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 共3609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政府通过政务微博问询民意、倾听民声,这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方式,也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新途径。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多家网站针对“2012年‘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整百万网民踊跃参加,广大网民通过政务微博这个平台进行政冶参与。网民关注的社保、分配、医疗、教育、反腐倡廉、消费价格、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做了回应。
近年来,微博发展快、作用大,但也存在泥沙俱下的情况,有些网民不负责任,造谣生事,扰乱民心。对此,政府要依法管理,网民要守法自律。
阅读上述材料,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⑴政府开通政务微博对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什么重大意义?(8分)
⑵网民通过微博参与政治生活时应如何做到有序参与?(12分)
正确答案
(1)⑴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4分)。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4分)
⑵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4分);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4分);③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4分)。
(1)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考查民主监督的意义,我们要从两个角度组织答案。一是对政府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二是对公民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考查公民应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属于宏观知识体系的建构题。我们可以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应坚持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基本要求(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有序参与)等不同的角度组织答案,不能拘泥于某一个角度,观点要全面,并结合材料适当分析说明。
(10分)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规划纲要》自2008年启动研究制定工作到今年颁布实施,历时两年多。其间,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10年2月28日将《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
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1)结合材料,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道理。
(4分)
(2)有人认为,只有问政于民,才能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做出科学决策。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6分)
正确答案
(1)①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公民参与《纲要》的制定,积极建言献策,是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的体现。(2分)
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公民参加《纲要》征求意见座谈会,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2分)
(2)①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政府问政于民,有利于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2分)
②政府要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2分)
③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完善行政监督体系,保证决策更合民意。(2分)
略
(18分)网络反腐是2013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最近10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中国网民已突破5亿大关。无门槛、及时发布、海量存储等优势使得网络反腐异军突起。
材料一 2013年1月17日,一则有关陕西神木“房姐”的帖子网上热传,该网帖称陕西省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龚爱爱在北京有20多套房产,总价值近10亿元,后又被曝有4个户口。1月24日,公安部成立工作组核查“房姐”户口问题。1月31日,北京警方证实,龚在京拥有41套住房,共9666.9平方米,及奥迪轿车一辆。2月3日龚爱爱在北京被专案组抓获,已按程序依法刑事拘留,而为其违法办户口的北京、山西和陕西4名民警也被刑拘。
(1)结合材料一,简要谈谈公民有序参与网络反腐的政治意义。(9分)
材料二 2013年3月10日,新华社发布了一组数据:全国网上举报案件数量年均达3万多件,中纪委网上举报中心仅开通半年,就受理举报32500件,月均2700件。“雷政富”、“房叔”、“表哥”、“香烟局长”、“局长日记”等都是经网络曝光的。但网络开放门槛低,也给举报信息的甄别带来挑战,一些贪官落马的同时,也存在谣言泛滥、语言暴力、人身攻击、个人私怨报复、隐私随意曝光等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你认为公民参与网络反腐时应注意些什么?(9分)
正确答案
(1)①公民有序参与网络反腐这是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的体现。(1分)②公民有序参与网络反腐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让人民监督权力,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助力反腐倡廉。(3分)③公民有序参与网络反腐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反腐倡廉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使人民依法享有更真实的权利和自由,人民主体地位更突出。(3分)④公民有序参与网络反腐有助于推动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2分)
公民参与网络反腐时应注意:①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网络反腐时不得进行造谣、随意曝光他人隐私等,不得侵犯他人的正当权利。(3分)②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在进行网络反腐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要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利益。(3分)③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依法积极、主动、有序进行网络反腐;网络反腐时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要放大网络反腐的正能量,减少副作用。(3分)
试题分析:(1)首先说明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的体现。然后分别谈网络反腐对于国家的什么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让人民监督权力,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助力反腐倡廉;有助于推动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和对公民的意义(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反腐倡廉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使人民依法享有更真实的权利和自由),一定要注意从这两个角度阐述。
行使监督权时,首先我们要遵循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依法有序参与。其次我们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最后要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正常的公务活动。
(12分)
习近平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汉代王符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就是说,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隋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制定出经得起群众实践检验的改革方案。
正确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方案制定的领导。(4分)②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政府要履行自己的职能,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科学民主决策。(4分)③作为公民,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各种合法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国家改革方案的制定。(4分)
试题分析:制定出经得起群众实践检验,从党的角度看就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从政府的角度看,就应正确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科学民主决策,从公民的角度看,就应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国家改革方案的制定。
从论坛到博客,从社交网站到微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新型传播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在网络上发表议论、观点;通过建言献策参与民主决策;很多人通过网络揭露腐败。但是某些人却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制造谣言,发泄不满,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污染了网络环境,危害了社会。
结合材料分析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依据是什么?(12分)
正确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网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1分)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权,公民通过网络发表议论、观点是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2分)③公民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通过网络提意见和建议是参与民主决策的体现。(3分)④宪法规定公民有监督权,公民通过网络提意见和建议是行使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的体现。(3分)
试题分析:网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参与民主决策,进行民主监督,这些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分析其依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