及台风的影响。(4)从生物燃料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来分析有利的方面;从中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来分析不利方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以“物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为标准的“新天府”评选,图中河套平原被列入我国的“新天府”名单。图甲是我国某省区略图,图乙为该省区传统民居景观示意图。

(1)简述河套平原成为我国“新天府”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当地民居门窗的朝向,并说明原因。(6分)

(3)该省区是我国风力发电大省,简述其风力发电的积极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8分)

北部山地(阴山)阻挡冬季冷空气(2分);夏季暖热,光照强(光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黄河横贯东西,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任答三点得6分)

(2)(6分)

朝东南方向(朝南)(2分)  ( 当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门窗朝东南(朝南),可使上午阳光直接照进屋内(日照充分,采光好);避免冬季冷空气直接吹进屋内(起到保暖作用)。(4分)

(3)(6分)

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利于环境保护。(任答三点得6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分析,河套平原北部是一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冬季阻挡了冷空气南下,减少了寒潮的影响。这里是西北内陆区,夏季影响较弱,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从图中可以看到有黄河流经这里,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2)我国是季风气候,冬季这里盛行西北季风(或北风),门窗朝东南(南)可以避免寒冷的冷空气直接吹进屋内,有利的于持屋内保暖。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白天太阳位于南部天空,门窗朝东南(南),有利于阳光照射进屋内,便于采光。

(3)该地是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发展风力发电,可以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经济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风能是清洁能源,发展风能,可以减少煤炭的使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大气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表。

注:2011年上半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4.8%;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将有 9种严重短缺(依赖进口),10种短缺。

材料二下轰为我国资源利用情况表。

注: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第133位。评价指m:低产值、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依据世界石油资源的产销状况可以推知,我国目前进口原油最为便捷的西侧来源区和北侧来源区分别是_________(填国家名称)和________(填国家名称)。(2)材料一反映我国存在哪些资源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哈萨克斯坦;俄罗斯

(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小,能源供应紧张,能源短缺现象严重,部分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等。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能源浪费严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低产值、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增加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流,使我罔能源来源多元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 简述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地理条件有哪些?(4分)

(2) 山西省结合全区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单位产品耗电量相对最大的一条产业链是                    产业链。(1分)

(3)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开采和加工转化步伐,国家在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山西省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4分)

正确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3分)

(2)煤—电—铝(1分)

(3)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3分)

(4)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4分)

试题分析:(1)影响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可从自然资源、交通、市场、政策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分析。(2)直接比较图示的三条产业链,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故煤—电—铝产业链的单位产品耗电量最大。(3)山西省的能源资源丰富,而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外运能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故主要从加快铁路建设,提高煤炭的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4)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山西省以煤炭为核心的重工业体系,故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也应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素分析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问题,借鉴鲁尔区传统工业的治理和改善,分析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措施。学生需要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通道电源点之一,已形成以甲、乙为中心的铁路、国道和高速公路网络,其中R河流域正在发展成为“电力——冶金——化工基地”。

(1)说出R河流域的地形特征。(3分)

(2)评价P地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区位条件。(5分)

(3)阐述R河流域发展冶金、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4分)

正确答案

(1)①以高原(、山地)为主;②地势起伏大;③西南高、东北低;④喀斯特地貌广布。(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满分3分。)

(2)有利条件:①(流域内降水丰富,流域面积较大,径流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地处峡谷,建坝工程小;③库区人口密度小,移民搬迁量少;④库区耕地少;⑤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电能输送。(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满分3分。)

不利条件:①喀斯特地貌广布;②地形复杂,交通不便;③易诱发地质灾害(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满分2分。)

(3)①有丰富的铝土、磷矿等资源;②煤炭、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③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④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⑤对外交通便利。(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满分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判断,R河流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2)区位条件要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分析。根据经纬度判断,P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流域面积较大,径流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地处峡谷,建坝工程小,投资少。库区人口密度小,移民搬迁量少。库区耕地少,对粮食的生产影响小。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电能输送。这是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

P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建设大型水电站易诱发地质灾害,这是不利因素。

(3)结合图例可知,R河流域有丰富的铝土、磷矿等资源,煤炭、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靠近原料、能源产地。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对外交通便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煤炭由于其在全球丰富的资源储量,加快其洁净化开发利用,发展煤层气态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

材料二 目前山西煤炭外运线路图

(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2)你认为山西拟建的铁路应位于什么地方?试简述理由。(3分)

(3)_______资源缺乏也是限制山西煤炭开发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3分)

(4)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山西建设煤层气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2分)

正确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且邻近消费区。

(2)位于山西南部地区。

理由:山西北部已建有两条运煤专线,而南部只有一条,煤炭外运压力大;并且南部自然障碍少,工程投资少,建设难度小。

(3)水 原因:受东侧太行山脉的阻挡,受季风影响较弱,降水较少;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较快,使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4)①山西煤层气储量丰富;②可供气化的煤炭资源丰富;③具备煤层气态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④山西当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等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建设煤层气态能源基地是山西煤炭产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任答2项即可得满分)

试题分析:

(1)能源基地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是资源条件,山西煤炭资源丰富,质量好,且开采条件好;二是交通条件,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三是市场条件,消费市场广阔,且邻近消费区。

(2)山西的煤炭主要是运往东部,从现有交通条件分析,山西北部已建有两条运煤专线,而南部只有一条,煤炭外运压力大;又因北部的东侧有太行山的阻挡,而南部地势起伏较小,工程投资少,建设难度小。所以拟建的铁路应位于南部。

(3)山西的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而受东侧太行山脉的阻挡,东南季风减弱,使降水减少;又因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较快,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所以水资源缺乏,限制山西煤炭开发和能源基地建设。

(4)从发展煤层气态能源产业的资源看,山西煤层气储量丰富;可供气化的煤炭资源丰富;从发展基础看,山西具备煤层气态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从经济发展的需求看,山西当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等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建设煤层气态能源基地是山西煤炭产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是指潜在蒸发量(指一时段内植物的蒸腾与地面蒸发之和)与降水量之比。下左图为陕西省水系与干燥度分布图。

材料二:陕西省原煤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和5%。下右图为2000年至2010年陕西省煤炭转换变化图。

(1)根据上左图指出陕西省34°N以北地区地势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2)根据上左图分析陕西省干燥度的空间特征及形成原因。(8分)

(3)结合陕西省的位置,比较该省南部与北部地区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差异。(8分)

(4)陕西省将进一步加大煤炭的转换,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

正确答案

(28分)

(1)地势整体上西(北)高东(南)低。(2分)理由是河流几乎都自西(北)向东(南)流。(2分)

(2)由南向北干燥度愈来愈大。(2分)原因:受秦岭阻挡,由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愈来愈小),降水量逐渐减少;(2分)愈向北,离冬季风的源地越近(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大风天气越多,蒸发愈强(2分);愈向北,植被覆盖率愈低,蒸发更旺盛。(2分)

(3)北部:位于秦岭以北(1分),旱地农业为主(1分),作物两年三熟(1分),主要粮食作物小麦(谷子),经济作物棉花。(1分)

南部:位于秦岭以南(1分),水田农业(立体农业)为主(1分),作物一年两熟(1分),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油菜。(1分)

(4)赞同。理由: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主要地位,市场需求量大;该省是我国的煤炭储量和生产大省,(紧邻京津唐地区,距沪宁杭地区近),能源的区位优势明显;大力发展火电可以缓减煤炭外运压力;围绕发电和炼焦等产业,能够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并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其最终目的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任意四点8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不赞同。理由:加大煤炭转换将带动原煤开采量增加,会进一步使当地(生物、土壤、河湖等)生态环境恶化;次生灾害加剧;火力发电和炼焦业需要大量淡水,而当地水资源缺乏;火力发电和炼焦过程中将产生三废,污染环境;尤其是集中炼焦和发电,致使污染物相对集中,对当地危害性更大;加大煤炭的转化,可能抑制其它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任意四点8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由图中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河流几乎都自西(北)向东(南)流,可以推断陕西省34°N以北地区地势整体上西(北)高东(南)低。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陕西省由南向北干燥度愈来愈大。陕西省南部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干燥度较低,北部受秦岭阻挡,由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愈来愈小,降水量逐渐减少,愈向北,离冬季风的源地越近,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大风天气越多,蒸发越强烈,而且愈向北,植被覆盖率愈低,蒸发更旺盛,空气湿度更小,所以陕西省干燥度由南向北愈来愈大。

(3)北部位于秦岭以北,大面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农业生产以旱地农业为主,作物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南部位于秦岭以南,水田农业和立体农业为主,大部分地区作物一年两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进一步加大煤炭的转换,既有利也有弊,所以在答题时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从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主要地位,市场需求量大,陕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储量和生产大省,从位置来看虽然紧邻京津唐地区,距沪宁杭地区较近,能源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由于该省位于黄土高原,东有太行山阻挡,西、南有黄河阻隔,运输压力较大,而大力发展火电可以缓减煤炭外运压力,围绕发电和炼焦等产业,能够延长产业链,使能源得到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最终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赞同其大力发展煤炭的转换。但是加大煤炭转换将带动原煤开采量增加,会进一步使当地生物、土壤、河湖等生态环境恶化,次生灾害加剧,并且火力发电和炼焦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淡水,而当地水资源缺乏,不能满足火力发电和炼焦过程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而且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三废,污染环境,尤其是集中炼焦和发电,致使污染物相对集中,对当地危害性更大,而且加大煤炭的转化,可能抑制其它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所以不赞同陕西省进一步加大煤炭的转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环渤海地图,表为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人工湿地类型及所占面积。

材料二 图为黄河三角洲附近区域图。黄河三角洲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东营港临港工业园距离该自然保护区的界碑仅仅三米,发展生态化工、现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其中,石油化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1)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的虾蟹池所占比重均比盐场所占比重_____(填“高或低”)原因可能是什么?(2分)

(2)分析近年来辽河三角洲水稻田开始减少的原因。(3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东营港临港工业园的建设提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

正确答案

(1)高  与盐场相比,虾蟹池养殖单位面积产值高,经济效益高。(2分)

(2)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水资源紧张,发展耗水少的农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城郊农业;城市化的发展,城镇交通建设占用耕地(每点1分,共3分)

(3)工业园的建设,应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促进该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工业“三废”进行处理,防止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任答其中三点,每点1分,共3分)

试题分析:

第(1)题,结合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人工湿地类型及所占面积图表可知虾蟹池所占比重均比盐场所占比重高,原因应从经济收益来分析。

第(2)题,稻田面积减少应从耕地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东营港临港工业园距离该自然保护区很近且发展生态化工、现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石油化工等。产业中存在高污染的行业。所以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提高环保标准;延长产业链做到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以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