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对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影响,国内外史学界大体上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两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各领域的面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史无前例的积极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工业社会具有高度的能动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受到加速废弃的威胁;工业革命本质上是建立在利用不可再生的无生命能源这一基础上的,它的枯竭意味着人类将回复到农业活动水平上去,从而面临生活水平极大而痛苦的下降;工业革命的残余物正迅速地污染环境、妨碍生态平衡,甚至破坏人类的遗传;工业革命还带来人口爆炸,它一方面加速能源消耗、恶化生态环境,从而使社会发展停滞,另一方面会使地球生态更加失衡,导致灾难性的生态危机。

你对此问题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提示:应全面分析。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但推动人类进步是其主流。人类应克服其不利影响,趋利避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材料二: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这一发现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重大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造成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二 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帮、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鼻句(wo hou)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代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8分)

(4)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当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

正确答案

(1)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推动。(4分)

(2)起步晚,发展缓慢,程度低。(2分)

(3)通商口岸的开放;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破产,农村人口的流动。(8分)

(4)应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城乡的互动程度影响城市化进程;乡村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城市化进程;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乡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仔细读右图,提炼有效信息。

右图所示之物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内,许多主体部件虽是用木头制造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伟大。它率先突破了传统的以水力、畜力、风力为主的动力,使得机械的大范围推广和使用成为可能,并创造了一个以此命名的时代。

请回答:

(1)对于改良此种动力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哪个人物?历史上又把这场运动取名为?(2分)

(2)这场运动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瓦特(1分);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

(2)密切了国际的交流,使世界的整体性加强;引起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国际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环境污染(任意3点给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陆地,他们也会到达那里。”

——诗人 卡蒙斯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问题:

(1)“南北分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1500年前后?(7分)

(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下半叶,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它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7分)

(3)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请概括出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6分)

正确答案

(1)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外扩张,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掠夺,亚非拉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7分)

(2)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把世界经济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经济交往扩大,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7分)

(3)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6分)

本题实际上考查了世界(市场)联成一个整体的过程,(1)问考查了联成一体的过程及所造成的当今的局面:南北分裂;(2)问考查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及作用,注意限定词“积极”;(3)问则考查了在世界市场联成一体过程中亚洲国家的不同反应,考查了考生系统掌握问题的能力。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