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 共224题
以财富论,人可以分为富人和穷人;国家可以分为富国和穷国。贫富差距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西欧并不是一个发达地区,而是一个不发达地区。在近代,这一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来自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地的刺激作用和利润以及对整块整块大陆的拓展和开发。因此今天,世界工业总产量的90%来自欧洲和由欧洲民族占据的地区。由于占多数的穷人大部分生活在北纬30度以南地区,这一全球的经济上的划分是纬度方向上的。这种以经济方式作出的全球的南北划分在许多方面比根据国界或意识形态集团作出的传统划分更有意义。世界不仅分成了富裕的北方和贫穷的南方,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世界总数的百分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用15-19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以来西欧逐渐发达富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穷国”落后于“富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史实:思想上:西欧掀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倡导科学、民主、平等、自由。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运动,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经济方面: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使主义经济逐渐壮大,并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西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
(2)原因:穷国人口众多;文盲率高;工农业落后;科技不发达;存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德国,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的国度,曾
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近两百年来的历史证
明,统一和强大是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近代德国的强盛,发端于德意志的统一。请答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者、主导国和
统一的方式。(3分)
(2)德意志统一之后,通过制定宪法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部宪法确立了何种
政体?体现出何种特点?(3分)
(3)20世纪中后期,德国经历了由“统一——分裂——统一”的过程,该过程与同
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相始终,这种国际关系格局对世界形势有何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俾斯麦(1分)普鲁士(1分)王朝战争(1分)
(2)君主立宪政体(1分)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1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1
分)
(3)虽然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2分)但是,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
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
试题分析:此题是简答题,学生可依据教材的基本知识作答。(1)德国统一的领导国家是普鲁士,是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进行的。(2)德国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残余,使德国成为半专制半民主的君主立宪制国家。(3)德国的分分合合是和二战和战后的美苏冷战分不开的。冷战世界半个世纪未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但是冷战造成了世界的分裂,军备竞赛有严重的威胁了世界和平。
点评:近代和德国有关的问题是欧洲事务的核心之一。19世纪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德国的落后的封建的和军国主义的残余又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战后对利益的分配又给德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德国长期处于分裂当中。
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扩展,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日益明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材料二:工业生产的上升(以1913年为100%)
材料三: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时,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相形之下,中产阶级买得起较好的住房和食物,……能使自己的子女受到充分的教育。在社会顶层,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伦敦、纽约、上海三地的城市化进程。三地城市化的进程、程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纽约、上海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差异:伦敦的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水平最高。纽约、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均在19世纪晚期以后出现加速趋势;上海的城市化水平最低。
(2)原因:纽约: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增长率超过英国。上海:19世纪晚期起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列强侵略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3)问题:贫富悬殊现象严重。启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 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2: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在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他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3:两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在世界上牢固地确立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形成垄断,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因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
材料4:美国、德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把握时机,快速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
(1)对材料1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2)工业化开始时现有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谈谈你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
(3)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1)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动力上的一场革命,影响深远;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导致火车、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汽船、火车等。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3)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关系。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依靠科学的进步。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
材料三: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对英德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老盘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殖民地份额却远远小于英法。
(2)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导致英德矛盾日益尖锐。
(3)组建三国军事同盟集团,大幅度扩充和增加军费开支,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煽动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