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把0.05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的是(  )

A自来水

B0.5mol•L-1的盐酸

C0.5mol•L-1的醋酸

D0.5mol•L-1的氨水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导电能力的大小,要比较单位体积内离子浓度的多少.

A、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导电性极弱,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溶液中主要的是钠离子和氢氧根,导电性增强,故A错误;

B、未加氢氧化钠固体,导电的有氯离子和氢离子,加入氢氧化钠后主要是钠离子,氯离子,未反应的氢离子,而参加反应的氢离子正好与钠离子的量相当,所以导电性变化不大,故B正确;

C、原来醋酸是弱电解质,离子较少,加入强碱以后,变为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增强,故C错误;

D、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加入NaOH后即加入了强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变化大,故导电性变化较大,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向10mL 0.1mol•L-1硫酸中逐滴加入0.1mol•L-1Ba(OH)2溶液至过量,溶液的导电能力将(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离子浓度越大其溶液导电能力越大,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向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硫酸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硫酸钡是难溶物,水是弱电解质,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则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溶液的导电能力将增大,则整个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是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

ANO2

BBa(OH)2

CCl2

DCH2COONa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而抑制水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A错误;

B.Ba(OH)2是强碱,Ba(OH)2电离出的OH-使溶液中c(OH-)增大而抑制水电离,故B错误;

C.Cl2和水反应生成HCl、HClO,这两种酸抑制水电离,故C错误;

D.CH2COONa中醋酸根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导致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H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充分反应,通入100mL1mol•L-1NaOH溶液中,溶液中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a)和溶液的导电性(b)随着混合气体通入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所示.

(1)曲线a表示溶液中______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2)对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时,发现当通入的混合气体体积大于V1时,随着混合气体的通入,溶液导电性明显逐渐增强,引起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的主要阴阳离子是______

(3)n=0.01mol时,光照前的混合气体中n(H2):n(Cl2)=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图象知,随着混合气体的通入,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先增大后减小,如果氯气和氢气恰好反应或氢气过量,氯气和氢气反应后的生成物HCl和NaOH反应,则溶液中Cl-浓度增大,OH-离子浓度减小,不符合题意,则只能是氯气过量,HCl和Cl2都与NaOH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HCl+NaClO=NaCl+HClO,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先增大后减小的是ClO-

故答案为:ClO-

(2)ClO-浓度最小,即为其转化为HClO后,再通入气体,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增大,说明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全后HCl仍然有剩余,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氯化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使溶液导电性增强,故答案为:Cl-和H+

(3)当n=0.01mol时,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中n(Na+)=n(Cl-)=0.1mol,n=0.01mol,氯气中的n(Cl)=0.02mol,HCl中的Cl的物质的量=0.1mol-0.02mol=0.08mol,HCl中Cl和H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n(H)=0.08mol,n(H2):n(Cl2)=n(H):n(Cl)=0.08mol:0.1mol=4:5,

故答案为:4: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可用来衡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导电能力的强弱,摩尔电导率越大,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越强.已知Ca2+、OH-、HCO3-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0.60、1.98、0.45,据此可判断,往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导电能力随CO2通入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先生成碳酸钙沉淀,钙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在减少,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在增大,钙离子的浓度与原来相等,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与原来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但OH-的摩尔导电率大于HCO3-的摩尔电导率,所以最后溶液的导电性小于原来,最后不变;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A自来水

B0.5mol•L-1醋酸

C0.5mol•L-1硝酸

D0.5mol•L-1氨水溶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水是弱电解质,水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很小,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A不选;

B.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是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故B不选;

C.硝酸是强酸,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硝酸钠是强电解质,所以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C选;

D.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电能力增大,故D不选;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于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B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相同温度下,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中离子个数一定多

D相同的温度下,单位体积中的离子个数越多,阴离子或阳离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A错误;

B.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以及浓度等有关,强电解质的稀溶液可能比弱电解质的浓溶液导电能力强,故B错误;

C.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故C错误;

D.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同温度下,单位体积中的离子个数越多,阴离子或阳离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种溶液,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将浓盐酸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将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将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将浓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HCl、NaCl都是强电解质,向浓盐酸中加入NaCl溶液,二者不反应,没有弱电解质和难溶物生成,所以导电性变化不大,故A错误;

B.二者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生成沉淀和弱电解质,当恰好反应时,灯泡熄灭,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在的,灯泡变亮,故B正确;

C.二者发生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生成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导电性变化不大,故C错误;

D.二者发生反应HCl+NaOH=NaCl+H2O,生成可溶性强电解质NaCl,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导电性变化不大,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A氯化钾

B硫酸

C酒精

D碳酸氢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氯化钾溶于水会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溶液能导电,故A错误;

B、硫酸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能导电,故B错误;

C、乙醇溶于水不会发生电离,其水溶液不具有导电性,故C正确;

D、碳酸氢钙溶于水会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溶液能导电,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汉川市期末)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里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注入20mL 6mol•L-1醋酸和20mL6mol•L-1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同,如果把这两种溶液混和后再试验则(  )

A灯光变暗;二者电离常数相同

B灯光变暗;电离常数醋酸大于氨水

C灯光变亮;电离常数醋酸小于氨水

D灯光变亮;电离常数醋酸等于氨水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注入20mL 6mol•L-1醋酸和20mL6mol•L-1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同,说明两溶液中离子浓度一样,电离常数醋酸等于氨水;醋酸和氨水两者混合生成强电解醋酸铵,完全电离,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增强,灯光变亮,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氧化还原反应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反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