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2分)我国出台的首个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材料一: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失地农民”既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也不是坐班制的典型市民,而是生活空间、生活方式、文化心态都被边缘化了的“边缘人”,面临着诸多困惑: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以土地为生存之本,哪怕外出闯荡奋斗,心中总有一块地作为最后的心理保障,而今失地造成了失去生存底线的恐慌;因心理惰性与惯性,面对新生活方式的挑战有着内在的恐惧,不知如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材料二:宁波市政府在推进农民市民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1)基层引导自治或成方向。各社区组建舞蹈队,创办社区舞台,以文化力量引导村民转变。组建“红帽子”义工队,开展便民服务,公益理念和主人翁意识逐日提升。(2)农民市民化,需培育城市精神。政府有意识地逐步培育这一群体的城市精神,让其真正融入城市发展,跟上时代步伐。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消解“失地农民”的困惑?(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宁波市政府所做出的积极探索的依据。(11分)

正确答案

41.(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改变以土地为生存之本的传统观念,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使之尽快融入城市生活;(4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失地农民要适应城市文化环境,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改变固有思维方式,避免边缘化;(4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失地农民要调整心理惰性与惯性,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适应新生活方式的挑战。(3分)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宁波市政府所做出的各项探索维护了新市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了新市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4分)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宁波市在推进农民市民化方面,将基层引导自治为工作方向,能够保证新市民更好地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逐步增强和提高新市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共创文明祥和的新社区;(4分)新市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才能真正享受民主生活,培育城市精神,真正融入城市发展,促进宁波城市的和谐发展。(3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即文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及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回答。本题难度不大。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即公民的政治生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宁波是政府的探索的理论依据;同时宁波市在推进农民市民化方面,将基层引导自治为工作方向体现了发展基层民主,体现了民主管理的知识;政府有意识地逐步培育这一群体的城市精神是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表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比较普遍的不平衡、不公正现象,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8分)

(2)瑞安市教育主管部门计划举行一次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请你邀请听证会的参加对象,并要求保证听证会能够反映不同的声音。(6分)(提出两个对象就可以给满分)

正确答案

(1)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分);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分);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增进决策的实施(2分);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2分)

①教育局工作人员;②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③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家长;④学校校长或代表等(提出两个可以给满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公民和决策机关两个角度谈其意义。从决策机关的角度看,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公民的角度而言,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举行教育收费的听证会,要求听证会反映不同声音,围绕着与教育收费密切相关的部门作答。我们可以从教育收费的主体(学校校长或教师代表)、教育收费的对象(学生、家长)、教育收费的行政主管部门(教育局)、在教育收费监督中起重要作用的力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不同的角度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农民荒”现象越来越严重。所谓“农民荒”,就是从事种植业的合格劳动者(农民)的供给大幅减少。目前2.4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几乎都是农村劳动力中的“精英”,这使许多欠发达乡村在换届选举中都遇到或多或少的后备干部不足的问题;农民的利益、民主权利受到损害;我国每年丢荒的耕地有近3000万亩,农田水利设施找不到人维护修整,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迟迟无法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在农村失去渠道,农村的科技创新能力几乎归零……

材料二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政府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 ,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2011年达到1226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356座水库除险加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更好惠及“三农”。

小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发展农村基层民主。(6分)

小题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实行村民自治,以保证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立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提高其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

(2)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政府取消各种农业税费,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2分)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进行种粮补贴、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分)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的作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有利于刺激总需求增长,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2分)

(1)试题分析:解答的关键是明确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材料中许多欠发达乡村在换届选举中都遇到或多或少的后备干部不足的问题;农民的利益、民主权利受到损害;我国每年丢荒的耕地有近3000万亩,农田水利设施找不到人维护修整,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迟迟无法进行;都体现了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提高其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措施题,考生要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解答措施类主观题,要注意主体角度;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措施角度;要注意以材料为源,教材为据,筛选原理。

(2)试题分析: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意义应该围绕财政的作用作答。政府取消各种农业税费,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进行种粮补贴、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意义题,考生要识记: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撑,财政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基础实施行业的发展;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走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

注: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要求“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1)请指出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6分)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大意义? (9分)

正确答案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6分)

(2)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分)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3分)③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3分)

本题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主决策知识的理解。(1)材料所体现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大意义可以从民主性、科学性、推动决策的实施、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加以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遗失了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设定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悼念在战争或重大惨案中死难的本国国民,在国际上已是惯例。放眼望去,各国同二战有关的法定纪念日数不胜数,如诺曼底登陆纪念日、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在我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虽然很早就有,但一直停留在行政规定层面;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虽然年年都举行,但都在地方举行,很少在全国范围内举行。

材料二 中国历史有过恢弘灿烂的华章,更有过百余年山河破碎、血泪斑斑的痛楚。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将中华民族近现代的悲剧推向顶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正是其中最黑暗、最屈辱的一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奋起抗争并最终赢得胜利。正视那段历史,以更高规格、更固定的平台对先烈、英雄及死难同胞祭之以礼,表达永不磨灭的纪念,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成熟。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设立上述两个纪念日的意义。(4分)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纪念日的设立对公民和政府分别有何启示。(6分)

正确答案

(1)设立两个纪念日,有助于传承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分)有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分)

(2)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义务;(1分)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分)

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民族团结,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1分)坚定不移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分)

试题分析:

(1)本题的设问指向是说明设立上述两个纪念日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回答时,根据材料中的两个纪念日的主题都是牢记历史、展望未来,因此设立这两个纪念日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为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以及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考生只要围绕这两方面内容阐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角度分析说明。

(2)本题的设问指向说明材料中两个纪念日的设立对公民和政府分别有何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设问问的主体是公民和政府。所以考生要从两个角度分析说明。从公民的角度可以可调用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从政府的角度,考生可以调用政府职能、增强综合国力的、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下一知识点 : 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及其意义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