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c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

Cd中能量均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

D为提高羊肉的产量,应该提高图中的比值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B、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B错误;

C、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C错误;

D、图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的比值越高,羊肉的产量越高,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农田中经常锄草治虫、鱼塘中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  )

A维持生态平衡

B调整能量流动方向

C促进物质循环

D增加生物群落的丰富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农田中所采取锄草治虫措施,是为了防止能量流向杂草和害虫而减少流向人类的能量;鱼塘中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是为了减少能量的浪费,防止能量流向黑鱼,从而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饲养的鱼类,进而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所以农田中经常锄草治虫、鱼塘中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都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面.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103 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演替.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所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

(3)图1中,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给分) 5

(4)C E

(5)群落(或次生)

解析

解:(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所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

(3)图1中,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给分) 5

(4)C E

(5)群落(或次生)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1过程的完成只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Z1中能量的一部分

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A错误;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B错误;

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Z1中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

D、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假设人的能量有一半来自绿色植物,另一半来自三级消费者,按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人要增重1kg,需消耗绿色植物______kg.

正确答案

5005

解析

解:人的食物来源有2个:

1、食物中来自绿色植物,需要消耗植物:1×÷10%=5kg;

2、来自三级消费者即第四营养级,需要消耗植物:1×÷10%÷10%÷10%÷10%=5000kg;

所以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5+5000=5005kg.

故答案为:500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生态系统仅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3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______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中______(数字)=2×107,C表示______

(4)图2中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图3中若降低光照强度,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移动.若其他条件不变,图3中纵坐标含义改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请在右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变化曲线.

正确答案

解:(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三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乙的食物来源还有丁,因此戊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②表示乙的同化量=2×107;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a、e两点时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时λ<1,种群减少;b点时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图3中若降低光照强度,则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曲线中A点将向左下移动.

故答案为:

(1)2

(2)三    不会

(3)②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4)c、d

(5))左下方(或下方)

解析

解:(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三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乙的食物来源还有丁,因此戊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②表示乙的同化量=2×107;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a、e两点时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时λ<1,种群减少;b点时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图3中若降低光照强度,则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曲线中A点将向左下移动.

故答案为:

(1)2

(2)三    不会

(3)②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4)c、d

(5))左下方(或下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池塘底栖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类(铜锈环棱螺等)、寡毛类(苏氏尾鳃蚓等)、摇蚊类(羽摇蚊等).科研人员研究了该池塘底栖动物能量流动过程,构建了下图所示模型,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是2119.5KJ•m2•a-1

B底栖动物同化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2119.5KJ•m2•a-1属于底栖动物的摄食能,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即同化能=摄食能-排粪能=2119.5-1642.1=477.4KJ•m2•a-1,故A错误;

B、底栖动物同化能量为477.4KJ•m2•a-1,其中只有87.74KJ•m2•a-1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其余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故B正确;

C、底栖动物的能量去向有三个: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因此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C正确;

D、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的渠道又是沿着食物链,而信息传递就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根据下面生态系统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______(填写图中编号)的______作用完成的.

(3)碳在生态系统④⑤⑥之间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4)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______

(5)生物④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信息传递

光合

有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负反馈调节

异养型

解析

解:(1)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的知识,其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内容:1.生态系统的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图中⑤表示生产者,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⑤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完成的.

(3)碳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上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5)生物④为动物,其同化作用的类型是异养型.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信息传递

(2)⑤光合

(3)有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负反馈调节

(5)异养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N、P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能将N2转化为NO3-,这属于生物固氮  

②N、P不仅是生物膜系统的重要成分,也是ATP、DNA、RNA等不可缺少的成分

③正常的植物转入无N、P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顶部叶片首先表现缺乏症  

④健康的青少年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摄入的N、P量大于排出的N、P量.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只能将N2转化为氨,①错误;

②N、P不仅是生物膜系统的重要成分,也是ATP、DNA、RNA等不可缺少的成分,②正确;

③N、P在植物体是属于可以重复利用的元素,一旦缺乏,应该先是老叶片表现缺乏症,③错误;

④健康的青少年在其生长发育阶段,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因此摄入的N、P量大于排出N、P量,因此摄入的N、P量大于排出的N、P量,④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除了输入太阳光能,还必需要人为提供螃蟹的食物,A错误;

B、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B正确;

C、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获得的是排泄物中的无机盐,不是全部的排泄物,所以黄瓜不是分解者,C错误;

D、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因此螃蟹、蔬菜、黄瓜不能组成生物群落,D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