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世界博览会是一次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爱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参观者最感兴趣的事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回忆到:“…… 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 …… 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 。” 

材料二:1900年至1930年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得奖的黄金期。其中,在1915 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张裕白兰地、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美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在192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杭州都锦生织品、常州梳篦和重庆天厨味精等也都获得金奖。  

材料三:1851—2005年各国举办世界博览会(综合性)次数统计表

材料四:历届世博会上,从早期的打字机、火车、无线电、缝纫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诸如埃菲尔铁塔、亚历山大三世桥等等,无不一次次地引起世界性的轰动,无不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展台,无不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无不成为推动世界尤其是主办国社会经济的强 心剂。世博会打破自然障碍和人为藩篱,克服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和平友好盛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首次世界博览会能够举办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这一时期世博会上获奖产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获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世博会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联系加强;倡导和平、推广工业文明的理念。

(2)产品特点:主要为传统手工业品和一些近代轻工业品。原因: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有所发展。看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明成果(或传统文明成果和近代民族工业的进步);但也显示出与近代工业化国家的巨大差距。

(3)特点:受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主要由欧美的发达国家承办;对世界和承办过的经济发展推动巨大;形成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推动了全人类的和平友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些学者把科学进入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显著特征。这一说法自有道理,但有许多人不敢苟同。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能直接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不管怎样,早在19世纪末期,科学的方法——尤其是观察和实验——已被付诸实践(都不是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进步并非皆归功于专业技术人员。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学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许多事例表明,“实验方法”一词太正式和确定,不能准确描绘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反复实验法”也许更恰当。          

——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至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明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来自经验的方法大部分甚至全盘都被抛弃了。经验主义在许多工业中仍然占统治地位,有些工业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F.H.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卷

(1)说明科学技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科学技术和科学发现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材料和以上问题,你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认识?

                                                                                                                                                                  

正确答案

(1)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科学不够发达,科学知识运用于工业条件还不够成熟,因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改进和发明主要来自于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研究的影响很不显著。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实验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对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过去依靠熟练的技术工人进行工业技术的改造和革命的方式已不适用。科学的新发现应用于工业生产,促使生产手段的革命化进步,所有的工业部门几乎都受到新的科技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电力运用到无线电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能给社会带来重大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从“欧洲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材料二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叙当时中华民族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张广勇《全球通史·史论》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量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材料四 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局域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1)福泽谕吉提出了怎样的历史观?我们应该如何评判这一观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经济扩张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4)据材料四,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付?(4分)

正确答案

(1)观点:欧洲史观或“欧洲中心论”(1分)

评判:观点片面(1分),作者夸大了欧洲文明的作用。欧洲文明的确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也对人民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2分)

(2)特点:古代世界文明显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1分)

史实:①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②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③罗马的法律制度都各具特色。(3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出现国家垄断同盟。(1分)

(4)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差距扩大。(2分)

应付:①大力发展,积极应对;②因势利导,趋利避害;③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历史观的归纳可以结合“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得出欧洲史观或“欧洲中心论”;评判这一观点注意采用辩证法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解答本问首先需要归纳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即古代世界文明显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可以用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古代罗马“法治”来论证着一特点。滴(3)问,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依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量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来分析归纳方式的不同即可。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已学关于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分析归纳即可,而应对措施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归纳,如大力发展,积极应对;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优势地位。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优势形成的政治、经济条件。(3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11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80字左右。)

正确答案

(1)政治条件: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1分)

经济条件:两次工业革命带来强大经济、军事实力和便利的交通运输。(2分)

(2)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和“19世纪末”的年代信息,欧洲的优势地位政治上源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保证,经济上源于两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方面的优势,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世界联系,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世界整体发展。在这期间,欧美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他们的对外扩张,一方面使对亚非拉落后地区遭到巨大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传播了先进的制度、思想、生产方式。总之可从世界、欧美发达国家、亚非拉落后地区等角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展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全球通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表

(2)材料二中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因为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变化:16~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逐渐减少,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且超过英格兰,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迅速增长。原因:早期殖民扩张中欧洲各国实力的变化(荷兰的崛起、英国工业革命等)。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威逼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