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 共3609题
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小题1: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小题2:我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小题3: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小题4:实行村民自治、居民自治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
小题5: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既要勇于依法行使监督权,又要实事求是,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小题6: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管理和服务。
小题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工作态度。
小题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小题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小题10: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求我们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正确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A
小题5:A
小题6:A
小题7:B
小题8:A
小题9:B
小题10:B
小题1:试题分析: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广泛性体现在:享有权利的主体广泛和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真实性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题目说法正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的识记。属课本基本内容的考核,难度不大。
小题2:试题分析: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题目混淆了二者,错误。
点评:该题考核学生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基本政治权利的识记和区分,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体现,难度适中。
小题3:试题分析: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具体利益上的冲突,题目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的识记和理解。注意是在根本上一致,不是完全一致。难度不大。
小题4:试题分析: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题目说法正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的识记和理解。属课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可依据所学内容直接判断,难度不大。
小题5:试题分析:公民行使监督权,一要勇于和敢于行使监督权,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二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题目说法正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的识记,要从两个方面回答,对学生的识记能力有一定要求,该内容较为重要,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难度适中。
小题6:试题分析:人们的社会生活受政府的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管理和服务。题目说法正确。
点评:该题从两个角度考查学生对政府基本职能的理解,属基本内容的考核,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小题7:试题分析: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表现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题目说法错误。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其表现的识记。是课本较为重要的理论,学生一定要准确识记并理解。难度适中。
小题8:试题分析: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题目说法正确。
点评:该题只要能区分人大和全国人大的地位极其性质的不同即可。属课本基本原理的识记,难度不大。
小题9:试题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题目混淆“根本和基本”,错误。
点评: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要准确熟练掌握,题目说法较为明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难度较小。
小题10:试题分析:贯彻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求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界人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题目漏掉了“社会”,性质就变了。题目说法错误。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和理解。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实在不能理解,要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识记。难度较大。
材料题。
材料1:某校以“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材料2:武村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村庄,农民人均年收入12000多元。但是,最近该村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时,出现了以下混乱的场面:有人在拉票,有人一口气拿了10张选票,有人在张贴竞争对手的大字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调查结果传递了哪些政治信息?对正确参与政治生活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应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正确答案
(1)政治信息: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政治意识增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公民权利意识增强,但出现片面维护个人利益现象。(3分)
启示: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能力,主动地参与政治生活;遵循宪法、法律(规则、程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4分)
(2)①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②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③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6分)
试题分析:第一问是图表题。透过图表信息看出反映的政治生活知识,结合图表信息再回答公民应怎样正确的参与政治生活。学生可以从图表列举的内容和调查结果两个角度思考,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启示可以回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图表内容总结一下也可以。第二问公民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从材料可以看出,村民的选举态度、能力、行为都不合适,学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回答。
点评:该题两段材料,两个问题,问题和材料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减小了审题的难度。回答时,只要对问题和材料充分解读,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即可,难度适中。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过程中,开展了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社会各界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为《纲要》的顺利出台做出了积极贡献。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积极参与此主题活动的政治意义。(4分)
正确答案
有助于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1分)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1分)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1分)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1分)
本题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决策知识的理解。主要求学生回答参与民主决策的的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因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强烈反对和严重抗议,宣布“购买”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各地多个城市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抗议游行示威活动。但有些地方发生了针对日系汽车、厂商的恶性“打、砸、抢”事件。对此,有网络媒体向广大青少年网友们郑重倡议:立场坚定,理性爱国;恪守底线,依法有序;明辨是非,反对暴力。以此引导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公民应当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正确答案
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题目类型措施类。关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教材有明确表述,同时需要对教材前后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即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此,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二 在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节俭”成为2013年全国的新风尚。山东烟台大学第七食堂,有七位保洁员,今年五月开始,他们把学生剩在桌子上的饭菜,收拾起来,当作自己的午餐或者晚餐,以此倡导和影响学生们珍惜粮食。他们的行动让大学生很受触动。山东烟台大学学生说:“以后吃饭就会有这种意识,不要浪费,反正我在慢慢地改变自己。”
(1)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重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8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你认为公民应该如何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8分)
正确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带头执行好“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分)
②中共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针对浪费严重而资源日益紧张的国情提出“节约”是科学执政的体现,在大会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分)
③是党加强自身的建设的需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有利于力戒奢靡之风,建设勤政廉洁的执政队伍;(2分)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要求。(2分)
(2)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行动,每个公民都应该主动承担义务。(2分)
②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等民主参与途径,积极参与有关具体政策法规的决策,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号召的落实。(2分)
③公民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民主监督途径,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2分)
④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依法行使权利,做到有序参与。(2分)
试题分析:
(1)该题以党中央提出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材料,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重视勤俭节约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我国政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分析作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一件事,可以从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理念等方面加以分析,结合该题的特殊行为,这还体现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回答。
(2)“如何”说明该题是措施类题目,“公民”是措施的主体,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措施要围绕的主题,《政治生活》是该题的原理范围。明确了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组织答案。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及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等角度进行回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